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克勞狄二世

羅馬帝國皇帝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克劳狄二世
Remove ads

哥特徵服者馬爾庫斯·奧列里烏斯·克勞狄烏斯拉丁語全名為:Marcus Aurelius Claudius "Gothicus",214年5月10日-270年8月),也被稱為克勞狄二世,是268年-270年在位的羅馬帝國皇帝。在他的短短兩年統治期間,他成功在貝納庫斯湖戰役擊潰了阿勒曼尼人,並在納伊蘇斯戰役中徹底擊敗了哥德人,帝國逐漸從三世紀危機中恢復過來。克勞狄因染上瘟疫而死,可能是當時的塞浦路斯大瘟疫。他死後被羅馬元老院神化

快速預覽 克勞狄二世, 羅馬帝國皇帝 ...
Remove ads

早年

馬爾庫斯·奧列里烏斯·克勞狄烏斯出生於214年5月10日。[1]一些研究人員建議延後日期219年或220年。然而,大多數歷史學家堅持第一個版本。此外根據6世紀東羅馬帝國歷史學家約翰·馬拉拉斯英語John Malalas記載,克勞狄去世時年僅56歲。[2][3]克勞狄是伊利里亞人,來自達爾馬提亞伊利裏庫姆行省,也可能是默西亞行省達爾達尼亞地區[1]

根據4世紀的《凱撒里布斯概要英語Epitome de Caesaribus》,他被認為是皇帝戈爾迪安二世的私生子[4],儘管這一點受到一些歷史學家的質疑。[5]奧古斯塔史英語Historia Augusta》稱他是君士坦丁王朝的成員,可能是為了進一步將他與未來的皇帝君士坦提烏斯一世聯繫起來。

崛起

Thumb
三世紀羅馬軍人皇帝的頭像,可能是克勞狄二世(伍斯特美術館)。[6]

在即位之前,克勞狄曾在羅馬軍隊服役,在那裏他有着成功的職業生涯,並獲得了最高軍事職位。在皇帝德西烏斯統治期間,他擔任軍事保民官。在此期間,克勞狄被派去保衛希臘溫泉關亞該亞行省總督奉皇帝命向他派遣200名達達尼亞士兵、60名騎兵、60名克里特弓箭手和1000名裝備精良的新兵。然而,沒有證據表明當時入侵的哥德人威脅到該地區,因為他們的入侵並未超出巴爾幹半島中部地區。《奧古斯塔史》所傳達的訊息很可能是不合時宜的,因為眾所周知溫泉關的駐軍出現在254年,即皇帝德西烏斯在阿伯里圖斯戰役戰死3年後。

克勞狄也有可能是透過身體強壯和特別殘忍而獲得了他的地位和獲得羅馬士兵的尊重。傳說克勞狄一拳打掉了一匹的牙齒。當克勞狄在250年代作為摔角手表演時,據說當對手在比賽中抓住他的生殖器時,他打掉了對手的牙齒。[7]

克勞狄和之前的皇帝馬克西米努斯·色雷克斯一樣,有蠻族血統。馬克西米努斯死後,羅馬貴族皇帝經歷了一段失敗的時期,克勞狄是一系列「軍人皇帝」中的第一個把帝國從三世紀危機中恢復過來。[8][9]

Remove ads

加里恩努斯的垮台

Thumb
加里恩努斯皇帝的頭像

在巴爾幹半島面臨多個日耳曼部落入侵的威脅下,皇帝加里恩努斯的麻煩主要集中在割據政權高盧帝國皇帝波斯圖穆斯英語Postumus身上。他無法攻打波斯圖穆斯,因為他需要集中精力應對馬克里安努斯英語Macrianus Major領導的起義以及斯基泰人入侵造成的威脅。經過四年的拖延,波斯圖穆斯逐漸控制了高盧。265年,加里恩努斯率軍翻越阿爾卑斯山,在一座(未命名的)高盧城市擊敗波斯圖穆斯並將其圍困。就在勝利在望之際,加里恩努斯卻錯誤地靠近城牆,身負重傷,被迫停止了對波斯圖穆斯的征討。在接下來的三年裏,加里恩努斯的麻煩愈演愈烈。268年初,斯基泰人成功入侵巴爾幹半島。駐紮在梅蒂奧拉努米蘭)的羅馬騎兵統帥奧雷利烏斯英語Aureolus宣布與波斯圖穆斯結盟,甚至篡位割據一方。[10]

與此同時,另一場入侵正在發生。268年,一個名為赫魯利人的部落或群體透過海上遠征,穿越小亞細亞,進入希臘。儘管如此,學者們認為加里恩努斯的注意力集中在背叛他的篡位軍官奧雷奧盧斯身上,而擊敗赫魯利人的任務則落到了他的將軍克勞狄身上。[11]

加里恩努斯的死,如同許多羅馬皇帝的死一樣,充滿了陰謀和背叛。關於此事的記載不一,但都一致認為,高級官員希望加里恩努斯死。根據兩種說法,主謀是禁衛軍長官奧雷利烏斯·赫拉克利安英語Aurelius Heraclianus。一個版本說是赫拉克利安將克勞狄帶入兵變陰謀,而《奧古斯塔史英語Historia Augusta》則為這位未來的皇帝開脫,並將著名將軍盧修斯·奧雷利烏斯·馬爾恰努斯英語Lucius Aurelius Marcianus也納入兵變陰謀。克勞狄被排除在陰謀之外,可能是因為他後來成為君士坦丁王朝的始祖,而這僅僅是君士坦丁一世時代的虛構,也表明這兩個版本所依據的原始版本在君士坦丁統治之前就已經盛行。記載稱,在晚餐時加里努斯得知奧雷利烏斯及其士兵正在接近營地。加里恩努斯衝到前線,準備下達命令,卻被他的騎兵指揮官擊倒。在另一個更具爭議的版本中,奧雷奧拉斯偽造了一份文件,其中似乎暗示加里恩努斯正在密謀反對他的將軍們,並確保該文件落入皇帝的高級幕僚手中。在這個陰謀中,奧勒良被列為可能的共犯。他參與陰謀的故事至少可以部分解釋奧勒良皇帝後來於275年被謀殺的原因,而奧勒良的死因與這個故事中的情況極為相似。[12]

無論哪個版本是真的,加里恩努斯於268年夏天被殺,時間大概在7月到10月之間[13][14][15],而梅蒂奧拉努城(米蘭)外的帝國軍隊則擁立克勞狄繼承他的王位。根據記載,人們聽到新皇帝的消息後,紛紛殺害加利恩努斯的家人,直到克勞狄宣布他將尊重前任皇帝的記憶,不進行記錄抹煞,並要求羅馬元老院放過加利恩努斯的家人(元老院原本要滅門)和支持者。克勞狄將已故的皇帝神化,並葬於阿庇亞大道上的一個家族墓穴中。叛徒奧雷利烏斯英語Aureolus卻沒有受到同樣的尊敬,在克勞狄決定對他進行判決之前,奧雷利烏斯被克勞狄的禁衛軍殺害,以報復他反抗加里恩努斯。[12]

統治

Thumb
刻有克勞狄二世頭像和另一面刻有羅馬神話的戰神瑪爾斯的硬幣
Thumb
刻有克勞狄二世頭像和另一面刻有羅馬神話的勝利女神維多利亞的硬幣
Thumb
納伊蘇斯戰役路線:哥德人洗劫巴爾幹半島各地,在北上洗劫時於納伊蘇斯(尼什)與克勞狄率領的軍隊相遇並被擊敗

克勞狄即位時,羅馬帝國正面臨三世紀危機高峰期。其中最迫切的是哥德人伊利里庫姆行省潘諾尼亞行省的入侵。[16]納伊蘇斯戰役中,克勞狄和他的軍團擊潰了一支龐大的哥德軍隊。[2]克勞狄與他的騎兵指揮官奧勒良一起俘虜了數千名哥德士兵,並摧毀了哥德騎兵軍隊。 這場勝利為克勞狄贏得了「哥德征服者」的姓氏稱號。哥德人被趕回多瑙河對岸,他們在近一個世紀過去了才再次對帝國構成嚴重威脅。[11]

Thumb
貝納庫斯湖戰役路線:阿勒曼尼人(Alamanni)越過帝國邊境(標注了「268年」),南下至意大利北部貝納庫斯湖與北上的克勞狄軍隊相遇並被擊敗(標注了「268年」)

大約在同一時間,阿勒曼尼人越過阿爾卑斯山襲擊了羅馬帝國。克勞狄迅速做出反應,於268年秋末,即納伊蘇斯戰役幾個月後,在貝納庫斯湖戰役中擊潰了阿勒曼尼人。[17]為此,他被授予「日耳曼尼亞的偉大勝利者」的稱號。[2]解決蠻族後,克勞狄二世在戰鬥結束後返回首都羅馬處理國家事務。 [18]之後他騰出手來對付分裂帝國的割據政權——高盧帝國,高盧在過去的八年裏一直由覬覦者統治,涵蓋不列顛行省高盧行省伊比利半島。克勞狄贏得了幾場勝利,並很快重新控制了西班牙行省和高盧隆河流域。[17] 這為後來的皇帝奧勒良奠定了毀滅高盧帝國的基礎。[2]

在他統治的第一年,高盧帝國的突然內戰為克勞狄帶來了極大的幫助。269年春,當高盧皇帝波斯圖穆斯英語Postumus手下的高級官員烏爾皮烏斯·科尼利厄斯·萊利安努斯在上日耳曼尼亞宣布自己為高盧皇帝時,波斯圖穆斯擊敗了他,但拒絕允許高盧軍隊洗劫曾作為萊利安努斯總部的美因茨。出於憤怒,波斯圖穆斯的軍隊叛變並謀殺了他。軍隊選出馬略取代波斯圖穆斯成為高盧皇帝。 然而馬略的統治並沒有持續太久,波斯圖穆斯的禁衛軍長官維多里努斯英語Victorinus擊敗了他。現在作為高盧皇帝的維多里努斯很快就陷入了岌岌可危的境地,因為西班牙行省已經拋棄了高盧帝國並宣布效忠克勞狄皇帝。而在高盧南部,羅馬軍隊佔領了格勒諾布爾。幸運的是羅馬軍隊就在那裏停了下來,維多里努斯的帝位也穩定了下來。第二年歐坦市叛亂宣布支持克勞狄時,羅馬中央政府沒有採取任何行動來支持叛亂。結果這座城市經歷了高盧軍隊持續數週的圍困,直到最終被維多里努斯佔領並洗劫。[19]

目前尚不清楚為什麼克勞狄沒有採取任何措施來幫助歐坦市,但主要是因為他與獨立出去的割據政權帕米拉帝國的關係在公元269年期間逐漸減弱,儘管尚未證明對高盧的入侵是克勞狄與帕米拉帝國女皇芝諾比婭之間的決裂點,但事件的順序表明高盧軍隊的圍困是一個重要因素。因此帕米拉帝國軍隊入侵阿拉伯半島,並於夏末入侵並吞併了埃及英語Palmyrene invasion of Egypt。272年皇帝奧勒良消滅了帕米拉帝國和收復了埃及,俘虜芝諾比婭女皇並凱旋儀式帶往羅馬城當眾羞辱

Remove ads

死亡

Thumb
16世紀貨幣學和歷史著作「羅馬皇帝的聖像英語Icones Imperatorum Romanorum」裏描繪的克勞狄二世

短命的克勞狄令他實現重新統一帝國所有失地的目標破滅。269年底,他前往下潘諾尼亞行省色米姆準備與正在襲擊潘諾尼亞汪達爾人[17]開戰時感染了瘟疫(可能是天花),並於270年去世。[20]在他去世之前,人們認為他已任命奧勒良為他的繼任皇帝,儘管克勞狄的兄弟昆提盧斯短暫地奪取了帝位,他很快就被奧勒良推翻。[16]元老院立即將戰功顯赫的克勞狄神化為「神聖的哥特徵服者——克勞狄大帝」(Divus Claudius Gothicus)。[21]

與君士坦丁王朝的聯繫

不可靠的《奧古斯塔史》稱克勞狄和昆提盧斯還有一個名叫克里斯普斯的兄弟,並透過他生了一個侄女克勞迪婭英語Claudia (mother of Constantius),據說克勞迪婭嫁給了歐特羅皮烏斯,並且是未來皇帝君士坦提烏斯一世的母親。[22]同一來源也給了克勞狄「弗拉維烏斯‧瓦萊裏烏斯」的稱號,以加強他與君士坦提烏斯的聯繫。[23] 另一方面,佐納拉斯和歷史學家歐特羅皮烏斯聲稱君士坦提烏斯一世是克勞迪婭女兒的兒子。[24]現代的歷史學家懷疑這些記載是捏造,旨在將君士坦丁大帝的家族與一位受人尊敬的皇帝的家族聯繫起來。[2]

與情人節的聯繫

Thumb
印有克勞狄二世肖像的阿爾巴尼亞郵票(2003年)

中世紀以來,克勞狄二世就被記載稱與聖瓦倫丁有聯繫。當時的記錄很可能在4世紀早期的皇帝戴克里先迫害基督徒期間被毀壞了[25],而聖瓦倫丁的殉道故事被記錄在5世紀6世紀出版的著作《Passio Marii et Marthae》中。[25][26]20世紀的歷史學家一致認為這段時期的記載無法被證實。[25][26] 傳說中提到的是「克勞狄皇帝」,但41年—54年在位的克勞狄一世並沒有迫害基督徒(除了蘇埃托尼烏斯提到克勞狄一世將猶太人驅逐出羅馬英語Claudius' expulsion of Jews from Rome,當時基督教仍處於初期階段,耶穌才剛死不久),所以人們相信「克勞狄皇帝」是指克勞狄二世,儘管這位皇帝大部分時間都在帝國境外作戰。[25]

這個傳說在後來的文獻中得到了重述,在公元1493年的《紐倫堡編年史》中,提到了一位羅馬牧師在對基督徒的迫害中殉道。文本指出,聖瓦倫丁因向羅馬帝國的基督徒提供援助而被棍棒毆打,最後被斬首。[25]1260年的《黃金傳說》講述了公元270年聖瓦倫丁在「克勞狄皇帝」面前拒絕否認耶穌基督並因此被斬首的故事。[26]自此,2月14日成為情人節,基督教會為紀念聖瓦倫丁和醫生而設立了這一天。[27]

Remove ads

註釋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