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冰島金融危機是發生在冰島的一系列與環球金融危機相關的事件,這些事件直接影響冰島整個國家的經濟和銀行系統。冰島境內三家主要銀行都受到了影響,它們的控制權相繼被轉為國有。 2008年1月至9月,冰島貨幣克朗對歐元下跌了超過35%。[1]冰島物價指數上漲了14%[2]以及利率上升至15.5%以處理通貨膨脹。[3]
此條目需要精通或熟悉相關主題的編者參與及協助編輯。 (2015年12月14日) |
此條目需要擴充。 (2015年2月13日) |
9月下旬,冰島政府宣佈Glitnir銀行被國有化。接下來的一周,冰島國家銀行(Landsbanki)的控制權也被轉移到冰島金融監管局之下。不久之後,金融監管局又接管了冰島最大的Kaupthing銀行。
部分冰島民眾安排了多場針對中央銀行,議會和政府的抗議。2009年1月23日,冰島總理蓋爾·哈爾德宣佈由於健康問題,將會辭去獨立黨主席一職。
自2011年,冰島的經濟開始復甦。
特別調查委員會
冰島議會於2008年12月12日成立「特別調查委員會(SIC)」,用於調查危機的起因和可以吸取的經驗教訓。[4] 委員會由冰島最高法院法官Páll Hreinsson 擔任主席,議會監察使Tryggvi Gunnarsson 和 Sigríður Benediktsdóttir 在耶魯大學擔任副主席。該委員會於2010年4月12日發佈調查報告。
冰島奇蹟
2008年冰島面臨金融危機一年內,冰島貨幣對歐元的匯率大跌8成。[5]9月30日,政府接管了全國第三大銀行。10月7日,更接管了全國第二大銀行-冰島國家銀行(Landsbanki Islands)。[6]冰島國會並且緊急立法減低金融危機的衝擊。因為這些銀行的資產是冰島140億歐元的國內生產總值(GDP)的9倍,冰島可能要面對銀行破產。[7]總理蓋爾·哈爾德(Geir Haarde)曾發出警告冰島正面臨「全國破產」的危機。[8]
然而跌破眼鏡的是在金融海嘯後的十年內冰島經濟迅速穩定,並成為失業率各方面都優於歐洲的國家,左派的諾貝爾經濟學家保羅·克魯格曼認為,冰島的成功其實是在於斷然採取了激烈手段,包含許多限制個人自由的作法,不浪費時間於人權、自由方面的意識形態討論,而是斷然措施,包含:[9]
這些種種做法在歐美價值觀看來都有巨大爭議,有人提出時就會陷入議會無休止討論爭辯,甚至十年後還在爭辯階段,然而冰島卻有能力快速實施,最終證明有效,克魯格曼認為實證勝過了一切。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