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經驗(英語:User Experience,又譯使用者體驗、用戶體驗),簡稱UX,由美國學者唐·諾曼提出,所以他共同創辦的尼爾森諾曼集團給的總結定義是最核心的概念。該定義說「使用者經驗」包含使用者與公司的產品與服務互動中的所有面向。
「使用者經驗」的各地常用名稱 | |
---|---|
中國大陸 | 用戶體驗 |
臺灣 | 使用者經驗 |
其中最重要的概念就是以使用者為中心去思考人機互動,所以和優使性強調以完成工作為主的物的思維是不同的。早期的優使性,強調物在任務中的學習性、效能和效率、記憶性及記憶延續性、錯誤率及錯誤承受能力。但是隨着時間的演進,慢慢所包覆的範圍跟用戶體驗越來越多,但是還是不離以物為主的功能導向性的範疇。
概述
用戶體驗是指一個人使用一個特定產品或系統或服務時的行為、情緒與態度。包括人機互動與擁有產品時的操作面向、體驗面向、情感面向、意義面向、與價值面向;還包含使用者對於系統的功能、易用、效率的感受,因此使用者經驗在本質上可以視為一個人對於系統的主觀感受與主觀想法。
使用者經驗或用戶體驗隨着行業不斷完善和細分,在現代被分為兩大主要模組,即用戶體驗研究(User Experience Research)和用戶體驗設計(User Experience Design)。用戶體驗研究是調查用戶 ,獲取數據,並為設計建立模型,比如用戶地圖(User Journey Map),以獲取並分析數據,建立架構為主要目的[1]。
使用者經驗是動態的,由於不斷變化的使用情況、不停變化的各個系統,以及變化發生背後的情境與脈絡,因此它是不斷隨着時間而變化。總而言之,使用者經驗是關於使用者如何和產品互動及體驗產品。
ISO 9241–210對於使用者經驗的定義是,使用者在使用或參與產品、系統、服務時,所產生的感受與反應,包含使用者的情緒、信仰、偏好、感受、生理與心理的反應、行為,及相關影響,涵蓋產品、系統、服務使用的前、中、後期。影響使用者經驗的三個因素分別是系統、使用者、還有使用的脈絡。
用戶體驗設計(英語:User Experience Design,通常簡稱UX Design)則是以此概念為中心的一套設計流程。此流程完整的包括了有目標使用者設置、滿意度的範圍和主題設置、使用者需求的功能、互動研究、系統反饋和最終的報告與成果。
用戶體驗測試(英語:User Experience test) 是一個測試產品滿意度與使用度的詞語,可能是基於西方產品設計理論中發展出來的。在大多數情況下,產品軟件測試或是商業行銷測試時,會用到使用者經驗這個詞。但是它也可應用在互動設計,互動式語音應答上面。有時在探討設計價值時,也會用到此新設計是否導出更差的使用者經驗,來評估其好壞。
使用者經驗可以通過多種方法來度量,例如眼動追蹤、問卷調查和焦點小組等。在問卷調查中,標準化的量表由於其客觀性和可比較性強以及易於使用等優點被廣泛應用。 例如使用者經驗調查問卷(UEQ)[2]。該量表的開發及驗證過程請參閱Laugwitz等人的論文[3]。
目前依使用者經驗設計流程所導出的成果有下列三種形態,分別是:
- 架構:操作藍圖或是分鏡圖
- 草案
- 文字敘述式的特性描寫
參看
- 使用者期許
- 優使性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