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Google Buzz是由Google開發的社交及通訊工具,整合於該公司的郵件服務Gmail中。[1][2]朋友分享的連結與資訊會顯示在Gmail介面中。[3]Buzz中融合了相片、影片、連結等多種元素,形成了Gmail對談的重要組成部分。

快速預覽 網站類型, 語言 ...
Google Buzz
Thumb
Google Buzz logo
網站類型
社交網絡服務
語言多國語言
持有者Google
創始人Google
網址buzz.google.com
商業性質免費
註冊是 (Google帳戶)
推出時間2010年2月9日,​14年前​(2010-02-09
現狀已關閉
關閉

用戶在發佈Buzz時可以選擇將其分享給全世界或是有限人群。[4]Buzz支援PicasaFlickrGoogle ReaderYouTubeBloggerTwitter。Buzz的建立被認為是Google對如Facebook之類的社交網絡服務的一種嘗試[1]。Buzz也借用了FriendFeed等網站的介面元素,例如對一則訊息可以表示「喜好」。

Google的謝爾蓋·布林表示,藉助Buzz,人們可以在工作和休閒之間建立橋樑,拉近距離。[5]

Google+全面開放之後,Google公司於2011年底停止Google Buzz服務[6]

流動版

通過流動裝置(如iPod Touch)使用Buzz,用戶的當前位置會被標識出來。用戶可以在私隱設置里調整位置顯示的精確度——顯示精確的地點,或只是所在城市等等。用戶只允許使用內建的GPS定位,而不可以使用通過Google Latitude自訂的地標。

流動版同時結合了Google Maps,所以用戶可以知道有哪些其他用戶在周圍。通過Google Maps發佈的Buzz訊息是公開的,任何使用軟件的人都可看見。流動版用戶可以傳送文字和相片。目前流動版只支援Android 2.0+、iPhone/iPod Touch、Windows Mobile以及S60[3]

歷史

2010年2月9日Google在山景城總部宣佈了這項計劃,並於當天太平洋時間11時發佈。[7]在接下來的數周內,Google Buzz功能將逐漸開放給所有Gmail帳戶,併集合在Gmail介面中。同時在Android和iPhone平台的版本也發佈了。[3]

反響

私隱

部分Google Buzz的功能引發了與Facebook類似的關於私隱的擔憂。[8]然而,最為詬病的一項設置是,Buzz會預設公開與一個Gmail帳戶交流最緊密的聯絡人。[9][10]

參見

參考資料

Remove ads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