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親俄動亂(烏克蘭語:Проросійські виступи в Україні,羅馬化:Prorosiiski vystupy v Ukraini)是指2014年起烏克蘭境內親俄分子發動的武裝衝突。烏克蘭於2014年爆發尊嚴革命後,旋即廢黜親俄總統亞努科維奇,之後親俄以及反烏克蘭新政府的團體自2月起即不斷在東烏克蘭和南烏克蘭的大城市發動示威[1][2][3]。俄羅斯將烏克蘭境內的一系列親俄動亂稱為俄羅斯之春(俄語:Русская весна,羅馬化:Russkaya vesna;烏克蘭語:Російська весна,羅馬化:Rosiiska vesna)[4][5][6] 。
2014年2月至3月,烏克蘭領土克里米亞被俄羅斯佔領[7][8]。與此同時,親俄團體在哈爾科夫州、盧甘斯克州、頓涅茨克州舉行抗議活動。俄羅斯安全部門甚至指揮和資助這些州的親俄分離主義分子。2014年3月初,親俄武裝分子佔領了頓涅茨克州、盧甘斯克州和哈爾科夫州的政府大樓。烏克蘭政府之後出動軍隊鎮壓這些分離主義分子,並於3月10日之前將分離主義分子趕出州政府大樓[9] 。
2014年4月開始,俄羅斯支持的烏克蘭東部親俄武裝再次佔領了頓涅茨克州和盧甘斯克州的政府大樓,並且這些武裝分子還攻佔了頓涅茨克州和盧甘斯克州的其他地方。烏克蘭政府隨後再次派出武裝部隊與分離主義分子交戰,這導致雙方之間爆發了頓巴斯戰爭。[10]另一方面,哈爾科夫州和敖德薩州的動亂沒有升級為武裝衝突。這些地區的秩序得到了恢復[11]。
背景
2013年11月21日,烏克蘭總統維克托·亞努科維奇拒絕與歐盟簽署聯合協議,引發動亂[12]。支持與歐洲聯盟建立親密關係地人士發起烏克蘭親歐盟示威運動,要求亞努科維奇政府下台[13]。運動最終大獲成功,引爆了2014年2月的烏克蘭革命,成功迫使亞努科維奇政府下台.[14]。然而東烏克蘭與南烏克蘭俄語區有部分民眾對革命表示不滿,要求和俄羅斯建立親密關係,而這兩地恰好是亞努科維奇及其地區黨的傳統票倉[來源請求]。
在親俄抗議活動中,有不少親自來到烏克蘭聲援親俄分子的俄羅斯人[15][16]。頓涅茨克州州長塞爾希·塔魯塔表示頓涅茨克的集會有獲釋的罪犯及其他來自克里米亞的人[17]。3月4日至25日間,烏克蘭警方與邊防部隊阻擋8200多名嘗試入境的俄國人。3月27日,國家安全和國防委員會秘書安德烈·帕魯比表示有500至700名俄羅斯人被拒絕進入集會現場[18]。
俄羅斯方面懷疑2014年的動亂有美國在背後支持,理由是時任烏克蘭總統亞努科維奇推翻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美國國際開發署提出的基金組織改革方案,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散播了反政府言論[19]。
2014年2月8日至18日,基輔國際社會學研究所進行了一項民意調查,分析烏克蘭全國民眾支持與俄羅斯結盟的情況,結果顯示只有12%的民眾同意和莫斯科結盟,四個地區有68%的受訪者認為烏克蘭應該保持獨立地位,同時與俄羅斯搞好關係。以下幾個地區比較支持俄烏結盟:
2014年4月,基輔國際社會學研究所在烏克蘭所有南部及東部州份(當時已經被俄羅斯吞併的克里米亞除外)進行民意調查,發現多數人反對從烏克蘭分裂出去、被俄羅斯併吞,儘管頓巴斯地區(頓涅茨克州和盧甘斯克州)只有少數人反對[20]。反對分裂併吞率比較高的州分有[20]:
- 51.9% 盧甘斯克州
- 52.2% 頓涅茨克州
- 65.6% 哈爾科夫州
- 78.8% 敖德薩州
- 81.5% 扎波羅熱州
- 84.1% 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州
- 84.6% 赫爾松州
- 85.4% 尼古拉耶夫州
3月14日至26日,國際共和學會在東部及南部州份進行一項調查,顯示26%到27%的人認為親歐盟示威運動是政變[21],東部只有5%的受害者認為俄語人口「肯定」受到壓迫或威脅。43%的俄羅斯人「絕對」或「相當」支持俄羅斯派兵保護烏克蘭的俄語人士。
在這項民意調查中,南部有22%、東部有26%支持國家聯邦化,南部有69%、東部有53%支持烏克蘭繼續保留單一國家形式,只有2%南部人及4%東部人支持分裂[21]。59%的東部人傾向於加入俄羅斯主導的關稅同盟,22%同意加入歐盟。南部方面,37%同意加入關稅同盟,29%同意加入歐盟。東部有90%希望與歐盟結成經濟同盟,只有4%同意加入俄羅斯的關稅同盟。在所有接受調查的烏克蘭人中,34%支持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44%反對。在東部和南部,只有14%和11%同意加入北約,67%和52%反對加入。東部有72%認為國家正在走向錯誤方向,相比之下西部只有36%的人這麼覺得[21]。
社會研究與政策分析研究所針對頓涅茨克居民的身份認同進行民意調查[22]。雖然當地支持分裂的人比較少,但仍有三分之一受訪者認同自己是「烏克蘭公民」。更多人傾向於認同自己是「說俄語的烏克蘭居民」或「頓巴斯居民」[22]。調查還發現66%的受訪居民支持烏克蘭維持統一,18.2%支持加入俄羅斯,4.7%支持獨立[23]。3月26日至29日的第二項民意調查顯示77%的居民譴責佔領政府大樓行為,16%支持行為。另外,40.8%的頓涅茨克居民支持烏克蘭統一集會,26.5%支持親俄集會[24]。
在另一項由基輔國際社會學研究所於4月8日至16日進行的調查中,絕大多數人不贊成抗議者強佔行政大樓[25]。南部與東部有過半人認為總統亞歷山大·圖爾奇諾夫非法當選。南部與東部大多數人認為解散非法激進團體及收繳武裝是維護國家統一的必要之舉。19.1%的南部人和東部人認為烏克蘭應該是獨立國家,45.2%認同是獨立國家,但覺得國家權力應下放到地區,但大多數人民認為俄羅斯與烏克蘭應該開放邊境,實施免簽政策,8.4%支持俄烏統一。15.4%同意所在地分裂加入俄羅斯,24.8%認為烏克蘭應轉變為聯邦國家。大多數受訪者不覺得俄羅斯有吸引人的地方,少數人認為俄羅斯吸引之處在於經濟,不在於文化。南部和東部的受訪者普遍就政府和議會的合法性問題存在意見分歧,但大多數人認同遭罷免的亞努科維奇總統不是國家的合法總統。在初選的民意調查中,親歐盟的彼得·波羅申科獲頓巴斯所有地區壓倒性支持。
5月8日,皮尤研究中心就動亂議題在烏克蘭進行綜合民意調查[26],調查事件在俄羅斯聯邦併吞克里米亞之後、敖德薩衝突之前[26]。93%的西部人和70%的東部人希望烏克蘭保持統一[26]。
親歐盟革命期間,媒體廣泛報道親俄、親亞努科維奇的反親歐盟分子收錢抗議[27][28][29][30]。基輔莫希拉院國立大學政治學教授奧列克西·哈蘭(Oleksiy Haran)表示:「反親歐盟分子只是為了錢站出來,政府利用這些僱傭兵挑起大家的抵抗情緒。他們根本沒有代價[31]。」極端團體歐亞青年聯盟的俄裔領導人奧列格·巴赫季亞羅夫(Oleg Bakhtiyarov)遭當局逮捕,逮捕原因之一是以每位500美金的薪酬招募暴徒突襲政府大樓[18]。4月13日,烏克蘭內政部表示發現應徵參與襲擊的人士獲500美金報酬,佔領大樓者獲大約40美金報酬[32]。
示威者有償示威的報道得到地區黨黨員弗拉基米爾·蘭季克(Volodymyr Landik)[33]、第一副總理維塔利·亞雷瑪[34][可疑]、記者謝爾蓋·列先科(Serhiy Leshchenko)[35]及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一份報告支持[36]。
俄羅斯媒體與烏克蘭媒體形容示威者時有相當大的差別[37]。烏克蘭政府與西方媒體一致將佔領頓涅茨克周政府大樓的武裝人員標籤為「分裂分子」、「恐怖分子」,而俄羅斯媒體及官員則標籤為「聯邦化支持者」[37]。除此之外,俄羅斯媒體和武裝分子也將烏克蘭過渡政府標籤為「班傑拉式軍政府」,烏克蘭民族主義者班傑拉標籤為「法西斯」、「民族主義者」[38][39]。烏克蘭媒體也把親俄分子所佩戴的喬治絲帶比作「科羅拉多金花蟲」[40]。在俄羅斯媒體的帶頭下,外界參照1968年布拉格之春及2010年至2011年阿拉伯之春,把此次親俄動亂稱作「俄羅斯之春」[4][41]。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