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
第11屆中華民國(臺灣省)縣市長選舉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1989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即台灣實行地方自治以來的第十一屆縣市長選舉,與省市議員及立法委員選舉同時於1989年12月2日舉行投票,選出當時臺灣省21個縣市的行政首長。這是解除戒嚴及黨禁後,台灣首次大型地方選舉。

不在選舉範圍內的福建省與直轄市臺北市及高雄市
於1986年成立的在野黨民主進步黨在此次選舉中首次以政黨組織參戰,取得了臺北縣、宜蘭縣、新竹縣、彰化縣、高雄縣、屏東縣等6個縣的執政權,取得重要的勝利,尤其是取得「(國民黨)主席的故鄉」臺北縣的執政權,成功「包圍」首都臺北市。嘉義市市長選舉則由無黨籍人士張文英勝出,而其餘14位縣市長席次皆由中國國民黨籍人士贏得。[1]
選舉結果
在選舉中,民主進步黨秘書長張俊宏於1989年6月發表「到執政之路-地方包圍中央」的戰略,獲得主席黃信介引為理論。[2]:177民進黨首度成立中央巡迴助選團。
最後,民進黨攻下了中國國民黨主席李登輝的故鄉臺北縣以及中國國民黨執政的新竹縣、屏東縣,並同時承接黨外人士主政的宜蘭縣、彰化縣及高雄縣,一舉奪得6個縣的執政權。而嘉義市市長選舉則由無黨籍人士張文英勝出,延續黨外「許家班」的香火。中國國民黨雖然席次下滑,但仍然保持其在大多數縣市的執政權,並贏得14位縣市長席次。
各縣市之縣市長選舉當選人名單(粗體者為尋求連任者):[3]
縣/省轄市 | 當選人 | 黨籍 | 得票率 | 當選 |
---|---|---|---|---|
臺北縣 | 尤清 | ![]() |
48.76% | ![]() |
基隆市 | 林水木 | ![]() |
56.93% | ![]() |
宜蘭縣 | 游錫堃 | ![]() |
54.48% | ![]() |
桃園縣 | 劉邦友 | ![]() |
53.47% | ![]() |
新竹縣 | 范振宗 | ![]() |
51.08% | ![]() |
新竹市 | 童勝男 | ![]() |
56.60% | ![]() |
苗栗縣 | 張秋華 | ![]() |
59.33% | ![]() |
臺中縣 | 廖了以 | ![]() |
59.69% | ![]() |
臺中市 | 林柏榕 | ![]() |
61.19% | ![]() |
彰化縣 | 周清玉 | ![]() |
49.25% | ![]() |
南投縣 | 林源朗 | ![]() |
50.40% | ![]() |
雲林縣 | 廖泉裕 | ![]() |
62.58% | ![]() |
嘉義縣 | 陳適庸 | ![]() |
41.33% | ![]() |
嘉義市 | 張文英 | 無黨籍 | 51.30% | ![]() |
臺南縣 | 李雅樵 | ![]() |
49.25% | ![]() |
臺南市 | 施治明 | ![]() |
56.76% | ![]() |
高雄縣 | 余陳月瑛 | ![]() |
56.26% | ![]() |
屏東縣 | 蘇貞昌 | ![]() |
54.28% | ![]() |
臺東縣 | 鄭烈 | ![]() |
61.42% | ![]() |
花蓮縣 | 吳國棟 | ![]() |
63.36% | ![]() |
澎湖縣 | 王乾同 | ![]() |
100.00% | ![]() |
臺灣省
前市長張子源在市長任內,於1987年封閉中區破舊的第一市場,進行改建第一廣場計劃。[4]:177-178並完成美化綠川計劃,使綠川兩岸清新。[4]:187也不畏當地包括國民黨老兵在內的違建戶抗爭,於1987年強勢執行柳川下游(民權路至民生路段)違建的拆遷。[4]:188-197並成功向內政部爭取了「台中市都市計劃通盤檢討案」,籌辦第八期市地籌畫(南屯區)。
然而在第一市場拆建案當中,張子源一度遭檢舉引起監察院調查,[4]:179最後在張氏申辯後監察院以無事結案。[4]:180而第八期市地籌畫中,卻在1988年6月爆發張子源被指利用市地籌畫「炒地皮」的事件,一度引起張子源與刊載此事的雜誌社《地方事》針鋒相對,影響張子源仕途。國民黨中央透過組工會主任關中親赴台中,要求張子源宣佈退選、辭職,由中央另謀出路。[5]:309最終張子源在1989年7月16日宣佈放棄角逐連任,含淚接受經濟部國營事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的職務,[6]並辭去市長職務。[7]
1989年7月,國民黨舉行第十一屆市長選舉黨員初選,有立委洪昭男、前市長林柏榕及林平原三人角逐代表。在選前洪昭男就獲得國民黨黨務系統、行政系統乃至軍方輔選,被視為黨部「規劃人選」。[8]然而在7月23日初選當天,洪昭男竟以10,756票意外敗給了林柏榕11,742票,林柏榕被視為黑馬竄出。另一參選人林平原則獲得5,117票。[9]國民黨最終只好於1989年8月16日提名林柏榕角逐市長選舉。年底選舉結果林柏榕以二十萬票擊敗民進黨許榮淑的十三萬票,林柏榕得以重任市長一職。
現任市長林文雄任內完成臺南市立醫院的建設,並還清蘇南成市長時代的大量負債。然而任內先是婚外情遭陳森茂揭露,林文雄與黃姓女子「夜談」的錄音帶被陳森茂公佈,一時造成府城風雨。1988年發生與國民黨市黨部主委封惠南擅自出售臨安路六信倉庫市有土地,封惠南更施壓阻止市議員參加議會主辦的說明會,引起議長張坤山憤而請辭,[10]一度引起府會衝突。最終林文雄於1989年4月以父親阻止參選連任為由,宣佈不再尋求市長連任。[11]
1989年7月,國民黨舉行第十一屆市長黨內初選。參加初選者有曾任北區區長的市府主秘薛文鳳、省議員施治明及沈銘鍾。原本薛文鳳最被外界看好,被視為黨方規劃人選。然而在7月23日初選投票當天,意外由施治明以10,495票擊敗薛文鳳7,123票勝出。[9]最後國民黨提名施治明角逐市長選舉,擊敗無黨籍的國大代表陳森茂。
參考來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