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17日,菲律賓武裝部隊試圖向駐紮在仁愛礁的菲律賓士兵運送補給,隨後遭到中國海警的阻攔。在衝突中,中國海警手持冷兵器登上菲軍船隻,並行生肢體衝突。雙方均未使用槍支。
不同於以往的噴射水炮、撞船等衝突方式,這是自1999年菲律賓海軍馬德雷山號坦克登陸艦坐灘仁愛礁以來,中國武裝力量人員首次持有武器登上菲律賓武裝部隊的船隻,也是中國海警自6月15日實行的《海警機構行政執法程式規定》以來首次登臨外軍船隻[3]。而對於菲律賓而言,此次補給行動也是不同於先前的由菲律賓海岸警衛隊[註 1]執行,而是由菲律賓海軍執行[2]。
衝突結束後,雙方均保持了克制。中方沒有繼續阻攔而是允許菲方在不攜帶補給的情況下,讓菲方傷員登陸仁愛礁休息並安全回到菲律賓本土。數天後,菲律賓總統小費迪南德·馬科斯也表示「我們無意挑起戰爭」。
背景
中國與菲律賓均宣稱對仁愛礁(菲稱阿雲津礁)擁有主權,但在1999年前,無論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國或菲律賓均沒有作出實際佔領該礁的行動。
1999年5月9日,菲律賓海軍一艘繼承自南越的破舊坦克登陸艦「馬德雷山號」駛往仁愛礁,菲律賓政府聲稱「船底漏水,不得已『坐灘』」,在仁愛礁西北側礁坪坐灘,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隨即提出抗議,後經中菲雙方多次交涉,菲方均拒絕拖走,並以57號艦為據點,長期駐守7名士兵,採用定期輪換艦上人員與向該礁運送補給的方式形成了菲律賓對此礁的實際控制[4]。隨後中(主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菲兩國的執法力量、武裝力量與漁民圍繞仁愛礁發生過多次海上衝突,但曾在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在任期間一度降溫。2022年,小費迪南德·馬科斯就任菲律賓總統以來,兩國圍繞仁愛礁的衝突次數相較過去6年顯著增加。
2024年6月15日,中國海警局正式開始執行《海警機構行政執法程式規定》,其中的第五章第二節第三十三、三十四條授權中國海警可以登臨船隻進行執法,並且可以拘留「涉嫌違反出入境管理條例」的外國公民長至60天,這引起了與中國在南中國海有大量島嶼爭議的菲律賓方面的擔憂[5]。
過程
2024年6月17日17時41分,中國海警局新聞發言人甘羽表示菲律賓於當天派出1艘運補船、2艘充氣艇企圖向「坐灘」軍艦運送物資。期間,菲運補船「危險接近、蓄意碰撞中方正常航行的船隻」。中國海警對菲船艇依法採取警告攔阻、登臨檢查、強制驅離等管制措施[6]。根據環球時報後續報道,菲律賓運補船為改裝的鋼製運輸船,駕駛室的前擋玻璃和左右舷窗戶均加裝有鋼板,以抵禦中方水炮攔阻[7]。
而根據菲律賓一方的說法,在6月17日早上5:59左右,菲律賓武裝部隊部署了總共6艘船,從不同方向試圖對仁愛礁的菲律賓駐軍提供補給,但「由於中國的侵略性行為,沒有一艘成功到達阿雲津礁」[2]。在整個衝突期間,共有7名菲律賓海軍士兵受傷,其中1名菲律賓海軍陸戰隊的隊員在戰鬥中失去了自己的右手大拇指。此外,還有4名菲律賓民航救援人員被中國海警俘虜,但隨後獲釋[2]。根據菲律賓媒體GMA News的說法,菲律賓士兵被命令不得使用他們的武器,所以只得空手還擊[2]。菲律賓武裝部隊西部司令部指揮官海軍少將小阿方索·L·托雷斯(Alfonso L. Torres Jr.)在次日的發佈會上表示指揮部一直以來都指示菲律賓士兵不得在補給任務中使用「火器」(firearms),以避免事態擴大化[8]。
當天晚上,菲律賓海岸警衛隊將受傷的士兵撤走接受治療[2]。根據菲律賓媒體ABS-CBN公司公佈的獨家影片顯示,菲律賓海岸警衛隊使用了「卡布拉」號巡邏艇(MRRV-4409)將受損的海軍船隻拖走,並將6名受傷的菲軍士兵撤走(包括那名失去右手拇指的士兵)[9]。在救援期間中國海警一艘橡皮艇在目視範圍內保持跟隨監視,但並未阻止菲方[9]。
6月18日,菲律賓西部司令部召開新聞發佈會,由菲律賓武裝部隊總參謀長小羅密歐·布勞納上將主持[8][10]。布勞納上將表示中國海警出動了8艘船,且「手持長矛、劍與小刀」登臨菲律賓船隻,打傷菲律賓軍人後刺穿菲律賓的剛性充氣艇以致其漏氣無法行駛,隨後中國海警還毀掉了菲律賓船隻搭載的通訊裝置後離開[8]。布勞納上將還指出菲律賓軍人「用他們手中擁有的一切進行了反抗」("fought back with everything they had")[8]。除此之外,菲律賓軍隊的八件「大威力槍支」(英語:high-powered firearms)被中方扣押帶走[2]。
北京時間6月20日凌晨,菲律賓武裝部隊官方發佈了五段此次衝突的影片,在第一段影片的結尾,可以明顯看到菲方一名頭戴FAST防彈頭盔的士兵手持菲律賓傳統冷兵器博羅刀,而同時手持斧頭的中國海警一直朝着菲方用英語喊「不許動」(Don't move)[11]。影片中可見中國海警使用的武器為斧頭、小刀、伸縮警棍、煙幕彈與防暴盾牌。還有人嘗試使用木棍挑起菲律賓船隻上的物資與背包後扔入海中。
根據菲律賓方面關於救援行動的說法,當天上午8:00,菲律賓海岸警衛隊的「巴加凱號」巡邏艇(MRRV-4410)負責接應當時已經無法行動的「卡布拉」號巡邏艇(MRRV-4409),但遭到3艘中國22型導彈快艇的阻攔,22型導彈快艇通過公開無線電告知「巴加凱」號菲方已經有剛性充氣艇受損[12]。上午10時許,中方再次通過無線電告知巴加凱號,中方可以允許受傷的菲律賓士兵上到坐灘的馬德雷山號坦克登陸艦,但條件是登島人員不能攜帶任何建築材料[13]。菲方於中午12時許完成對受損剛性充氣艇的回收[14]。
最終,在晚上10:30左右,菲律賓海岸警衛隊嘗試將受傷人員帶回本土[12]。中國海警全程在目視範圍監視,但並未阻撓菲方的救援[12][13][9],同時繼續喊話強調重申菲方登島人員不得攜帶任何建築材料[12][13]。
圖集
-
裝備有伸縮警棍與小刀的中國海警
-
被毀壞的菲律賓船隻通訊裝置
-
被扎破放氣後的菲律賓海軍剛性充氣艇
-
被中國海警破壞的菲律賓船隻船艙
-
菲武裝部隊總參謀長小羅密歐·布勞納上將慰問此次事件中失去右手拇指的菲律賓海軍一等潛水員傑弗里·法昆多並向其授與勳章
各方反應
中國海警局新聞發言人甘羽表示,6月17日,菲律賓違背承諾,派出1艘運補船、2艘充氣艇非法闖入中國南沙群島仁愛礁鄰近海域,企圖向非法「坐灘」軍艦運送物資。期間,菲運補船危險接近、蓄意碰撞中方正常航行的船隻。中國海警對菲船艇依法採取警告攔阻、登臨檢查、強制驅離等管制措施,處置合理合法、專業規範。我們再次正告菲方:任何形式的侵權挑釁都徒勞無益,中國海警全時戒備、嚴陣以待,堅決維護國家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6]。6月1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表示此次事件中國海警「採取了必要的管制措施,現場的操作,專業克制,合理合法。」[15]另外,環球時報轉載了中國海警局提供的在此次行動中拍攝的現場圖片。[7]
6月17日,衝突發生的當天,菲律賓對此次事件發表了第一個聲明[16]:
英文原文 | 中文翻譯 |
---|---|
STATEMENT |
關於6月17日對馬德雷山號的人道主義輪換與救援任務的聲明 |
6月18日,菲律賓西部司令部召開新聞發佈會,由菲律賓武裝部隊總參謀長小羅密歐·布勞納上將主持,透露了一些衝突期間的細節,並再度重申了菲武裝部隊於6月17日做出的聲明,譴責了中國的「侵略性行為」[8][10]。菲律賓武裝部隊西部司令部指揮官海軍少將小阿方索·L·托雷斯(Alfonso L. Torres Jr.)也出席了發佈會並對衝突細節進行了進一步補充[8]。
6月19日晚上9時許,菲律賓武裝部隊在X、Instagram與Facebook等網絡平台上發佈了一些衝突的相片[17]。北京時間6月20日凌晨,菲律賓武裝部隊發佈了五段此次衝突的影片[11],可以看出部分先前的相片是截取自這些影片。
前菲律賓大理院資深法官安東尼奧·卡皮奧認為,該事件並不構成「武裝攻擊」,不會觸發《美菲聯防條約》,但認可該事件是一次「衝突升級」[18]。 截止6月22日,菲律賓政府內部也尚未討論研究過觸發《美菲聯防條約》的可能性[19]。
6月21日,菲律賓武裝部隊公共事務辦公室主任薛西斯·特立尼達上校(Xerxes Trinidad)表示,在6月19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大連艦(CG-105)、廣州艦(DDG-168)、黃山艦(FFG-570)與駱馬湖艦(AOR-907)被菲武裝部隊監測到正在向西南方向穿越巴拉巴克海峽,在此期間曾進入了巴拉望省以南12海里以內[20]。這意味着這四艘艦船最晚在兩天之前(即17日)就已經進入了大部分海域是菲律賓內海的蘇祿海海域,而菲方在19日前並未做出任何反應。
6月23日,菲律賓總統小費迪南德·馬科斯表示,菲律賓在南海爭端方面「無意挑起戰爭」("not in the business to instigate wars"),但他補充說,菲律賓所主張的「冷靜與和平態度」不應「被錯誤解讀為(對中國的行為)默許」[21]。
6月17日當天,美國駐菲律賓大使瑪麗凱·L·卡爾遜在X發文譴責中國的行為[22]:
“ | 美國譴責中華人民共和國在阿雲津礁附近採取侵略性、危險的行動,造成菲律賓船隻受傷、受損,並阻礙菲律賓專屬海域內向菲律賓人員提供食物、水和必需品的合法海上作業經濟區。我們與我們的盟友站在一起,支援#FreeAndOpenIndoPacific[註 2]。 | ” |
——美國駐菲律賓大使瑪麗凱·L·卡爾遜, 2024年6月17日 |
註腳
參考來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