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暢貨中心,又稱門市部或工廠直銷(英語:Outlet store、Factory outlet,或直接簡稱為Outlet,香港稱散貨場、特賣場、名店倉,台灣直接以英語稱之為outlet,中國大陸則直接以Outlet之音譯為「奧特萊斯」,簡稱奧萊為相關商場命名[1])。
這類店家是一種名牌店的次級零售店型式,由製造商品的生產商的尾貨、庫存貨,以不經過經銷商的方式、設置大型賣店直接將產品賣給消費者,由於在這種賣店中銷售的商品主要是非主打產品,通常是這些賣不完的庫存零碼商品,或因過季或有瑕疵而被退回的次級商品,加上臨近郊區商城成本低廉,因此價格普遍較一般店面中的零售價優惠許多而受歡迎。傳統上,Outlet通常都是附設於製造商的工廠或倉庫旁之賣店,但近年來也漸漸出現特別設立在市區或市郊,由製造商直營的固定店面,或是採機動方式、以短期租用的店面或是倉庫作為賣店的臨時Outlet。
除了由各品牌廠商零星設置的門市店外,也存在有在郊區集中多個品牌的直銷專櫃或賣店,結合各種商場和餐廳設施而形成的大型綜合購物中心,稱為「門市購物中心」(Outlet mall)。位於美國內華達州邊境小鎮普林姆(Primm, NV)的拉斯維加斯流行Outlet(Fashion Outlets of Las Vegas),就是一個號稱擁有超過100家直銷賣店、規模龐大的知名Outlet[2]。在中國,奧特萊斯一般指奧特萊斯購物中心,中國大陸的Outlet實際上更接近沒有辦公區的「商業綜合體」概念,而非原有的庫存尾貨銷售場所。
名牌折扣商場的前身於19世紀末在美國的工廠出現,原先是讓生產商將次貨以極低價錢賣給為其工作的工人,後來才逐漸發展成以工薪大眾為對象,在工廠或郊區設置店家銷售這些庫存。
1970年代,因為逐漸受到歡迎,集多個品牌於一身的名牌折扣商場開始發展出來,最初侷限在工廠區內出現的商城,後來則遷移至較偏遠的郊區成為工人和藍領階級的日常消費場所,以免影響位於都市中心區內的正價專門店。
至1990年代,名牌折扣商場已由美國傳到歐洲等地,並且以普羅大眾和年輕人為新目標,當中以法國、英國及意大利等名牌集中地為主。日本也有不少同類商場。自2002年,中國大陸開始出現奧特萊斯型態的消費場所[3]。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