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諺文:조선)或韓(諺文:한)可以指文化上的朝鮮,包括地理上的朝鮮半島,也包括朝鮮的主體民族、即朝鮮民族。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09年3月29日) |
「朝鮮」一詞最早見於中國古籍《山海經》〈海內經〉:「東海之內,北海之隅,有國名朝鮮」。在公元前200年的《尚書大傳》中提到朝鮮的意思為「朝日鮮明」。1392年,高麗(고려)被李成桂推翻,明太祖朱元璋選定了朝鮮為其號。1401年,明惠帝冊封朝鮮太宗為朝鮮國王。1896年,朝鮮高宗宣佈朝鮮獨立,改國號為大韓帝國。1910年,日韓合併後,日本使用「朝鮮」一名,設立朝鮮總督府。在上海建立的流亡政府名為大韓民國臨時政府。1945年,朝鮮半島光復。1948年,南方政權建國,國號為大韓民國;北方政權也建國,國號為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簡稱為朝鮮,大韓民國則簡稱為韓國。
辭源
「朝鮮」一詞最早見於中國古籍《山海經》〈海內經〉:「東海之內,北海之隅,有國名朝鮮」。在公元前200年的《尚書大傳》中提到朝鮮的意思為「朝日鮮明」,「朝」讀如「朝日」的「朝」。而唐代司馬貞所撰《史記索隱》中提到「朝鮮」的發音為「潮仙」:「案,朝音潮,直驕反。鮮音仙。以有汕水故名也,汕,一音訕。」所以可以推測經過較長時間的流傳,朝鮮的發音有所改變。西周滅商之後,商朝的遺老箕子不願意成為周臣,帶領一部分侍從到達朝鮮半島和當地居民一起建立了「箕氏侯國」,並得到周武王的承認和冊封[1],《尚書大傳》和司馬遷的《史記》均記載了此事,史稱「箕子朝鮮」。
箕子朝鮮的管轄地區主要指現在朝鮮半島外側靠北的地方。如果北海為今天的渤海的話,有學者認為箕子朝鮮初期位今中國河北、遼寧和內蒙古東南部。箕子朝鮮在半島統治近一千年,歷經41代君主,直到公元前2世紀被燕人衛滿取代。這段歷史為朝鮮留下了光彩的記憶,等到後來朝鮮進入「高麗」和「朝鮮王朝」時,箕子受到極大的推崇與讚賞。朝鮮人稱其為「箕聖」,稱自己的國家叫「箕聖國」。
「朝鮮」一詞在朝鮮的史書《三國遺事》被用來稱呼「古朝鮮」(王儉朝鮮)、「衛滿朝鮮」。「古朝鮮」與「衛滿朝鮮」並立而言,所以今天在朝鮮和韓國單稱古朝鮮,多指王儉朝鮮(即檀君朝鮮)。從周朝至漢朝的中國史書,「朝鮮」只是指朝鮮半島北部的地區,朝鮮半島南部則被稱為三韓(即辰韓、馬韓、弁韓[2])。[3]
漢初,燕王盧綰叛漢後逃至匈奴,其部將衛滿率千餘人進入朝鮮,成為箕子朝鮮的國相。公元前194年,衛滿推翻了箕子朝鮮,在平壤一帶建立政權,國號仍稱「朝鮮」,成為朝鮮歷史上第二個王朝,史稱「衛滿朝鮮」。此時期,在中國的東北地區和朝鮮半島北部還分佈着扶餘、高句麗、沃沮等部落。
公元前108年(西漢元封二年前109年),漢武帝東征朝鮮,未成功,接着派來增援部隊。公元前108年夏,朝鮮右渠王(衛滿的孫子)被殺,衛滿朝鮮滅亡。 西漢在此設立四郡,「朝鮮」一詞消失在中國典籍中。
可是,朝鮮半島北部地區高句麗崛起,很快瓦解了真番、臨屯兩郡,玄菟郡也改動了轄區。到西晉末年公元313年,高句麗吞併了漢四郡的最後一郡樂浪郡。
1392年,李成桂推翻王氏高麗,自立為王。最初李成桂原想繼續使用高麗的國號。但由於高麗王室在高麗末期對朝鮮半島統治的合法性遭到質疑,李成桂決定改國號,以朝鮮(為紀念古朝鮮)、和寧(李成桂父親李子春就仕之地)兩號請明太祖朱元璋決定,明太祖選擇了「朝鮮」,但不肯冊封。[4]直到1401年,明惠帝才正式冊封朝鮮太宗為朝鮮國王。此後「朝鮮」一詞成為國家、民族和語言的名稱。
到了高麗時期,編纂史書,尊箕子朝鮮為祖先,同時檀君朝鮮也作為開國神話寫入史書,「朝鮮」一詞再次出現於文字史料中。
1896年,朝鮮高宗宣佈朝鮮「獨立」,改國號為大韓帝國。此處的「韓」字既來自朝鮮半島南部古稱「三韓」,同時「韓」字在韓語中更有「偉大」或「第一」的意思。這也是第一次「韓」從民間走向官方。
在朝鮮半島歷經的三國時期、統一新羅時代、後三國時期和高麗時期,國名均與「朝鮮」無關,中國史書中也以朝鮮半島各國之名相稱,並未將其統稱為朝鮮。陳壽《三國志》把三韓統稱為韓國[5]。反倒是源自「三韓」的「韓」稱呼一直在國號頻變的半島民間延續,成了「朝鮮半島」的簡稱,這一簡稱一直延續到近代。例如:日本國內主張以武力迫使朝鮮半島開國的「征韓論」,以及甲午戰爭時期清帝宣戰詔書中的「著李鴻章嚴飭派出各軍,迅速進剿,厚集雄師,陸續進發,以拯韓民於塗炭」。但在康熙字典中,對「韓」字的解釋有春秋時期的韓國、韓姓和三韓,卻並沒有查到朝鮮半島之意。
由於高麗王朝是朝鮮半島上第一個統一的民族國家,朝鮮民族的形成和朝鮮文化形成的也開始於這一朝代,因此在朝鮮王朝建立之後,中國和西方國家仍然繼續以「高麗」(其中「麗」讀作lai6)作為朝鮮的別名。另外西方語言中的Korea/Corea(「高麗」)也是來自於該王朝,而西方對於朝鮮半島的稱呼並沒有因為政權變遷而更改,因此西方語言中沒有「朝鮮」與「韓」的區分,統稱Korea/Corea(或其他類似詞彙),對於半島南北政權的稱呼也因此沒有漢字文化圈中如此多樣,而稱為南、北「高麗」,另外高麗大學的翻譯也是「Korea」大學。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已故最高領導人金日成提出的朝鮮半島統一後的國名「高麗民主聯邦共和國」也是基於「高麗」該詞彙。
在朝鮮王朝時期,朝鮮人自稱多為「東國」、「大東」、「海東」、「東邦」,此外還會以「震域」、「槿域」、「青丘」、「雞林」、「八道」、「三韓」來指代韓或朝鮮。
各地對於朝鮮有關的稱呼
在中國大陸,「朝鮮」這一稱呼既是官方和民間對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簡稱,在涉及歷史、地理、語言學、人類學等方面專有名詞時,又是包括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在內的整個朝鮮半島的稱呼。
中國大陸對於朝鮮族、朝鮮半島、朝鮮戰爭等名詞時全部沿用「朝鮮」這一稱呼,但對於其語言,曾經很長一段時間皆以「朝鮮語」作為稱呼,但近年來有不少人士開始用「韓語」稱呼該語言,尤其是大韓民國(韓國)使用的朝鮮語,對於中國朝鮮族所使用的朝鮮語,偶爾也會稱呼為韓語,雖然實際上朝鮮族所使用的朝鮮語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朝鮮語更接近。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大韓民國建交之前,曾以「南朝鮮」稱呼韓國[6],但在1992年中韓建交之後,對韓方的稱呼改為「韓國」。
在香港、澳門,「朝鮮」這一稱呼的用處並不如中國大陸一般廣泛,一般只用於歷史(如朝鮮王朝相關詞彙)、地理(如朝鮮半島、朝鮮灣)還有民族(朝鮮族)。其他與當地相關的事物一般以「韓國」形容(如韓語、韓服、韓劇等等)。
「韓國」這一稱呼在某些特定情況下可以代表「南北方」在內的整個「朝鮮半島」,但一般情況下則通常特指朝鮮半島南部的大韓民國。故容易產生誤解時常稱大韓民國為「南韓」,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為「北韓」,以避免歧義。
在台灣的中文語境裏,「朝鮮」這一稱呼平時不常用。通常也是用於史地詞彙,如「朝鮮半島」。而受到過去冷戰時期中華民國政府只承認大韓民國的影響,「韓國」這一稱呼至今仍常慣指大韓民國或整個朝鮮半島。當今官方[7]或民間[8][9]多以「北韓」稱呼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民視是目前唯一使用「北朝鮮」這一稱呼的台灣媒體。[10]
在新加坡的中文語境裏,均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稱為「朝鮮」,大韓民國稱為「韓國」。馬來西亞中文媒體及華社民間也經常以「韓國」、「朝鮮」稱呼朝鮮半島南北政權。
越南民主共和國[11]及其繼承者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簡稱為「朝鮮」(越南語:Triều Tiên/朝鮮*/?),在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與大韓民國建交之前,越方以「南朝鮮」(越南語:Nam Triều Tiên/南朝鮮*/?)稱呼韓方。[12]但在1992年韓越建交之後,越方正式對韓方的稱呼將「南朝鮮」改成「韓國」(越南語:Hàn Quốc/韓國*/?)。[13]
而越南共和國政府在1975年滅亡以前,將大韓民國視為朝鮮半島唯一合法政權並拒絕承認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並將大韓民國簡稱為「韓國」(越南語:Hàn Quốc/韓國*/?)。[14][15]
在日本,「朝鮮」是整個朝鮮半島的簡稱,當今日本稱大韓民國為「韓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為「北朝鮮」。[16]
大韓民國國內官方及民間均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稱為「北韓」(북한),在涉及歷史、地理、語言學、人類學等方面專有名詞時也一律以「韓」稱呼,如「韓半島」、「韓民族」。然而,韓國各大媒體的中文版網頁方面,則大多使用「朝鮮」,例如韓聯社、《朝鮮日報》、《東亞日報》、《中央日報》和《韓民族日報》;只有KBS使用「北韓」。
過去大韓民國官方對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貶稱「北傀」(북괴)[17],意指北方政權為前蘇聯操縱的傀儡政權。隨着1980年代以後韓國實現民主化以及韓朝關係的改善,現今韓國政府已不再使用官方詞彙中的貶義詞來形容朝鮮政權[18]。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國內對於有關事物皆統稱為「朝鮮」,而幾乎不使用「韓」字樣。對於本國常簡稱為「朝鮮」,和南邊政權相對時有時也稱為「北朝鮮」。而稱呼大韓民國為「南朝鮮」。有時,朝鮮的對南宣傳(如「我們民族之間」網站發佈的部分視頻)會使用「韓半島」「韓國」等詞語,以符合朝鮮半島南方使用習慣。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官方對南韓當局的蔑稱為「南朝鮮傀儡」(남조선괴뢰)[19][20][21],意指南方政權為美國操縱的傀儡政權。
但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官方在韓朝首腦會談等會談相關事項、韓朝協議文、國內外媒體或第三方發言引用等情況下,會使用「大韓民國」這一稱號[22]。2023年7月以來,朝鮮官方越來越多地使用「大韓民國」一詞來稱呼韓國[23]。在朝鮮勞動黨八屆九中全會的官方報道中,朝鮮官方宣稱朝韓是「兩個國家」,從此「韓國」「大韓民國」成為朝鮮對韓國的正式稱呼[24],有時會加上「傀儡」一類的形容詞,如「傀儡韓國」。
西方語言中稱為Korea(英語、德語等,或其他類似詞彙,如西班牙語和意大利語中的Corea和法語的Corée),該詞彙來自於高麗王朝。而西方對於朝鮮半島的稱呼並沒有因為政權變遷而更改,因此西方語言中並沒有多種詞彙來表達有關概念,無論是「朝鮮」還是「韓」,統一譯為Korea(或其他類似詞彙)。對於半島南北政權的稱呼也因此沒有漢字文化圈中如此多樣,而單純稱為南、北Korea。
參考文獻
參見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