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報》(波斯語:کيهان,羅馬化:Kayhan)是總部位於伊朗德黑蘭的一份報紙,被稱為是「最保守的伊朗報紙」[1]。侯賽因·沙里亞特-馬達里是該報現任的總編輯[2]。根據《紐約時報》2007年的報道,該報代表了伊朗最高領袖的觀點[3]。
《世界報》在世界各地有近1000名職員[2]。發行量有爭議,BBC稱其發行量在「6萬份至10萬份之間」[4],2007年《紐約時報》稱發行量「約為7萬份」,而2008年紐約大學法學院的一份期刊文章稱發行量約為35萬份[5]。除波斯語版外,該報還發行英文版《世界報國際版》,是伊朗的第二大英文報紙[2]。
歷史
《世界報》創刊於1943年2月[2][6],創刊時報紙持有人為阿卜杜勒拉赫曼·法拉馬爾齊,莫斯塔法·梅斯巴赫扎德任總編輯,後來法拉馬爾齊轉任了總編輯,梅斯巴赫扎德當了持有人。該報在伊斯蘭革命前支持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7][8],在倫敦和伊朗都有發行點,伊斯蘭革命前就已有100萬份的發行量。1974年時世界報媒體集團自稱其是「中東最大報紙和雜誌的發行商」。福魯格·梅斯巴赫扎德(莫斯塔法·梅斯巴赫扎德的妻子)亦是伊朗知名女性雜誌《今日女性》的高管[9]。
在沙阿與革命者的衝突中《世界報》和《消息報》一度受到審查[10]。伊斯蘭革命後,梅斯巴赫扎德一家的財產都被國家收繳,《世界報》、《消息報》和《伊斯蘭共和報》均被政府國營化,三家媒體的出版人由最高領袖直接任命[11]。
1980年5月,魯霍拉·穆薩維·霍梅尼提名時任外交部長的易卜拉欣·亞茲迪為社長[12]。此時,倫敦的《世界報》發行部門繼續發行支持沙阿版的世界報(《世界報倫敦版》),但發行量很小。2006年,梅斯巴赫扎德在洛杉磯美國逝世[13]。
《世界報》的報道涵蓋政治、社會、經濟等話題[14]。
政治立場
目前,《世界報》支持伊朗政府,支持馬哈茂德·艾哈邁迪內賈德的政策。沙里亞特-馬達里自述報紙的使命是「保衛伊斯蘭革命的意識形態」[15]。《金融時報》的前駐伊朗記者加雷斯·斯邁思認為《世界報》代表了伊斯蘭原教旨派的意識形態[16]。
沙里亞特-馬達里本人拒絕諸如「保守主義」、「基本教義派」這樣的稱呼,並表示「這讓我們聽起來像塔利班」。他自述自己和同事是「原則主義派」,該派在伊斯蘭議會佔多數席位[3]。《世界報》團隊的一些人(如吳拉姆-阿里·哈達德-阿德爾、賽義德·賈利利)還自稱是「新原則主義派」[17]。
爭議
2010年,該報因法國第一夫人卡拉·布魯尼為涉嫌通姦殺夫的薩基內·穆罕默迪·阿什蒂亞尼求情而稱布魯尼是「破壞他人婚姻的偽善妓女」、「意大利妓女」,又說布魯尼和阿什蒂亞尼一樣私生活混亂,還指責另一位女星伊莎貝爾·阿佳妮也是「妓女」。法國外交部發言人稱這一言論「不可接受」。伊朗官方8月31日公開發表聲明,譴責了《世界報》的行為。伊朗外交部發言人拉明·蒙曼帕勒斯特在例行發佈會上說:「使用侮辱言辭攻擊外國官方人員是不正確的,該行為並未得到伊朗政府的批准」,然而,同日《世界報》繼續攻擊布魯尼是「妓女」[18]。
2020年,伊朗宣佈驅逐無國界醫生,隨後《世界報》發文稱無國界醫生是「美國的傀儡」,因為「無國界醫生的總部在法國,而反伊朗組織的總部都在法國」[19][20]。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