伊恩·丹尼斯·約翰遜(英語:Ian Denis Johnson,1962年7月27日),漢名張彥,是美國的一位作家和記者,主要活躍於中國德國

張彥

生平

1962年出生在加拿大蒙特利爾,後來取得美國居民權。他在1984年至1985年期間以學生身份在北京生活了一年,這是他第一次來到中國。1986年至1988年期間在台灣台北度過。

他最早在巴爾的摩的《太陽報》擔任通訊員,於1988年至1992年被派駐柏林,見證了柏林圍牆被推倒。後來他成為《華爾街日報》的通訊員。1994年至2001年期間派駐中國。在中國期間,他報導了宏觀經濟、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事件以及眾多的社會問題。2001年,因為報導中國大陸對法輪功學員的迫害而獲得了普立茲獎[1]同時獲得美國海外新聞俱樂部英語Overseas Press Club專業新聞工作者協會英語Society of Professional Journalists

他在2001年離開中國來到德國柏林,擔任《華爾街日報》德國分社社長,同年出版了一部關於慕尼黑的伊斯蘭中心的研究書籍。[2]因為這個研究,他獲得尼曼獎學金,取得在佛羅里達大學進修的資格。[3]他在德國分社擔任社長五年,報導了歐洲宏觀經濟、介紹歐元、德國經濟重建以及如伊斯蘭恐怖主義等等眾多社會問題。

2004年,張彥出版了《野草:三個來自現代中國的有關變革的故事》(Wild Grass: Three Stories of Change in Modern China)一書,這本書被翻譯為多國語言。在中國期間,他接觸和採訪了大量中國百姓,選擇出三個有代表性的人物及其故事寫下了此書。他認為推動中國發生重大變化的主要原因是出於其內部變化,工人、農民等草根階層的成千上萬的普通行為在現代進程中起的作用更大。

2006年2月9日,他遞交了歐洲穆斯林兄弟會國會證詞。他描述穆兄會是「一個像歐盟梵蒂岡一樣經常遊說主要國際機構的龐大組織」、「控制着一些最活躍的穆斯林政治活動團體在歐洲主要國家,例如英國、法國和德國」。他說這個組織擁有「用來訓練伊瑪目」的學校,「偽裝成一家在英國註冊的慈善機構」,並擁有穆斯林裁決委員會以迫使意識形態的一致性。[4]

2009年,張彥再度來到中國。他在2010年離開了《華爾街日報》,專注在出版關於文化和社會問題的雜誌和書籍。他目前是《紐約時報》、《紐約書評》等刊物的撰稿人,以及《亞洲研究期刊》的編輯顧問。[5]

著作

  • Wild grass: three stories of change in modern China. New York: Pantheon Books, 2004. 中譯本:吳美真譯,《野草:底層中國的緩慢革命》,臺北:八旗文化,2016。
  • A mosque in Munich : Nazis, the CIA, and the Muslim Brotherhood in the West.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Harcourt, 2010. 中譯本:岳韋譯,《慕尼黑的清真寺》,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7。
  • The Souls of China: The Return of Religion after Mao. New York: Pantheon Books, 2017. 中譯本:廖彥博譯,《中國的靈魂:後毛澤東時代的宗教復興》,臺北:八旗文化,2019。
  • Sparks: China's Underground Historians and their Battle for the Future.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23. 中譯本:林瑞譯《星火:中國地下歷史學家與他們的未來之戰》,臺北:八旗文化,2024。

註釋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