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WIMP,即Windows(視窗)、Icon(圖標)、Menu(選單)及Pointer(指標)的縮寫,是電腦圖形界面使用的一種界面規範。WIMP是人機互動領域之中使用最普遍的電腦互動界面,Windows、MacOS等作業系統便以WIMP爲界面規範。WIMP的全稱便是它的四大組成元件。
此條目的語調或風格或許不適合百科全書。 (2018年10月29日) |
視窗是一個可見的範圍,每一個視窗均被視為獨立的執行終端。一個視窗通常能夠包含文字與圖像。一般而言,為了增進視窗的可用性,一個視窗通常會包含各種控制元件,例如捲軸(Scrollbar)、標題列(Title Bar),以及調整大小及縮放功能的元件。當兩個或多個視窗同時出現在桌面(desktop)上時,使用者可依個人的需求選擇使其交疊、並排或著是串連[1]。
圖標是用來表示或指示使用者執行程序的簡單圖像,舉凡縮小的視窗、桌面上的垃圾桶或著是程序的執行捷徑,都可用圖標來表示。圖標的設計可以選擇寫實地再現它所代表的功能(例如:垃圾桶),也可以高度抽象[1]。
一般來說,WIMP這種介面最依賴的人機互動模式之一,就是「點選模式」(pointing & selecting)。因此,指標的存在對WIMP而言當然也是不可或缺的。指標的圖示通常不只一種,而不同的指標圖示同時也就代表了不同的功能,例如指標旁邊帶有沙漏即代表系統正在忙碌。然而,無論是何種設計,每一種指標都有「熱點」,也就是它負責指定的區塊[1]。
選單不僅在視窗介面的系統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在其他非視窗介面的系統中往往也是相當普遍的存在。一個選單通常包含了以文字、符號與圖像組成的命令列表,使用者藉由指標點選以執行相關的程序。一般而言,選單的類型大致上有以下四種:下拉式選單(Pull-down menus)、下降式選單(Fall-down menus)、釘附式選單(Pin-up menus)、彈出式選單(Pop-up menus)以及環形式選單(Pie menus)[1]。
除了以上四種主要互動元件之外,一般而言WIMP也包含了以下三種元件:
許多系統都會有一條或一塊區域,上頭佈滿了圖標或是按鈕,以提供使用者啟動他最常使用的執行程序。工具欄(toolbar)的功能近似於選單,但因為工具列上往往只用圖標,而非選單上常用的文字描述,因此得以在最小的空間內塞入最多的功能[1]。
對話框(Dialog box)是系統為了要提醒使用者特定資訊而出現的視窗,除了顯示警告訊息之外,對話框還可以擔任「確認者」的角色,比方說存檔時的位址、檔案的刪除與否等互動狀況[1]。
當蘋果電腦取用了帕羅奧多研究中心(Xerox 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的點子,並大量應用在暢銷的麥金塔電腦(Macintosh) 上時,也一併針對WIMP這個互動介面典範確立了數項標準[2][3]。
Windows大部分的設計理念來自於麥金塔的指引方針;事實上,早期視窗系統的某些功能還是蘋果電腦所授權。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