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澳洲聯邦大選,即第44屆澳洲國會選舉,於2013年9月7日舉行。之前執政的中間偏左澳洲工黨在總理陸克文的帶領下,接受由托尼·艾伯特領導的中間偏右自由黨國家黨聯盟的挑戰。

快速預覽 澳洲眾議院全部150個議席 澳洲參議院76席中的40個議席, 第一大黨 ...
2013年澳洲聯邦大選

← 2010 2013年9月7日 2016 →

澳洲眾議院全部150個議席
澳洲參議院76席中的40個議席
  第一大黨 第二大黨
  Thumb Thumb
領袖 托尼·阿博特 陸克文
政黨 自由黨-國家黨聯盟 工黨
上任時間 2009年12月1日 2013年6月26日
代表選區 華令加 格里菲斯
上屆結果 72席 72席
贏得席次 90席 55席
席次差額 18 17
民選得票 6,908,710 6,006,217
得票率 53.49% 46.51%
得票變動 3.61 3.61

Thumb

選前總理

陸克文
澳洲工黨

當選總理

托尼·阿博特
澳洲自由黨

關閉

澳洲採用的是強制投票的方式。在眾議院席位的計票中,採用單一選區完全偏好的選擇投票制;選民在投票時,根據自己的偏好程度,將候選人的以「1,2,3」等順序依次排列並標示於選票上,並在計票中每輪淘汰得到「1」選項最少的候選人,將其票轉給得「2」候選人,如此類推,直到有候選人獲得過半數當選。在參議院席位的計票中,採用比例代表制;每個選區按照各政黨候選人名單獲得票數的比例,在參加選舉的各黨中分配議席。

選舉結果顯示,阿博特領導的聯盟黨以壓倒性優勢擊敗工黨。聯盟贏得國會下院150席中的90席,取得絕對多數。因此在9月18日,聯盟黨領袖阿博特正式獲總督任命為新總理,聯盟成為執政黨。工黨同時結束六年執政期,成為聯邦反對黨。選舉日當晚工黨領袖陸克文發表演講接受敗選,同時辭去工黨領袖職務。

選舉結果

faviconfaviconfaviconfaviconfavicon
13 sources

眾議院

Thumb
執政黨 (90)
  自由黨 (58)
  昆州自國黨 (22)
  國家黨 (9)
  北領地鄉自黨 (1)

反對黨 (55)
  工黨 (55)

中立議席 (5)
  獨立議員 (2)
  綠黨 (1)
  帕爾默 (1)
  凱特 (1)
更多資訊 黨派, 票數 ...
眾議院 (排序複選制) — 投票率 93.23% (強制投票) — 廢票 5.91%[1]
黨派 票數 % 變化 席位 變化
  澳洲工黨 4,311,365 33.38 −4.61 55 −17
  聯盟          
  澳洲自由黨 4,134,865 32.02 +1.56 58 +14
  自由國家黨 (昆州) 1,152,217 8.92 −0.20 22 +1
  澳洲國家黨 554,268 4.29 +0.56 9 +2
  鄉村自由黨 (北領地) 41,468 0.32 +0.01 1 0
  澳洲綠黨 1,116,918 8.65 −3.11 1 0
  帕爾默聯合黨 709,035 5.49 +5.49 1 +1
  凱特澳洲黨 134,226 1.04 +0.73 1 +1
  獨立議員(無黨派) 177,217 1.37 −0.84 2 −2
  其他 583,348 4.52 +0.41 0 0
  合計 12,914,927     150
兩黨擇一得票率[1]
  自由黨-國家黨聯盟 6,908,710 53.49 +3.61 90 +18
  澳洲工黨 6,006,217 46.51 −3.61 55 −17
關閉
favicon
1 sources

參議院

更多資訊 黨派, 票數 ...
參議院 (可轉移單票制、政黨提名次序) — 投票率 93.88% (強制投票) — 廢票 2.96%[2][3]
黨派 票數 % 變化 贏得席位 席位總數 變化
  自由黨-國家黨聯盟 5,057,218 37.70 –0.59 17 33 –1
  澳洲工黨 4,038,591 30.11 –5.02 12 25 –6
  澳洲綠黨 1,159,588 8.65 –4.46 4 10 +1
  帕爾默聯合黨 658,976 4.91 +4.91 2 2 +2
  自由民主黨 523,831 3.91 +2.10 1 1 +1
  色諾芬派 258,376 1.93 +1.93 1 1 0
  家庭第一黨 149,306 1.11 –0.99 1 1 +1
  民主工黨 112,549 0.84 –0.22 0 1 0
  澳洲車愛好者黨 67,560 0.50 +0.50 1 1 +1
  澳洲體育黨 2,997 0.02 +0.02 1 1 +1
  其他 1,384,027 10.32 +1.82 0 0 0
  合計 13,413,019     40 76
關閉
faviconfaviconfavicon
4 sources

註解

參議院共有76席,其中40席輪到本次選舉換屆:每個州6席,澳洲首都領地北領地各2席。代表兩個領地的參議員的任期從選舉日開始,其他參議員任期從2014年7月1日開始。[4][5]當選的聯盟政府將需要至少六位非聯盟黨派的參議員支持才能贏得投票。

favicon
2 sources

結果評論及後續

此次選舉工黨的兩黨得票率是2004年以來最差的,[6]而33%的第一選擇得票率則是一百年來最低的。[7]面對敗績,工黨領袖陸克文辭去黨魁職位並確認以後不會再角逐黨魁職位。[8]

雖然工黨敗選,但相較於選前的諸多的慘澹民調來看,工黨的表現要遠好於預期,黨內數位重要人物如總理陸克文、財長克里斯·鮑恩,以及所有競選連任的內閣部長都守住了席位。而且根據事後公佈的工黨內部民調,陸克文的臨危受命為工黨拯救了至少15個國會席位:根據吉拉德在位時的民調,這些選區都會倒向聯盟,但陸克文出山後這些選區的選局立即改善,最終工黨保住這些席位,使得工黨能夠保存實力,他日再戰。[9]

選舉結果公佈後,由於西澳參議院結果過於接近,澳洲選舉委員會進行了第二次計票,並在此過程中發現有1375張選票失蹤,此數字遠遠大於計票過程中數個淘汰節點上各候選人的得票差。2014年2月18日,澳洲的最高法院——聯邦高等法院作爲選舉爭議法庭在進行聆訊後批准選舉委員會申請,宣佈西澳的參議院選舉無效,必須進行重新投票。此特別選舉已於2014年4月5日舉行。特別選舉結果與大選結果相比,原宣佈當選一席的體育黨落敗,原宣佈落選的帕爾默黨贏得一席,其他各黨當選席數未變。

此次選舉參議院候選人數創下歷史紀錄,其中許多參選參議院的小微黨派都是新近成立的黨派,部分甚至黨員、領導都有重疊,沒有完整的意識形態卻都有響亮的或對某一特殊群體具有吸引力的名稱 。這些小微黨派依靠複雜撥票交易互相撥票,將各自收到的少量選票匯總以求其中一兩個黨的候選人可以勝出。最後,雖然車愛好者黨得票只有維多利亞州選票的0.5%、澳洲體育黨儘管只獲得西澳州選票的0.22%,卻但通過小微政黨的互相撥票各獲得參議院的一個席位(後在西澳特別選舉中落敗),創下得票率最低的當選參議員記錄。[2]此情況引起爭議,兩大黨和其他部分黨派都提議修改選舉制度以防此類情況再次發生。[10][11][12]

此次參議院選舉產生了第一位女性原住民議員。[13]維基解密創始人朱利安·阿桑奇未能獲選參議員,其維基解密黨維多利亞州只獲得0.62%的選票。[14]

faviconfaviconfaviconfaviconfavicon
8 sources

重要日期

  • 總督接受陸克文建議,解散國會並舉行大選 – 2013年8月4日
  • 第43屆國會休會 – 2013年8月5日下午5:29[15]
  • 國會眾議院解散 – 2013年8月5日下午5:30
  • 選舉令發出 – 2013年8月5日[16]
  • 選民登記結束 – 2013年8月12日下午8:00
  • 候選人提名結束 – 2013年8月15日中午12:00
  • 候選人提名公佈 – 2013年8月16日中午12:00
  • 選舉日 – 2013年9月7日(星期六)
  • 選舉令最後回命期限 – 2013日11月13日
  • 第44屆國會第一次開會期限 – 2013年12月13日
favicon
2 sources

背景

在2007年大選中,澳洲工黨取得歷史性勝利,順利擊敗時任總理約翰·霍華德領導的執政長達11年9個月的自由黨國家黨聯盟,時任工黨領袖陸克文成為新一任聯邦總理,而當時的工黨副領袖吉拉德也成為澳洲第一位女副總理。

在其後三年間,陸克文曾被認為是最受歡迎的總理,並使澳洲成為少數在金融危機中可以避免衰退的發達國家,他亦於2008年代表澳洲政府向過去因「白澳政策」受到迫害的原住民道歉。與此同時,自由黨頻換領袖,2009年,前衛生部長托尼·阿博特與時任自由黨黨魁麥肯·騰博在氣候變化議題上發生分歧,隨即阿博特擊敗騰博成為新任反對黨領袖。

但在2010年6月的大選前夕,由於徵收資源稅的問題,陸克文的支持率下滑,隨即在6月24日,副總理吉拉德公開在黨內發起挑戰,陸克文在得知失去黨團議員多數支持後,被迫退出黨魁選舉及辭任總理,吉拉德成為首位女總理,帶領工黨參加大選。不料工黨撤換陸克文的舉動引起選民反感,很多人認為陸克文作為民選總理不應被黨內勢力隨便逼走,於是在隨後舉行的新屆大選中,工黨與自由黨聯盟在眾議院都未能獲得多數議席,形成了「懸峙國會」,隨後在拉攏了綠黨及三名獨立議員後,吉拉德才勉強獲得多數議席帶領工黨組閣,組建七十年來首個少數政府。在組閣過程中,為安撫支持陸克文的黨內派系,吉拉德最終敲定由前總理陸克文出任外交部長。但在此後,工黨領導權矛盾再次激烈化,陸克文也被一直傳言有意奪回總理一職。終於在2012年2月22日,陸克文宣佈辭去外交部長之職,並向吉拉德發難,但在黨團選舉中未能成功,吉拉德留任總理。此後因為推行碳稅等原因,工黨的民調一直大幅落後。

2013年1月,吉拉德正式宣佈大選將在9月14日舉行,這打破了一般在臨近大選總理才會宣佈大選日期的慣例,此舉被認為是防止陸克文在選前再度在黨內對吉拉德發起挑戰。但在公佈大選日後,吉拉德和工黨支持率不升反降,而且因為政府部長辭職,議員醜聞,財政能力受質疑等因素,吉拉德和工黨民調持續低迷。3月,一場針對吉拉德的領導權表決由於陸克文的不參與而流產,但吉拉德的權威並不因為數次領導權之爭的勝利而鞏固,相反各項失誤令工黨支持度持續下滑。6月26日,在黨內持續鬥爭下,吉拉德被迫召開特別黨團會議,陸克文也宣佈再次挑戰領導權,最終,陸克文以57比45票的優勢重新成為工黨領袖及總理,不久後陸克文宣佈將於9月7日舉行大選。

兩黨支持率

Thumb
各黨支持率(紅色為工黨,藍色為自由黨-國家黨聯盟)

從民調中可以看出,在吉拉德連任後,工黨的支持率除了有時與聯盟打平以外,支持率一直落後,在2013年更是差距拉大。2013年6月工黨換帥,陸克文再度出任黨魁,之後工黨支持率(特別是在昆士蘭州、西悉尼等地)馬上回升,但之後雖有起落一直仍未能完全挽回劣勢。由於競選活動的深入,兩黨的民調差距再度拉大,而陸克文的最佳總理民調與被阿博特所超過,總體趨勢來說工黨始終落後於聯盟二到四個百分點。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