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Mozilla是一個自由軟件社群,由網景通訊公司的成員於1998年創立[1][2]。在非正式的場合下,「Mozilla」這個名字常用於不同的事物上。這些事物大都與現已歇業的網景通訊公司及其旗下的應用軟件相關。許多其它「Mozilla」名詞的用法請見下方敘述。

快速預覽 Mozilla, 成立 ...
Mozilla
成立2005年8月3日 編輯維基數據
創辦人網景 編輯維基數據
代表人物米切爾·貝克 編輯維基數據
產業軟件產業 編輯維基數據
產品Mozilla Application Suite
主要部門
母公司mozilla基金會 編輯維基數據
網站www.mozilla.org/en-US/ 編輯維基數據連結
關閉

開發代號

最初,「Mozilla」被用作網景領航員的開發代號。網景通訊公司希望網景領航員能夠取代當時世界第一的Mosaic,而這個名字由「Mosaic Killa」(Killa是俚語中Killer的拼法)變化而來[3],並與經典的虛擬怪物哥斯拉諧趣:「Godzilla eat the Mosaic」,即Mosaic+Godzilla+Killa=Mozilla[4][5],Netscape工程師傑米·加文斯基說他是在一次Netscape員工會議上想到這個名字的[6][7]

開放原始代碼計劃

1998年3月31日,Netscape在原始碼開放許可證的安排下,公開了網景通訊家的大部分原始碼。這個項目沿用了Mozilla的名稱,並且新成立了Mozilla開發社群,及其專門網站Mozilla.org[8]。不過由於通訊家的原始碼老舊難以維護,通訊家的原始碼差不多被全部拋棄,Mozilla社群開發出更穩定、更多功能的新一代互聯網應用套件。經過一段長時間的開發之後,應用套件終於在2002年6月5日誕生。Mozilla當時成為該應用套件的名字。

Mozilla的程式碼成為了Netscape 6Netscape 7的基礎。而由基金會推出的Mozilla FirefoxMozilla Thunderbird也是基於Mozilla最底層的程式碼。為了幫助一般用戶分辨基金會旗下的多個軟件,基金會開始把應用套件稱呼為「Mozilla Application Suite」,簡稱「Mozilla Suite」。

Mozilla基金會已不維護Mozilla Application Suite,以便集中開發人員的精神在Firefox和Thunderbird上。現時Mozilla Application Suite已由非正式的SeaMonkey所取代[9]

Remove ads

社群

Mozilla社群由來自全球的積極貢獻者支援,部分志工參與運作,包括軟件本地化程式設計等。

Mozilla社群也指一個非嚴密組織。其成員使用、開發、推廣並支援Mozilla相關計劃及Mozilla宣言開放網絡理念[10],名為「Mozillians」(中文:摩茲志士」或「摩茲人[11]。 具體的行動包括:

  • 翻譯本地化Mozilla的軟件及網站成為其他語言。
  • 網誌或各相關活動進行網頁標準宣導,有時是獨立行動、有時以更具組織的形式諸如「Mozilla Reps」專案呈現[12][13]
  • 組織在地及國際相關Mozilla會議,例如:Mozilla Camp、Mozilla Summit及Drumbeat。
  • 透過網絡討論區IRC等管道提供Mozilla產品用戶支援。
  • 為學童組織教育活動,透過如「Hackasaurus」[14]等專案傳授萬維網及如何製作網絡內容等知識。
  • 測試Mozilla各產品的未正式發行版本並回報問題[15]

許多此類活動為志願工作,而部分則由Mozilla基金會贊助[16]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參見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