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Canon EOS-1 N 是由佳能公司在1994年所發表的專業級35mm底片單鏡反光機,EOS-1N取代了原有的EOS-1[1] 。EOS-1N在2000年被它的後繼機,EOS-1V所取代。
此條目包含指南或教學內容。 (2017年10月2日) |
概覽 | |
---|---|
類型 | 35mm底片單眼 |
鏡頭 | |
鏡頭接口 | Canon EF 接環 |
感光元件/底片 | |
底片格式 | 135底片 |
底片尺寸 | 36 x 24 毫米 |
DX碼 | 支援 |
底片過片 | 自動,可選單張或連拍 |
對焦 | |
對焦方式 | TTL 相位偵測自動對焦 (5點) |
對焦模式 | 單次對焦/AI servo |
曝光、測光 | |
曝光 | 程式自動、快門優先、光圈優先、手動、景深測光 |
測光模式 | 16區權衡測光、中央偏重、局部測光、對焦點連動測光、中央精確點測光 |
閃光燈 | |
閃光燈 | 熱靴、PC端子 |
兼容閃光燈 | Canon speedlite 系列 |
快門 | |
連拍速度 | 配合 Power Drive Booster PB-E1 可達每秒6張 |
快門速度範圍 | 30" - 1/8000, B快門 |
觀景窗 | |
取景器 | 眼平五稜鏡 |
放大倍數 | 0.72 (50mm鏡頭) |
畫面覆蓋率 | 100% |
其他 | |
可選馬達驅動 | PB-E1手把,可增加連拍至每秒六張 |
尺寸 | 161 x 112 x 72 mm; 855g |
價格 | 215,000¥[1] |
年表 | |
發佈時間 | 1994年11月 |
前身 | Canon EOS-1[2] |
後繼 | Canon EOS-1V[3] |
原本的EOS-1在1989年發表。EOS-1曾是第一台專業級的EOS相機,而它的目標市場是那些曾使用手動FD系統,例如Canon F-1和Canon T90的專業攝影師。EOS-1繼承了Luigi Colani所設計的T90的外型[4]
EOS-1N是EOS-1的升級版本,有橫跨觀景窗的五個對焦點(EOS-1只有中央單個對焦點)、更好的密封性、更大的測光範圍,還有其他的改進[5]。如同較舊的EOS-1一樣,EOS-1N使用的舊的 A-TTL 閃光燈系統,並不支援較新的 E-TTL 系統。EOS-1N在2001年推出EOS-1V作為後繼機型後即停產。
在發表時,作為EOS的頂級產品,EOS-1N在鋁合金機身上包覆了聚碳酸酯。所有的外部按鈕、轉盤和EF接環都有防水滴密封。
觀景窗的眼平五稜鏡有100%畫面覆蓋率、附有曲光度調節,可在-3~+1間調整,亦內建有目鏡遮光片、可防止長時間曝光時有光線由目鏡打入底片室中。
EOS-1使用BASIS五點自動對焦系統,中央對焦點為十字形,而兩側四點只偵測垂直方向的對比。
測光模式包含了十六區權衡測光、中央偏重平均、局部測光(佔總畫面9%)、對焦點連動測光(3.5%)和中央點測光(2.3%)[6]。ISO值可由底片暗盒上的DX碼自動決定,或是手動選擇6~6400間的值。
曝光模式除了有程式自動、快門先決、光圈先決和手動曝光外,另有景深自動測光,可以藉由兩個對焦距離自動算出合適的光圈值,使得指定的距離範圍都在景深內。
快門速度從1/8000秒到30秒,亦有B快門模式可選。閃燈同步速度最快可至1/250秒。
EOS-1N共有14個自訂功能可選,可讓使用者自訂如反光鏡鎖上,回片時留下片頭等。
對焦屏為可更換式,和其他EOS-1系列通用,也可選配 Canon Command Back E1 機背。
EOS-1N使用一個2CR5電池,選購 BP-E1 電池手把可裝4顆鹼性AA電池或鋰電池。選購 PB-E1 增壓手把可裝8顆AA電池並讓連拍速度增加到最快每秒六張。裝上 BP-E1 手把後合稱 EOS-1N DP (Dual Pack雙電源);裝上 PB-E1 後合稱 EOS-1N HS。DP和HS除連拍速度有差以外,HS手把有垂直快門按鈕而DP只能用相機上原本的快門拍攝。PB-E1電池手把和BP-E1增壓手把都能和舊的EOS-1通用。
不含電池或外加手把的重量是855公克[6]。
EOS-1N有幾個可選的版本,單機身的EOS-1N比起前代的EOS-1有顯著的改進。EOS-1N DP是加上了 BP-E1 把手的EOS-1N,而 EOS-1N HS 是機身加上增壓把手[6]。
一個EOS-1N和其它「1系列」缺少但其它較低階的機種有的功能是內建機頂閃光燈。少了機頂閃光燈可以有更好的機身堅固性。防塵防水滴的功能是經由專業用家建議後加入的功能,其他缺少的功能如EOS 5的眼控對焦和EOS 10的條碼讀取器等。上述二者均非專業級相機。
另一個EOS-1N和其他專業機種有的功能是可在手動曝光模式中,可以顯示當下的曝光值和標準曝光的差距。這項功能在較老的手動機種如F-1就有了,但其他有自動測光的機種在手動曝光時只會顯示建議的光圈/快門值、讓使用者決定要不要參考。EOS-1N的觀景窗內提供了類似於舊F-1的垂直式測光表,但由老式的類比指針改成電子LCD顯示,可以1/3,1/2或1EV的間隔顯示。如同 EOS 5,EOS-1N的觀景窗內LCD亮度會隨着外界亮度調整。
外加的電池把手是安裝在機身底部,增壓把手(PB-E1, EOS-1N RS)可裝8個AA電池或是鎳鎘電池,並可讓連拍速度從原先的3張增加到6張。增壓把手有獨立的快門按鈕和轉盤可在垂直拍攝時使用。電池把手(BP-E1, EOS-1N DP)較輕也較簡易,可同時裝入四個AA電池和一個鋰電池,並有一個開關可以切換電源,但此外並沒有其他的控制功能。比起增壓把手,電池把手更輕且更便宜。
除了標準的EOS-1N以外另有一個特化的機型──EOS-1N RS(Rapid Shot)在1995年發表,有着固定不可拆的增壓手把。RS版的反光鏡是固定式的半透明反光鏡,在按下快門曝光時觀景窗不會失明。固定式的反光鏡可讓相機以每秒十張的速度連拍,同時快門時滯(按下快門到開始曝光的時間差)低達6毫秒。如此高速機型所付出的代價是在光線通過反光鏡時會有35%的光線折入觀景窗,使得拍攝時要有+0.6EV的曝光補償,且半透明反光鏡亦會造成解像度的減損。到了2001年,新的EOS-1V發表之時,新的技術進步使得標準機型也可高速連拍,而Canon也不再製造固定反光鏡的RS機型。
在1990年代,Canon和Kodak用EOS-1N的機身和科達的感光元件合作了新的數位單眼。這是Canon跨入數位單眼市場的第一步,而後有兩代數碼相機。
第一代是1995年的科達EOS DCS系列,有600萬畫素的EOS DCS 1、150萬畫素的EOS DCS 3和130萬畫素的EOS DCS 5。EOS-1N的機身幾乎未有改動,就裝在可移除的科達數位機背上[7]
這個合作關係延伸到了科達DCS 500系列,將EOS-1N機身和科達的數位元件融合,有200萬畫素的 DCS 520 和600萬畫素的 DCS 560,Canon將其稱為EOS D2000和D6000[8]。後來Canon的專業機型就不再依靠科達的數位元件,並使用EOS-1V的機身為基礎,更新的後繼機型採用了獨立設計的機身。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