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拉麥克斯有限責任公司(英語:Miramax, LLC),曾用名「米拉麥克斯影業(Miramax Films)」,是美國一家娛樂公司,以製作和發行電影及電視劇聞名。該公司的總部位於加利福尼亞州的洛杉磯市;由鮑勃和哈維·韋恩斯坦兄弟於1979年在紐約州的布法羅市成立。米拉麥克斯曾是一家在美國領先的獨立電影製片與發行公司,直至1993年6月被華特·迪士尼公司所收購;這也是華特·迪士尼公司的第一起收購案。在被收購後,鮑勃和哈維·韋恩斯坦兄弟依舊負責該公司的運營,並且該公司在華特·迪士尼公司內部擁有比其他子公司更高的創作與財務自由性;2005年9月,韋恩斯坦兄弟離開米拉麥克斯並建立的新的電影公司——韋恩斯坦影業。2010年,米拉麥克斯被華特·迪士尼公司出售給了片場控股,這是一家由科羅尼資本、圖托-薩力巴公司與卡塔爾投資局聯合投資成立的公司。2016年,這家公司被出售給貝因傳媒集團。2019年,貝因傳媒集團答應出售49%的股份給派拉蒙影業;而這個流程在2020年4月3日完成。
此條目可參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 (2020年11月14日) |
發展歷史
米拉麥克斯由鮑勃與哈維·韋恩斯坦兄弟於1979年在美國紐約州的布法羅市成立,公司名來自其父母的名字「Miriam(米里亞姆)」和「Max(麥克斯)」[1]。米拉麥克斯的成立就是為了發行那些被主要電影公司認為在商業上沒有作為的獨立電影。
米拉麥克斯獲得的第一個大型成功源自韋恩斯坦兄弟與英國監製馬丁·劉易斯的合作。韋恩斯坦兄弟從劉易斯手裏獲得了他為人權組織國際特赦組織慈善音樂會所製作的兩部電影在美國的版權。韋恩斯坦兄弟與劉易斯合作將這兩部電影精煉成一部電影《秘密警察的另一場舞會》並於1982年在美國發行。韋恩斯坦兄弟的這次操作為美國的電影發行公司指明了一條新的合作道路,那就是從國際市場上購買電影後再重新剪接成符合美國觀眾口味的版本。
在1980年代末到1990年代末,米拉麥克斯作為電影發行商發行了一系列具有突破意義的獨立電影:《危險人物》、《醜聞》、《性、謊言、錄影帶》、《捆着我!綁着我!》、《哭泣的遊戲》和《便利店氹氹轉》等。同時它也製作了電影《與災難調情》、《罪孽天使》和《寫我深情》等電影。
米拉麥克斯在經營過程中購買或製作了許多電影,而其中的大部分在財務上表現出色。這使得米拉麥克斯在1990年代成為獨立電影熱潮的領導者之一。米拉麥克斯共計製作或發行了7部電影,它們在美國的總計票房超過了1億美元;而其中最為成功的電影則是《芝加哥》,這部電影的全球票房高達3億美元[2]。
由米拉麥克斯參與製作或發行的電影很多都獲得了奧斯卡獎的提名,其中不少還成功拿獎。
1992年,米拉麥克斯與派拉蒙影業簽署協議,授權其在家庭影片及電視兩個市場內發行屬於米拉麥克斯的影視作品;同時派拉蒙影業還將在院線上發行某些米拉麥克斯作品中經剪接後更具商業價值的版本(例如《天生贏家》)。派拉蒙影業迄今還擁有一些米拉麥克斯電影的家庭影片版權,並在2020年4月3日購入米拉麥克斯的股權之後獲得了更多的版權。目前,米拉麥克斯作品的電視發行版權屬於三重彩娛樂傳媒[3]。
爭議批評
米拉麥克斯公司一直因為其經常延後或暫停發行其已獲得美國發行權的亞洲電影的在美發行工作被飽受批評[4],同時它還設法阻止其他零售商向美國進口這些電影的正版DVD[5]。
在2015年的一次採訪里,日本導演宮崎駿說,哈維·韋恩斯坦曾計劃對他執導的動畫電影《幽靈公主》進行大量刪減以便在美國發行。而電影的監製則給哈維送去了一把武士刀,刀刃上鐫刻着「不許刪減(No Cuts)」的字樣。宮崎駿表示,這部電影最後在美國發行時並沒有進行哈維想要的刪減[6]。而哈維表示他之所以堅持這樣的刪減是為了剪接出在商業上最可行的電影。「我不是為了娛樂而刪減」,哈維在採訪中辯解道,「我是為了拯救這該死的電影而刪減。我這輩子只為一位主人工作,那就是電影。我愛電影!」[7]
影視作品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