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卡尔事件affair),又稱索卡尔惡作劇(Sokal hoax),發生於1996年,由物理學家艾伦·索卡尔向後現代主義學者的著名惡作劇。索卡尔向文化研究雜誌《社會文本(英语:Social Text)》投了一篇偽科學的文稿,结果成功发表。 索卡尔1955年生於紐約,二十一歲獲哈佛大學學士,二十六歲(1981年)獲普林斯頓大學物理學博士
Wikiwiki中用户使用很多方式来编辑。通常需要通过文本标记语言。 wiki在一些需要内容管理系统的企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JotSpot和SocialText(英语:SocialText)是創wiki企业应用的先河。wiki可以在高校教育環境中發揮積極的作用,但是直到2006年,wiki应用于教育的案例在全球都
社会建构主义1996年,为了证明社会建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知识缺陷,物理学教授艾伦·索卡尔向学术期刊《社会文本(英语:Social Text)》提交了一篇毫無內容的论文,故意將文章写得晦涩难懂,但使用了同类論文常用的專業詞彙和术语。这次投稿是一场社會实验,目的是知道该杂志社是否
科學戰爭的論辯方法為中心,仍以外行人、非科學家與社會研究知識份子其知識上與科學的不一致作結。 1996年,杜克大學的後現代批判理論刊物《社會文本》(Social Text)內出現了一篇包含「科學戰爭」爭點的短文,由科學社會學與人文學科的後現代學者們合寫而成,內容主要強調社會與政治在科學領域所扮演的角色。 在爭點介紹的部分,《社會文本》編輯
搞笑諾貝爾獎這個獎有时通过讽刺来委婉地批判。比如:兩次頒给了順勢療法的研究;頒給堪薩斯州和科羅拉多州教育委員會,以表彰其在教育改革中的態度;在索卡事件后把獎頒給了《社會文本(英语:Social Text)》雜誌。不过,評委在更多的情况下还是把注意力集中在那些詼諧及具跳躍性思維的科學論文上。例子包括:發現人類的外表能引起鴕鳥的情欲;黑洞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