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之136號潛艇(德語:SM U 136[註 1])是德意志帝國海軍建造的一艘大型潛艇或稱U艇。它由但澤的帝國船廠承建,於1917年11月7日下水,至1918年8月15日交付使用。U-136號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服役的329艘德國潛艇之一,但從未參與任何海戰。戰後,根據停戰協議的要求,該艇於1919年2月23日被引渡到法國正式投降,至1921年在瑟堡拆解報廢。
歷史 | |
---|---|
德意志帝國海軍 | |
艦名 | U-136號 |
下訂日 | 1916年5月27日 |
建造者 | 但澤帝國船廠 |
動工日 | 1916年11月23日 |
下水日 | 1917年11月7日 |
服役日 | 1918年8月15日 |
結局 | 1919年2月23日移交法國,後拆解報廢 |
技術數據[1] | |
艦型 | U-135至U-138型 |
排水量 |
|
全長 |
|
全寬 |
|
高度 | 9.46米 |
吃水 | 4.26米 |
動力輸出 |
|
動力來源 | |
速度 |
|
續航距離 |
|
潛航深度 | 75米 |
乘員 | 4名軍官、42名水兵 |
武器裝備 |
|
服役記錄 | |
指揮官 |
|
參與行動 | 無 |
戰績 | 無 |
設計
德國人建造大型作戰潛艇的努力肇始於800噸級的U-81號。1915年12月,德意志帝國海軍潛艇監察局(Inspektion des U-Bootwesens)向海軍部提交了新的千噸級潛艇設計方案,並命名為第42號工程。[3]1916年1月,軍方下達了首批12艘艇的採購計劃。為了保證這種大型潛艇的建造速度,軍方選擇了經驗最為豐富的日耳曼尼亞船廠和帝國船廠作為承包商,後來不萊梅威悉船廠也加入其中。12艘潛艇的訂單被平均分配予這三家船廠,編號採用U-127至U-138號。但受到戰時物資供應和頻繁變動的船廠排產計劃影響,這批潛艇直至戰爭結束前也只有兩艘建成服役。[4]儘管如此,它們還是被後世的潛艇製造商視為設計典範,並成為美國潛艇抹香鯨號和墨魚號的建造藍本。[5]
U-136號是由日耳曼尼亞船廠承建(U-135至U-138號)批次的二號艇。其全長為83.50米,舷寬7.54米;有4.26米的吃水深度。艇只的水上排水量為1175噸,水下為1534噸。艇只搭載有可在水上使用的兩台猛獅六缸四衝程柴油發動機,總功率為2,500匹公制馬力(1,839千瓦特)和兩台輔助衝擊柴油發電機,總功率為900匹公制馬力(662千瓦特);在水下則使用西門子-舒克特雙電動發電機,總功率為1,780匹公制馬力(1,309千瓦特)。這些發動機用以驅動雙軸、每根軸各一副的螺旋槳。它的潛沒時間為30秒,最大潛航深度為75米。[6]
U-136號在水上的最高速度可達17節(31公里每小時),在水下的最高航速則為8.1節(15.0公里每小時)。它可以8節(15公里每小時)的速度在水上巡航10,000海里(19,000公里),或以4.5節(8.3公里每小時)的速度在水下巡航50海里(93公里)。該艇裝備了六具直徑為500毫米的魚雷發射管,其中艇艏四具、艉部兩具,並可合共攜帶至多14枚魚雷;作為輔助武器的甲板炮則是一門150毫米45倍徑艇用高射炮。其標準船員編制為4名軍官及42名水兵。[6]
歷史
U-136號是由德意志帝國海軍作為M項戰時訂單(Kriegsauftrag M)的一部分,於1916年5月27日向但澤的帝國船廠訂購。其艇體自1916年11月23日開建,1917年11月7日下水,至1918年8月15日在首任暨唯一一任艇長、海軍上尉赫爾曼·門策爾的指揮下正式交付使用。[2]由於至戰爭結束時尚未完成海試,U-136號未及編入任何作戰部隊。[7]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U-136號沒有參與任何行動,也沒有擊中任何船舶。[8]戰後,根據對德停戰協議的要求,U-136號於1919年2月23日被引渡至法國正式向協約國投降。其艇體最終於1921年在瑟堡拆解報廢。[9]
註釋
腳註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