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賀伯(英語:Typhoon Herb,國際編號:9609,台灣編號:9608,中華人民共和國編號:9608聯合颱風警報中心10W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Huaning),是1996年太平洋颱風季中的一個熱帶氣旋,也是當年最強及最大的颱風[參4]

Quick Facts 颱風賀伯 Typhoon Herb(英文), 路徑圖 ...
颱風賀伯
Typhoon Herb(英文)
正值巔峰狀態颱風賀伯,其風眼清晰可見
正值巔峰狀態颱風賀伯,其風眼清晰可見
路徑圖
颱風賀伯的路徑圖
颱風賀伯的路徑圖
概況
形成日期1996年7月23日
消散日期1996年8月3日
最低氣壓925 hPa
瞬間最大陣風260 km/h
影響
財產損失 臺灣300億新台幣[參1] [註1]
中國大陸652.7億人民幣 (有記錄以來損失第二多的太平洋颱風,經通脹調整)
死傷人數 臺灣51死463傷22失蹤[參2]
中國大陸779死[參3]
影響地區 臺灣
中國大陸
 日本
1996年太平洋颱風季的一部分
Close
太平洋颱風季
主題頁 - 專題 - 編輯指南

發展及路徑

1996年7月中旬[參4],西北太平洋自東南亞馬紹爾群島間的對流發展十分活躍,21日,雲團漸漸形成3股擾動,這3股擾動由西向東後來分別發展成颱風法蘭基(Frankie)、姬羅莉亞(Gloria)以及赫拔,7月21日6時,位於最東邊,未來將發展為颱風賀伯的熱帶擾動被正式發出熱帶氣旋形成警報,不過,該擾動的對流仍不甚強大,直到23日,深對流開始集中,低層環流中心也逐漸改善,也因此JTWC於當日0時發出了熱帶氣旋形成報告,此後,低層環流中心持續加強,同日6時,JTWC將其升格為熱帶低氣壓10W。

熱帶低氣壓10W在24日6時,再進被升格為熱帶風暴(相當於中華民國的標準-輕度颱風),並被命名為赫拔,此時更明顯向西移動;其後赫拔持續增強,25日12時,赫拔被升級為颱風(相當於中華民國的標準-中度颱風),48小時後,赫拔的強度達到了第一次的巔峰,中心風速增強為125kts(64公尺/秒),這時的中華民國標準定意為強烈颱風,在這同時,赫拔不尋常地向西南偏西移動,這是因為另一生成並位於西方的颱風姬羅莉亞牽制而帶來影響。

7月29日,赫拔的強度開始減弱,當日6時中心風速已減至115kts(59公尺/秒),在減弱的同時,赫拔也開始從28日西南偏西的路徑,轉為29日的向西北前進。雖然小幅減弱,但赫拔已經發展為一個十分巨大的熱帶氣旋,其主要最外側封閉等壓線(ROCI)的半徑幾乎跨越了8.5個經緯度。30日前半日,赫拔再度增強(此時是中華民國臺灣的標準-強烈颱風),當日18時,達到了生成期間的巔峰期,中心風速到達140kts(72公尺/秒)。

過了此一巔峰,赫拔的路徑開始較為偏西,約於31日16時以130kts(67公尺/秒)的強度從台灣的東北方登陸,經過台灣時,赫拔的風眼暫時消失,雖然接下來在經過台灣海峽時,曾又短暫的形成不完整的風眼,但赫拔在登陸中國大陸後,風眼又很快地消失。8月1日12時,JTWC為赫拔發出最後的報告,當時赫拔在深入中國大陸的內陸後已逐漸消散。

影響

臺灣

More information 臺灣颱風降雨紀錄, 累計降雨紀錄 ...
Close
More information 1960至2016年臺灣颱風各測站降水量紀錄[16], 氣象測站 ...
1960至2016年臺灣颱風各測站降水量紀錄[16]
氣象測站 總雨量 時雨量 6小時雨量 12小時雨量 18小時雨量 24小時雨量 備註
風暴名稱 雨量 (毫米) 風暴名稱 雨量 (毫米) 風暴名稱 雨量 (毫米) 風暴名稱 雨量 (毫米) 風暴名稱 雨量 (毫米) 風暴名稱 雨量 (毫米)
鞍部 1969年霍蘿茜 (Flossie) 2162.1 1979年伊文 (Irving) 119.5 2000年象神 (Xangsane) 317.1 2000年象神 (Xangsane) 556.1 2000年象神 (Xangsane) 739.4 2000年象神 (Xangsane) 835
竹子湖 1930.6 1981年莫里 (Maury) 112 1987年林茵 (Lynn) 338.9 1987年林茵 (Lynn) 664.9 1987年林茵 (Lynn) 967.7 1987年林茵 (Lynn) 1151.9
淡水 865 86.8 1981年莫里 (Maury) 202.2 2000年象神 (Xangsane) 337.5 2000年象神 (Xangsane) 474.5 2000年象神 (Xangsane) 529.5
台北 2001年納莉 (Nari) 854.4 2001年納莉 (Nari) 76 2001年納莉 (Nari) 310.5 2001年納莉 (Nari) 444 2001年納莉 (Nari) 560.5 2001年納莉 (Nari) 603.5
新竹 813.6 1960年戴莉斯 (Trix) 72 264 475.5 519.5 602
基隆 1987年林茵 (Lynn) 772.1 1987年林茵 (Lynn) 95.3 1987年林茵 (Lynn) 276.6 1987年林茵 (Lynn) 340.8 1987年林茵 (Lynn) 437.3 1987年林茵 (Lynn) 490.3
宜蘭 1966年愛茜 (Elsie) 1076.9 1966年愛茜 (Elsie) 112 1966年愛茜 (Elsie) 380.5 1966年愛茜 (Elsie) 518.3 1966年愛茜 (Elsie) 642.6 1966年愛茜 (Elsie) 698.7
蘇澳 2010年鮎魚 (Megi) 1195.9 2010年鮎魚 (Megi) 181.5 2010年鮎魚 (Megi) 645 2010年鮎魚 (Megi) 861 2010年鮎魚 (Megi) 908 2010年鮎魚 (Megi) 1018.5
花蓮 2001年利奇馬 (Lekima) 697 1990年奧菲莉亞 (Ofelia) 106 1996年安里 (Ernie) 334 1996年安里 (Ernie) 419 1996年安里 (Ernie) 425 1998年謝柏 (Zeb) 443.5
成功 1973年娜拉 (Nora) 737.8 1960伊蘭 (Elaine) 92.3 1961年琴茵 (June) 263.4 1961年比蒂 (Betty) 367.3 1961年琴茵 (June) 441.7 1973年娜拉 (Nora) 562.3
台東 691.4 1974年貝芙 (Bess) 99.6 1988年蘇姍 (Susan) 247.5 1998年謝柏 (Zeb) 381.5 1973年娜拉 (Nora) 460.4 538.3
大武 2009年莫拉克 (Morakot) 1209.2 2005年海棠 (Haitang) 103 2009年莫拉克 (Morakot) 329 2009年莫拉克 (Morakot) 549 2009年莫拉克 (Morakot) 701 2009年莫拉克 (Morakot) 842
梧棲 2001年納莉 (Nari) 518 2001年桃芝 (Toraji) 87.5 2001年桃芝 (Toraji) 415 2001年桃芝 (Toraji) 441 2013年蘇力 (Soulik) 508 2013年蘇力 (Soulik) 510
台中 2009年莫拉克 (Morakot) 588.5 2008年卡玫基 (Kalmaegi) 120 2008年卡玫基 (Kalmaegi) 398.5 2008年卡玫基 (Kalmaegi) 446.8 2008年卡玫基 (Kalmaegi) 467.4 2004年敏督利 (Mindulie) 527.7
嘉義 2001年納莉 (Nari) 1065.5 2001年納莉 (Nari) 144 2001年納莉 (Nari) 335 2001年納莉 (Nari) 602 2001年納莉 (Nari) 821 2001年納莉 (Nari) 871
日月潭 2008年森拉克 (Sinlaku) 854.1 2001年桃芝 (Toraji) 110 2008年卡玫基 (Kalmaegi) 391 1996年赫拔 (Herb) 556.8 1960年雪麗 (Shirley) 637.1 1960年雪麗 (Shirley) 681.3
阿里山 2009年莫拉克 (Morakot) 3059.5 2009年莫拉克 (Morakot) 123 1996年赫拔 (Herb) 616.5 1157.5 1996年赫拔 (Herb) 1537.5 1996年赫拔 (Herb) 1748.5
玉山 2160.8 1998年奧圖 (Otto) 65 2009年莫拉克 (Morakot) 265 2009年莫拉克 (Morakot) 480.7 2009年莫拉克 (Morakot) 697.3 2009年莫拉克 (Morakot) 879.3
台南 753 1994年嘉蓮 (Caitlin) 112.5 1994年嘉蓮 (Caitlin) 283.5 353.5 458 535
高雄 848.5 1962年姬蒂 (Kate) 124.8 1962年姬蒂 (Kate) 446.1 1962年姬蒂 (Kate) 607.3 1962年姬蒂 (Kate) 618 1962年姬蒂 (Kate) 627
恆春 2011年南瑪都 (Nanmadol) 1103.5 2012年天秤 (Tembin) 167.5 2012年天秤 (Tembin) 472.5 2012年天秤 (Tembin) 562.5 2012年天秤 (Tembin) 591.5 2012年天秤 (Tembin) 618.5
彭佳嶼 2008年森拉克 (Sinlaku) 731.5 2002年娜基莉 (Nakri) 186 2002年娜基莉 (Nakri) 605.5 2002年娜基莉 (Nakri) 632.8 2002年娜基莉 (Nakri) 636.4 2002年娜基莉 (Nakri) 641.7
澎湖 2009年莫拉克 (Morakot) 445.2 2008年卡玫基 (Kalmaegi) 94.5 2008年卡玫基 (Kalmaegi) 368 2008年卡玫基 (Kalmaegi) 421.5 2008年卡玫基 (Kalmaegi) 429.5 2008年卡玫基 (Kalmaegi) 430.5
東吉島 708.9 2004年敏督利 (Mindulie) 75.5 2004年敏督利 (Mindulie) 235.5 2004年敏督利 (Mindulie) 377.5 2004年敏督利 (Mindulie) 458 2004年敏督利 (Mindulie) 488
蘭嶼 1991年納德 (Nat) 738.3 1970年葦黛 (Wilda) 73.6 1978年奧娜 (Ora) 252.6 1973年娜拉 (Nora) 306.6 1973年娜拉 (Nora) 354.1 1974年芸蒂 (Wendy) 419.5
金門 1971年貝貝 (Babe) 258 2004年艾利 (Aere) 46.5 2013年蘇力 (Soulik) 81.3 2013年蘇力 (Soulik) 115.3 2013年蘇力 (Soulik) 118.4 2010年鮎魚 (Megi) 122
馬祖 1991年納德 (Nat) 227.5 2013年潭美 (Trami) 33.5 2013年潭美 (Trami) 73 2012年蘇拉 (Saola) 93 2013年潭美 (Trami) 109.5 2008年鳳凰 (Fung-wong) 132
Close


臺灣中央氣象局資料[參2]顯示,赫拔是於7月24日20時生成,26日20時增強為中度颱風,27日14時增強為強烈颱風,29日11時30分中央氣象局對其發佈海上颱風警報,同日23時20分再發佈海上陸上颱風警報, 31日20時44分赫拔登陸宜蘭,8月1日2時減弱為中度颱風,同日4時由新竹縣新豐鄉進入台灣海峽,11時在福建福州市平潭縣登陸,23時減弱為輕度颱風,8月2日20時於福建減弱為熱帶低氣壓。

氣象局在赫拔侵臺前,曾將前次侵臺的颱風姬羅莉亞以及將到來的赫拔,比擬做1977年兩個對台灣造成嚴重災情的的颱風-黛瑪維娜[參5],原因是在強度、路徑及發生時間上,兩對颱風頗為相近。

風雨

赫拔結構堅實,環流廣大,加以南方溫暖海域的水氣補充,為台灣帶來強風暴雨,是少數對全台灣皆造成嚴重影響的颱風[參6],除澎湖外,各地皆出現10級以上陣風,其中北部及東北部地區均出現14級(約44m/s)以上的陣風,蘇澳的陣風達16級(52.1m/s)基隆的陣風更達17級(59.5m/s),花蓮臺東則有焚風出現。

降雨方面,南投阿里山山區累積雨量皆超過1,000毫米,其中阿里山測站於7月31日日雨量高達1,094.5毫米、8月1日為892毫米,雙雙打破1963年9月11日颱風姬羅莉亞的874.5毫米紀錄,其中的24小時內曾降雨1,748毫米,迄今仍為台灣連續24小時的降雨紀錄。赫拔在阿里山帶來的18、24、48小時的連續降雨,已逼近當時的世界紀錄(後被2001年的納莉颱風和2009年的莫拉克颱風陸續突破多項紀錄。)[參7]

Thumb
彭佳嶼 24.0 m/s
彭佳嶼
24.0 m/s
板橋 -
板橋
鞍部 31.5 m/s
鞍部
31.5 m/s
竹子湖 3.4 m/s
竹子湖
3.4 m/s
淡水 -
淡水
基隆 36.3 m/s
基隆
36.3 m/s
臺北 17.1 m/s
臺北
17.1 m/s
新屋 -
新屋
新竹 16.2 m/s
新竹
16.2 m/s
宜蘭 13.9 m/s
宜蘭
13.9 m/s
蘇澳 15.6 m/s
蘇澳
15.6 m/s
花蓮 16.9 m/s
花蓮
16.9 m/s
成功(新港) 14.7 m/s
成功(新港)
14.7 m/s
臺東 10.1 m/s
臺東
10.1 m/s
大武 18.2 m/s
大武
18.2 m/s
蘭嶼 44.6 m/s
蘭嶼
44.6 m/s
臺中 5.9 m/s
臺中
5.9 m/s
梧棲 15.9 m/s
梧棲
15.9 m/s
日月潭 9.0 m/s
日月潭
9.0 m/s
阿里山 10.1 m/s
阿里山
10.1 m/s
嘉義 13.8 m/s
嘉義
13.8 m/s
玉山 25.7 m/s
玉山
25.7 m/s
臺南 12.2 m/s
臺南
12.2 m/s
高雄 15.2 m/s
高雄
15.2 m/s
恆春 16.4 m/s
恆春
16.4 m/s
澎湖 13.6 m/s
澎湖
13.6 m/s
東吉島 27.3 m/s
東吉島
27.3 m/s
金門 -
金門
馬祖 -
馬祖
中華民國交通部中央氣象署署屬氣象測站錄得最大持續風力。圖例:
無數據
錄得5級風或以下
錄得6至7級風
錄得8至9級風
錄得10至11級風
錄得12至15級風
備註:金門、馬祖測站當時尚未設立。
Thumb
彭佳嶼 52.0 m/s
彭佳嶼
52.0 m/s
板橋 -
板橋
鞍部 50.1 m/s
鞍部
50.1 m/s
竹子湖 37.9 m/s
竹子湖
37.9 m/s
淡水 -
淡水
基隆 59.5 m/s
基隆
59.5 m/s
臺北 44.6 m/s
臺北
44.6 m/s
新屋 -
新屋
新竹 29.8 m/s
新竹
29.8 m/s
宜蘭 35.6 m/s
宜蘭
35.6 m/s
蘇澳 52.1 m/s
蘇澳
52.1 m/s
花蓮 28.8 m/s
花蓮
28.8 m/s
成功(新港) 34.8 m/s
成功(新港)
34.8 m/s
臺東 24.0 m/s
臺東
24.0 m/s
大武 25.9 m/s
大武
25.9 m/s
蘭嶼 55.8 m/s
蘭嶼
55.8 m/s
臺中 25.5 m/s
臺中
25.5 m/s
梧棲 36.9 m/s
梧棲
36.9 m/s
日月潭 39.5 m/s
日月潭
39.5 m/s
阿里山 30.6 m/s
阿里山
30.6 m/s
嘉義 27.8 m/s
嘉義
27.8 m/s
玉山 42.4 m/s
玉山
42.4 m/s
臺南 24.3 m/s
臺南
24.3 m/s
高雄 26.0 m/s
高雄
26.0 m/s
恆春 31.4 m/s
恆春
31.4 m/s
澎湖 23.7 m/s
澎湖
23.7 m/s
東吉島 34.0 m/s
東吉島
34.0 m/s
金門 -
金門
馬祖 -
馬祖
中華民國交通部中央氣象署署屬氣象測站錄得最大陣風。圖例:
無數據
錄得8至9級風
錄得10至11級風
錄得12至15級風
錄得16級風或以上
備註:金門、馬祖測站當時尚未設立。

農林漁牧

農林漁牧及水土保持損失共計新臺幣199億元。

交通電信電力

全台鐵路公路多處嚴重受損,公路坍方、路基流失、橋樑毀損共1,315處,其中造成交通中斷者共101處。電力、電信亦受損嚴重。全國累積曾停電戶達279.32萬戶[參8]

其他

此外,赫拔造成台灣中、南部沿海地區海水倒灌,台北縣市多處嚴重水浸。南投縣水里鄉信義鄉鹿谷鄉山洪爆發,多人遭活埋[參9]。赫拔吹襲後,泥石流發生過程經由媒體報導,畫面觸目驚心,始廣為大眾認識,其中又以信義鄉神木村的泥石流災害最為人知悉[參10] [參11]

總計赫拔在台灣共造成51人死亡,22人失蹤,47人重傷,416人輕傷,503間房屋全倒,880間房屋半倒[參2][參12]。估計全國經濟損失超過新台幣300億元[參1][參13]

 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國大陸,赫拔帶來的洪水造成十分慘重的災情,其中在福建省洪水摧毀70,000間左右的房屋,至少就造成233人死亡、284人失蹤的災害。由於其登陸前在台灣海峽中曾一度增強,並與天文大潮相疊加,使平潭出現千年一遇的高潮位,再加之其環流廣大,所以北起渤海、南至華南等省市沿海也出現較重的災情。在安徽省貴池市升金湖,赫拔減弱為一熱帶風暴,曾製造高達2.5米的涌浪。其後,賀伯深入內陸並與冷空氣相結合,在華中華北降下暴雨,在太行山地區就出現大範圍泥石流山洪與滑坡,全國4千6百多萬人受災,11.3萬人受傷,實際死亡者不計其數。但由於嚴重的瞞報,罹難人數不得而知。全國損失652.7億元。[參4]

註解

參考資料

相關條目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