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牢記在心(法語:Je me souviens,法語發音:[ʒə mə suˈvjɛ̃])是加拿大魁北克省的官方格言。這句格言被刻在魁北克省議會大廈的省徽下,它的含義與魁北克歷史相關,存在有多種不同的解讀。這句格言也被印在魁北克省的車牌上。
起源
1883年,魁北克省議會大廈建築師及魁北克官地助理委員尤金-艾蒂安·塔奇將這句話刻在議會大廈主入口,由維多利亞女王在1868年贈送的魁北克徽章之下。在該省徽於1939年被官方採用之前,這句話已經被作為魁北克官方的格言使用了。議會大廈在1960年初的翻新期間重新雕刻了入口處的省徽,新的標誌以魁北克省政府1939年12月的省徽為基礎,並附上了格言。[1]這句格言是議會大廈建築理念的一部分,除這句格言外,牆面上還包含有26座魁北克歷史上重要人物的雕像(從新法蘭西時期到加拿大聯邦化)。 格言於19世紀末被魁北克政府官方承認,不過直到1915年,魁北克的官方文件才附帶有省徽,它首次出現在魁北克法文的扉頁中,隨後在1916年8月12日起出現在《魁北克官方公報》扉頁。[2]
意義
塔奇雖未解釋此格言的意義,但從他寫給 Siméon Lesage 的信中指示出他想藉由議會大廈牆面的銅像而告訴世人的內容。整座議會大廈的牆面上有二十四座歷史人物銅像,包括發現者及創立人 (雅克·卡蒂亞,山姆·德·尚普蘭 以及Paul de Chomedey, Sieur de Maisonneuve)、神職人員 (François de Laval,Jean de Brébeuf ,Jacques Marquette及Jean-Jacques Olier)、軍事家 (de Frontenac,Wolfe,de Montcalm 及 de Lévis)、美洲印第安人、法國派駐總督 (D'Argenson,de Tracy,de Callières,de Montmagny,d'Aillesbout,de Vaudreuil) 及Taché 言中的「那些最同情我們民族的英國派駐總督」(Murray,Dorchester,Prevost 及 Bagot) 與 詹姆斯·布魯斯,第八代額爾金伯爵 (他在推行「向人民負責的政府」制度時扮演了關鍵的角色也因此被賦予特殊的地位)。此外,Taché 更刻意留下了空白的位置讓後人能夠安置其他的銅像。
對於這一句格言的意義,在 Taché 那一時代的人並沒有任何領會上的分歧,可以舉出的初期人物包含歷史學家Thomas Chapais以及公職人員 Ernest Gagnon。
Thomas Chapais 在1895年六月二十四日揭示 de Lévis 的銅像時提到,「魁北克省有一句讓她引以為傲的格言,她如此喜愛甚至將其刻印在她的石碑和宮殿當中。這句格言只有三個單詞:『我仍記得』;但這三個簡潔有力的單詞遠遠勝過大多長篇大論的演說。是的,我們仍然記得。我們仍記得過去留下的教訓,仍記得過去的不幸,且仍記得過去的榮耀。」
在1896年 Ernest Gagnon 寫道:「作為聯邦體制下的一個獨特省分,[格言]極佳地總括了『Champlain 與 Maisonneuve 的加拿大』自身存在的理由。」
在1919年,Taché 過世後七年,歷史學家 Pierre-Georges Roy 強調了這三個單詞的格言的象徵:「如此生動有力的用三個單詞道出聯邦當中惟一法語省份的過去、現在以及未來。」這一段發表隨後被多次引用。
許多學者曾試過找出 Taché 這一段話的出處。民族學家 Conrad Laforte 曾推測這格言可能出自於 Un Canadien errant這一首歌,或是雨果的詩 Lueur au couchant。作家 André Duval認為答案可能更為簡單並近在眼前:格言所刻之正門的大廳,正是洛恩侯爵的盾徽所在之處,其格言乃是 Ne obliviscaris,意即 切勿忘卻,因此 Duval 相信「魁北克的格言不僅是洛恩侯爵的格言的翻譯,亦是法裔加拿大人向女王臣服同時的答覆。」
有關格言的出處、字數以及解釋,在1978年以前公佈的的英文研究報告都得到一致的結論。1934年一份關於 Taché 自傳的文中提到: 「Taché 先生也是這一句富有詩意且含帶愛國情懷的格言的作者,伴隨着魁北克省官方盾徽—Je me souviens—其中的意涵或許無法輕易地用英語字彙表示,但所要傳達的意義為『我們沒有忘記也不會忘記自己的譜系、傳統以及往事的一切』。」
包含 Wallace、Hamilton、Colombo 或 Hamilton and Shields 等百科全書或是語錄均提供與法語來源相同的資訊。
在1955年,歷史學家 Mason Wade 補充了他的觀點:「當法裔加拿大人說『Je me souviens』時,他不僅記得新法蘭西時期的那些日子,他也記得他是屬於一班被征服的民族這個事實。」
爭議及第二格言
1978年,「我牢記在心」取代了之前魁北克車牌上的旅遊歡迎辭 La Belle Province(美麗省)。歷史學家 Gaston Deschênes 表示這件事標誌着加拿大主流媒體對這句格言的重新解讀。
1978年2月4日,Robert Goyette 在蒙特利爾星報上發表了一篇「車主對格言的爭論」文章。該文章引起了 Eugène-Étienne Taché 孫女 Hélène Pâquet 的注意。同年2月15日,她回復了一封「我牢記在心」的公開信。公開信部分摘錄如下:
According to [Goyette's] article, there is confusion about the Quebec motto. As you mentioned, it was written by E. E. Taché. 「Je me souviens」 is only the first line, which may be the cause of the confusion. It goes like this:
I hope that this enlightens some of your readers.
Je me souviens/ Que né sous le lys/ Je croîs sous la rose.
I remember/ That born under the lily/ I grow under the rose.
譯:從 Goyette 的文章看來,對魁北克官方格言的不解依然存在。正如你提到的,它由 E.E.Taché 所著。「我牢記在心」只是其中第一句,所以會引起迷惑。它的完整版是:我永遠記得,我生在百合下,長在玫瑰下。
百合和玫瑰分別為法蘭西王國和英格蘭王國的國花,在這裏暗喻兩個國家。第一句話廣為人知,但第二句話卻甚少有人知道。這則新消息在媒體上被討論了很久,直到 Deschênes 在1992年對它進行了調查。
Deschênes 在1992年與 Hélène Pâquet 聯繫的時候,Hélène Pâquet 無法給出她在公開信中引用的這首詩的具體來源。Hélène Pâquet 的陳述讓他的父親,Étienne-Théodore Pâquet 中校不滿。Pâquet 寫了一封信給 Tâché 的女婿和市政局。他在信中寫到「用三個單詞結合了我們的歷史和民族的人應該像譜寫加拿大國歌的 Routhier 和 Lavallée 一樣被認可」。
如今,這段話的第二部分通常被認為魁北克的第二格言。在第一句話被廣為流傳後,Eugène-Étienne Taché 本來打算建造一座加拿大民族紀念碑,且將這段話第二部分刻在碑上。這座紀念碑當時被設計為一位年輕優雅的女性用來象徵加拿大民族,碑上刻 "Née dans les lis, je grandis dans les roses/生於百合,長於玫瑰"。儘管這個計劃一直都未被實現,但在魁北克市立市三百周年期間,Taché 的想法又被提起。有人建議在紀念幣上刻 Taché 的像 "Née sous les lis, Dieu aidant, l'œuvre de Champlain a grandi sous les roses" (生於百合下,得神助也,尚普蘭所耕耘在玫瑰下茁壯)。
其它使用
- Je me souviens也是加拿大法語部隊,第二十二皇家軍團的格言。
- Je me souviens也用於國殤紀念日,作為Ode of Remembrance的法語版本。
- Je me souviens目前呈現在所有登記於魁北克的汽車車牌上。
政府口號
如今,魁北克政府已很少在實踐中使用這句格言。正如從1970年代以來,魁北克徽章被標誌所取代一樣,這句格言也被各屆政府的口號所取代了。通常情況下,政府口號源於新一屆政府選舉時所用的宣傳語言,這些口號主要起到營銷的作用(類似記者會或電視廣告)。有時,政府口號也會出現在它出版的一些官方刊物上。以下是各屆魁北克政府的口號:
參見
- 紀錄片Je me souvien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加拿大各省分及地區的標誌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