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龍目島地震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2019年龍目島地震是指2019年3月17日發生於印度尼西亞的地震[6]。該次地震震央位於印度尼西亞西努沙登加拉省龍目島,震級為MW 5.6級,震源深度約為10公里,最大烈度為6(VI)度[1][3]。
該次地震的震央位於先前於2018年發生的2018年7月龍目島地震、2018年8月5日龍目島地震和2018年8月19日龍目島地震的震央地區。該次地震是龍目島地區2019年首次震級達5級以上的地震,已造成6人遇難,另有182人受傷(其中25人重傷)[7][4][5]。
地質背景

印度尼西亞所處地質構造環境屬島弧俯衝型地震構造帶,島弧呈向西南突出的C字形展布[9]。廣義而言,印度尼西亞群島位於歐亞板塊、太平洋板塊、菲律賓板塊和印度-澳洲板塊動力碰撞的影響區[10][11]。印度洋板塊以約50~70mm/yr的速度向東北方向位移,與歐亞板塊碰撞匯聚於班達弧,形成了巽他—爪哇海溝,並在爪哇和蘇門答臘陸塊之間形成了長達3000公里的斷裂帶和火山群,這使得印度尼西亞成為地震多發地區[10]。刊載在《〈自然〉地球科學子刊》上的一組研究顯示,延伸5500公里從緬甸到北澳大利亞的巽他大型逆衝區內的應力仍待釋放,這加大了印尼群島地區的地震危險性[12]。同時,有印尼建築師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印尼民用建築缺乏防震規劃和管理是造成慘重傷亡的重要原因[13]。他認為,「印尼目前沒有法規要求人們建造抗震房屋,也沒有多少建築工人了解抗震建築。對經濟條件較差的農村村民而言,抗震建築更是遙不可及[13]。」
本次地震震央所處的龍目島是接近印尼群島南部巽他板塊的構造邊界的一個區域,處於弗洛雷斯弧後逆衝斷層上[14][15]。由於龍目島—峇里島—松巴哇島一線受印度-澳大利亞板塊俯衝,地震活動頻繁、震害強度大,震害以淺源地震為主,歷史地震發震深度在0至20公里之間[10][11]。由區域層析成像研究指出,印度-澳大利亞板塊由此地區俯衝滲透到地幔過渡帶區域,具有很強的地震趨勢[16][17]。除此之外,印尼馬塔蘭大學電機工程學系教授泰提•祖巴達通過分析得出了龍目島地區是該附近地區的連續正負地磁異常的最強中心之一的結論,龍目島地區因此也被列為世界地磁異常圖第一版中八個最重要的地區之一[18][19]。
除本次地震外,該地區附近曾還發生過1977年松巴島地震、1979年峇里島地震、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2006年5月爪哇地震等多次災害性地震[10][20]。其中,2004年12月發生在印度洋東部的震級為Ms 8.7級的大地震是印度洋洋域有觀測紀錄以來發生的規模最大的地震,也是有史以來震級最高的地震之一[21]。而1979年峇里島發生的6.4級地震引起了印度尼西亞地震學界對龍目島地區的關注[22]。有地震學家指出,印度洋東部洋域具備發生海嘯的海洋深度較大、斷層上下錯動的要件,這一狀況十分有利於巨大海嘯的發生,因此該地域具有極高的地震海嘯危險性[21]。但據馬塔蘭大學災害風險管理研究中心的艾柯·普拉喬科查閱史料,得出了龍目島地區雖然地震風險極大,但因地震引發海嘯的可能性不大的結論[22]。
參數測定
美國地質調查局測定,該次地震震央位於印度尼西亞西努沙登加拉省龍目島(南緯8.418度,東經116.521度),震級為MW 5.6級、mb 5.5級、Ms 5.2級,震源深度約為10.0公里[1][26]。中國地震台網測出的面波震級較美國方面略高,為Ms 5.6級。同時,該局還測定,該次地震震央位於南緯8.47度,東經116.54度,震源深度約為20公里[2]。
亥姆霍茲德國地球科學研究中心推定指,該次地震震央位於龍目島東北部,震源深度約為10公里[27]。根據推測出的大小為1.6×1017 N·m的地震矩,該局測定震級為MW 5.4級[28]。
震害情況
雖然美國地質調查局推定出該次地震的最大烈度為6(VI)度,但實際上6(VI)度圈內沒有常住人口。位於5(V)度和4(IV)度的常住人口分別為99.2萬人和273.0萬人[29]。該局根據在線互聯網震感調查頁面收集到的60餘份震感報告,使用單獨計算方法推測出該次地震的最大烈度為5(V)度,較使用震源參數推定出的烈度低[30]。
結合震源參數等數據,美國地質調查局認為因該次地震遇難的總人數不超過1人,同時經濟損失不超過1百萬美元的可能性最大。然而,根據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國際聯合會的統計,該次地震造成了6人遇難,另有182人受傷(其中25人重傷)[4]。
受該次地震影響,當地發生了山泥傾瀉。在6名遇難者中,有3名是因山泥傾瀉遇難的。其中2名是當時正隨旅遊團途經東龍目一個瀑布時遇難的馬來西亞人,另一人是一名來自當地的14歲男孩[31][32][33]。
餘震活動
慰問
時任馬來西亞首相馬哈迪·穆罕默德向地震死難者家屬致哀,他發推文表示:「我跟進印尼龍目島地震的最新消息。我對死難者家屬深表同情及致哀。需要援助的馬來西亞人可聯絡馬來西亞駐印尼大使館。」[36][37][38]
參見
參考來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