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V40大T抗原(英語:SV40 large T antigen或Simian Vacuolating Virus 40 TAg)是一種六聚體蛋白,是源自多瘤病毒科SV40的顯性作用癌蛋白。TAg能夠誘導多種細胞類型的惡性轉化。 TAg的轉化活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其對視網膜母細胞瘤pRb)的干擾[1]p53腫瘤抑制蛋白。[2]此外,TAg與其他幾種細胞因子結合,包括轉錄共激活因子p300和CBP,這可能有助於其轉化功能。[3]

Quick Facts SV40大T抗原, 標識 ...
SV40大T抗原
標識
生物 Simian virus 40
符號 ?
UniProt P03070
其他數據
Close

TAg是SV40在病毒感染過程中轉錄的早期基因產物,參與病毒基因組複製和宿主細胞周期調控。 SV40是一種雙鏈環狀DNA病毒,屬於多瘤病毒科(早期的 Papovavirus)家族,Orthopolyomavirus屬。多瘤病毒感染多種脊椎動物並在多個部位引起實體瘤。 SV40由Sweet B.H.和莫里斯·希勒曼於1960年在用於生長沙賓OPV的原代猴腎細胞培養物中分離出來。[4]

結構域

該標籤具有一個CUL7結合域、一個P53結合域、一個鋅指和一個超家族3 ATPase/解旋酶域。它有兩個基序,一個用於核定位信號,另一個是LXCXE基序。[5]

機制

進入細胞後,病毒基因被宿主細胞RNA聚合酶II轉錄,產生早期mRNA。由於基因組相對簡單,多瘤病毒嚴重依賴細胞進行轉錄和基因組複製。複製起點周圍的順式調節元件指導轉錄,而T抗原指導轉錄和複製。

SV40 DNA複製是通過大T抗原與基因組的起始區域結合來啟動的。T抗原的功能由磷酸化控制,磷酸化會減弱與SV40起源的結合。T抗原和DNA聚合酶-α之間的蛋白質-蛋白質相互作用直接刺激病毒基因組的複製。

T抗原還結合併滅活腫瘤抑制蛋白(p53、pRb)。這導致細胞離開G1期進入S期,促進DNA複製

SV40基因組非常小,不編碼DNA複製所需的所有信息。因此,宿主細胞必須進入S期,此時細胞DNA和病毒基因組一起複製。因此,除了增加轉錄外,T抗原的另一個功能是改變細胞環境以允許病毒基因組複製。

核定位信號

SV40大T抗原已被用作研究核定位信號的模型蛋白。[6]它通過與輸入蛋白α的相互作用被輸入細胞核。[7]核定位序列是PKKKRKV。[6]

通過LXCXE基序與pRb的相互作用

SV40大T抗原、其他多瘤病毒大T抗原、腺病毒E1a蛋白和致癌人類乳頭瘤病毒E7蛋白共享一個編碼高親和力pRb結合域的結構基序。[8][9]使用在大規模並行超級計算機(Connection Machine-2)上運行的人工智能模式誘導程序改進了高親和力pRb結合域的診斷模式。[9]該基序的特徵是一個AspAsnThr殘基,後跟三個不變的氨基酸,散佈着非保守氨基酸(用x表示,其中x不能是LysArg殘基)。[9]帶負電荷的區域經常跟隨pRb結合域的羧基末端。[9]

{Asp/Asn/Thr} – Leu – x – Cys – x – Glu – x – ... {帶負電荷的區域}

該基序中的疏水靜電性質高度保守。例如,局部疏水性最大值出現在不變的Leu殘基附近。[9]淨負電荷發生在恆定Leu殘基氨基末端的3個殘基內;此外,在Leu – x – Cys – x – Glu序列中,也沒有在緊鄰該序列的位置發現帶正電荷的氨基酸(LysArg)。[9]pRb結合基序和帶負電荷的區域與SV40標記的片段匹配,從殘基102開始,到殘基115結束,如下所示:

AsnLeuPheCysSerGluGluMetProSerSerAspAspGlu

對在該區段(包括氨基酸位置106至114)內帶有突變的TAg蛋白的功能研究表明,某些有害突變消除了惡性轉化活性。[10]例如,第107位不變的Glu突變為Lys-107會完全消除轉化活性。[10]該片段內的有害突變(包括氨基酸位置105至114在內)也削弱了突變TAg蛋白種類與pRb的結合,[1]這意味着轉化活性與TAg結合pRb的能力之間存在相關性。[1]詳細的計算機化生物信息學分析,[9]以及X射線晶體學研究,[11]已經證明了該區域TAg和pRb之間相互作用的生物物理基礎。TAg殘基 103至109形成一個延伸的環結構,該結構緊密結合在pRb的表面凹槽中。[11]在晶體結構中,Leu-103的位置使得范德華力與pRb中Val-714和Leu-769的疏水側連結觸。[11]許多氫鍵也穩定了TAg-pRb複合物。[11]例如,Glu-107的側鏈通過接受來自pRb中Phe-721和Lys-722的主鏈酰胺基團的氫而形成氫鍵。[11]Glu-107突變為Lys-107預計會導致這些氫鍵的丟失。[11]此外,Lys-107的側鏈可能會與Phe-721或Lys-722的酰胺產生不利的相互作用,[11]從而破壞複合物的穩定性。

強有力的實驗證據證實,帶正電荷的氨基酸(LysArg)在位於Leu – x – Cys – x – Glu序列附近時會顯着削弱與pRB的結合相互作用。[12]這可能是由於pRb上的結合表面具有六個賴氨酸殘基,這將傾向於排斥Leu - x - Cys - x - Glu序列內或側翼的陽性殘基。[12]

值得注意的是,最高風險的致癌人類乳頭瘤病毒毒株(16, 18, 31, 45)編碼的E7蛋白具有與上述診斷模式相匹配的高親和力pRb結合域。[9]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