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Signpost》(直譯為「路標」)或稱《維基簡訊》,前稱《The Wikipedia Signpost》(直譯為「維基百科路標」),是英語維基百科線上報紙,由維基百科社群主辦,維基百科編輯撰稿,主要報道維基百科社群及維基百科的消息,包括仲裁委員會裁決、維基媒體基金會議題及其他與維基百科相關的項目英語Outline of Wikipedia#Wikipedia-related projects。該報由維基人米高·斯諾於2005年1月創辦該刊並擔任編輯,直至2008年2月獲任命為維基百科基金會的董事

快速預覽 The Signpost, 類型 ...
The Signpost
Thumb
Thumb
《The Signpost》封面(2016年2月24日)
類型月報
版式網絡
持有者維基人
創辦者米高·斯諾
出版商英語維基百科
主編JPxG[1]
創刊日2005年1月10日
語言英語
網站en.wikipedia.org/wiki/Wikipedia:Wikipedia_Signpost
免費在線檔案en.wikipedia.org/wiki/Wikipedia:Wikipedia_Signpost/Archives/Years
關閉

前總編The ed17表示,自己於2012年至2015年就任期間,該報報道的範疇不斷擴大,不僅報道維基百科及維基百科社群,還關注更大範圍的維基百科運動[2]。2015年1月,維基百科編輯Gamaliel和Go Phightins!繼任總編,之後Pete Forsyth和Evad37分別於2016年和2017年繼任總編。2015年6月報道歐洲修改全景自由的法律後,《The Signpost》被許多出版物當作延伸材料引用。

《The Signpost》是多家學術期刊的研究對象,被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達特茅斯學院的研究員參考。另外該報還被其他著作介紹,其中《維基百科編輯手冊》認為有雄心的維基百科新編輯必須看《The Signpost》。

favicon
1 sources

歷史

Thumb
《Signpost》創辦人米高·斯諾後來出任維基媒體基金會董事[3][4]

線上報紙《The Wikipedia Signpost》於2005年1月首次出版,後更名《The Signpost》[3][5],後來出任維基媒體基金會董事的維基人米高·斯諾舉辦[3][4],形式類似拉里·桑格於2001年11月20日創立的《維基百科公告》(Wikipedia: Announcements[6][7]元維基於2002年11月14日創立的《維基媒體新聞》(Wikimedia News[8]德語維基百科於2003年12月10日創立的《維基速遞》(Wikipedia-Kurier[9]

斯諾在創刊號上表示「希望這份報紙,能夠為關心維基百科社群發展的人們帶去有價值的新聞消息」[10],稱「The Signpost」這個名字代表着維基百科編輯在討論頁發表帖子時使用數字簽名的做法[10]。2005年8月,斯諾辭任《The Signpost》總編,同時繼續為該報撰稿,直至2008年2月獲委任董事[11]。之後Ral315繼任總編一職,他在自己的首篇貼文中寫道:「我由衷感謝米高對《Signpost》的貢獻,這是個偉大的構想,能幫助維基人了解維基百科的動向[12] 。」2007年9月,他在《The Signpost》舉行調查,結果顯示每周約2800名維基百科用戶閱讀該報[13]

2008年7月,Ral315撰文介紹《The Signpost》的透明度英語Transparency (behavior),承認該報遵照維基媒體基金會的請求,決定不發表文章討論基金會面臨的一起尚未裁決的官司[14]。他認為這個舉動「令人覺得遺憾,但很有必要」,因為報紙隸屬於維基媒體基金會,報道該起官司「可能會對案件帶來嚴重的後果」[14],擔憂這項決定影響到報紙的未來:「我仍對這種情況的非常性質感到困擾,因為這是我頭一次在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施壓下,不去撰寫或發表報道。這件事也給我們留下一個危險的先例,我希望這個先例只有在最嚴重的情況下才會出現[14]。」

Thumb
參與《The Signpost》的維基人出席在紐約舉行的會議,攝於2009年

截至2008年11月第200期出版[15],報紙共刊出181人撰寫的1731篇文章[15]。2009年2月,接任總編的維基百科用戶Ragesoss改革版面佈局[16]。2010年6月,HaeB接任辭任總編的Ragesoss,一上任引發《The Wikipedia Signpost》是否應更名為《The Signpost》的辯論[17]。同年,由志願編者主辦的姊妹出版物陸續面世,包括播客《維基百科周刊》(The Wikipedia Weekly)及新聞簡報《維基志》(The Wikizine[18][19]

2011年7月,HaeB辭任總編,獲維基媒體基金會聘任。他表示:「如果我繼續為這份社群主辦的出版物做最終的採編決定,會引發非常多的利益衝突[20]。」歷經三任臨時總編[21],維基百科用戶The ed17於2012年5月接任《The Signpost》第八任總編[22]。The ed17之前負責編輯軍事史維基專題的出版物《號角》(The Bugle[22]。《國際財經時報》指出,2013年《The Signpost》曾發表調查報導,調查Wiki-PR維基百科上做出存在利益衝突的編輯[23]

Thumb
2015年,《The Signpost》對歐洲修改全景自由版權限制的報道被不同語種的刊物報道,包括德語[24]、意大利語[25]、波蘭語[26]和俄語[27]

2015年6月,該報報道歐洲修改全景自由法,可能會增加版權限制[28]。《The Signpost》為不同語種刊物的參考來源,包括英語[29][30]、德語[24]、意大利語[25]、波蘭語[26][31]和俄語[27]

Thumb
海思在線英語Heise Online》提到《Signpost》在報道維基媒體基金會執行董事萊拉·特列季科夫所引起的爭議,使用教宗選舉的圖片,象徵基金會董事會面臨的壓力[32]

2015年1月,維基百科用戶Gamaliel和Go Phightins!擔任《The Signpost》總編[2]。前任ed17指自己在任期間,報紙關注點從英文維基百科,擴展到更廣的維基媒體運動[2]。2015年1月的十周年回顧特刊中,Gamaliel強調維基百科社群的協作與參與,讓報紙質量不斷完善,他邀請用戶提供意見,加入採編團隊[33]。Go Phightins!和Gamaliel在就任主編的首期報紙中提及《The Signpost》的獨特角色:「我們會堅持發聲,堅持獨立地位,獨立於維基媒體基金會、各維基媒體分會維基教育基金會及其他實體[34]。」

2016年1月,《財富》和《Ars Technica》引述《The Signpost》,報道維基百科編輯對阿農·格舒里英語Arnnon Geshuri加入維基媒體基金會董事會提出不信任動議[35][36]。2016年2月,報紙報道萊拉·特列季科夫留任維基媒體基金會執行董事所引發的爭議及混亂,配上教宗選舉結果出爐時,煙囪冒出黑煙的圖片[32]。《海思在線英語Heise Online》認為,這張照片暗示董事會在壓力之下採取行動[32]。報紙撰稿人安德烈亞斯·科爾貝(Andreas Kolbe)表示「打造一款成功的搜尋引擎無異於將志願者們變成『不計報酬的倉鼠』」[37]

faviconfaviconfaviconfaviconfavicon
36 sources

內容

《The Signpost》發表的報道涵蓋維基媒體社群維基媒體基金會及其他與維基百科相關的項目英語Outline of Wikipedia#Wikipedia-related projects[38][39][40][41],內容免費提供[42][43]。該報由維基百科社群主辦。2005到2016年3月,《The Signpost》每周出版。2016年4月,由於缺乏人手,該報在名義上將出版周期更為兩個星期英語fortnightly(即每兩個禮拜出版一期)[44],實際上該報在2017年1月和2月只出版了三期,4月、5月和6月均未出版[45],現改為月報。讀者可以選擇通過電子郵件接受新刊通知,或是註冊維基百科帳號,在個人的用戶討論頁上接受通知[46]

該報提醒維基百科的編輯參與正在進行的協議計劃,改善網站上的條目[47],同時集中通知近期學術界對維基百科的研究[5]。報紙還設有仲裁報告專欄(前稱「冗長訴訟報告」(The Report on Lengthy Litigation)),詳細記載維基百科仲裁委員會所受理的仲裁案件[48]

報紙存檔向公眾開放,方便讀者研究維基百科歷史[49]

faviconfaviconfaviconfaviconfavicon
11 sources

分析

2009年,彼得·科涅茨尼(Piotr Konieczny)在同行評審學術期刊社會學論壇》發表文章,稱《The Signpost》是大維基百科社群附屬社群的實例[50]。同年,科涅茨尼在社會運動期刊《界面》(Interface)稱《The Signpost》呈現出志願者貢獻內容網站的「複雜性和豐富性」[51]

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達特茅斯學院的研究員依靠《The Signpost》歷史存檔追蹤維基百科的編輯中斷,於2011年的IEEE/WIC/ACM國際網絡智能大會(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eb Intelligence)公佈成果[52]。2013年,傑瑪·貝利斯(Gemma Bayliss)在《新圖書館學學術評論》(New Review of Academic Librarianship)期刊研究維基百科在高等教育界的聲譽,她審閱過《Signpost》的Twitter提要,確認研究存在時效性[53]

faviconfaviconfaviconfavicon
4 sources

評價

如果要想繼續編輯維基百科......請訂閱......《The Wikpedia Signpost》。
 —約翰·布勞頓(John Broughton),《維基百科編輯手冊[46]

2007年,《紐約時報》認為《The Signpost》是「實體模型報紙」,復刻了維基百科的復古風格特徵,「凸顯媚俗的特別形象」[54]。約翰·布勞頓2008年的著作《維基百科編輯手冊》認為有雄心的維基百科編者必須閱讀《The Signpost》:「如果你想隨時維基百科,務必訂閱......《The Wikipedia Signpost》[46]。」

財富》稱《The Signpost》是「維基百科的內部報紙」[35]。2016年,《The Register》執行編輯安德魯·奧爾洛夫斯基英語Andrew Orlowski稱《The Signpost》是「維基百科專屬的敢言報紙」[55]。《Ars Technica》科技政策編輯喬·穆林(Joe Mullin)提到,《The Signpost》公開所獲得的泄露文件,顯示奈特基金會英語Knight Foundation於2016年2月資助維基百科基金會成立搜尋引擎項目「知識引擎[56]。《非營利季刊》(Nonprofit Quarterly)總編露絲·麥坎布里奇(Ruth McCambridge)撰文介紹知識引擎所引發的爭議,指導有科技頭腦的讀者去閱讀《The Signpost》,「更好地了解計劃中的內容」[57]。托斯滕·克萊因茨(Torsten Kleinz)在《海思在線》撰文時表示:「《The Signpost》在官方通訊停刊的時候跳入缺口,公開鮮為人知的事實,激起一場有根據的討論[58]。」

faviconfaviconfaviconfaviconfavicon
6 sources

另見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