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中印邊境衝突中華人民共和國印度共和國歷史上發生的第三次邊境衝突。該事件雖未造成直接的軍事衝突,但是兩國之間緊張的形勢已經使得中印再次走到了開戰的邊緣。

快速預覽 1987年中印邊境衝突, 日期 ...
1987年中印邊境衝突

1987年中印邊境衝突發生在中國和印度兩個亞洲大國之間
日期1986年至1987年
地點
桑多洛河谷
結果 雙方都表現了克制,最終並未爆發軍事衝突[1][2]
參戰方
中國 印度
指揮官與領導者
中共中央總書記趙紫陽
中共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鵬
中國國家主席李先念
國防部部長張愛萍
印度總統拉馬斯瓦米·文卡塔拉曼
印度總理拉吉夫·甘地
關閉

背景

1962年及1967年中國與印度分別在邊境發生了兩場邊境軍事衝突,在1962年中印邊境戰爭中雖然中國取得了軍事上的勝利,但是停火後中方卻從已經奪取的爭議地點撤出,使得印方不僅實際控制了藏南地區,還於1963年越過麥克馬洪線,重返兼則馬尼。但是印度軍方在戰場的失利使得印度政府決定在中印附近實施了一項「防禦計劃」以鞏固印方於戰爭所佔有的領土範圍。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印度於邊界前沿的幾個支撐點軍隊已經完成部署,但是通向這些地方的交通網線仍沒有建成[1]。1980年,英迪拉·甘地上任印度總理後,決定重新審議印度的安全局勢,1982年至1983年,英迪拉·甘地通過了一項旨在加快在印度實際控制線內部署軍隊的計劃,以繼續鞏固印度在此地的軍事控制[1]

戰爭邊緣

自1962年後,印度就再未回到過在中印戰爭曾經失利的克節郎河,這條河位於麥克馬洪線以北,在塔格拉山脊與麥克馬洪線上的哈東山脊(Hathung la)兩山之中,呈東西走向。印度曾極盡全力想要控制住塔格拉山,這也是1962年10月中國向印度開戰的原因。1983年,印度的情報機構派遣一個小隊偷越麥克馬洪線前往克節郎河東北的的桑多洛河谷牧區搜集情報,他們夏天進入冬天撤出,此後的兩年依然如此,但當印度情報人員1986年進入該地區時,卻發現中國軍隊已經在那裏構建了半永久性建築[1]

1986年2月,印方克里希納斯瓦米·桑搭吉上將被任命為印陸軍參謀長,他通過並計劃了一項被稱為「棋盤計劃」的軍事演習,該演習的目的旨在「演練如何將位於阿薩姆平原的印度軍隊快速部署到同中國接壤的實際控制線附近」[1]。作為演習的一部分,印度使用米-26直升機將山步第五旅空運到了達旺附近的吉米塘(Zimithaung),隨後這支軍隊一路行軍穿過哈東山口,進入克節朗河南岸,桑搭吉還向桑多洛河谷旺東地區增兵,總共計劃向麥克馬洪線投入十一個師。中國方面舉行874演習,前調部隊與印方對峙,不過雙方最終並未發生武裝衝突[1]。雙方沿克節郎河形成新的實際控制線,實際控制線從克節郎河折向兼則馬尼,再向東在桑多洛河南岸通過旺東與麥克馬洪線相接。為與1959年實際控制線相區別,這條線又被稱為1987年實際控制線。

開戰的可能性

桑多洛河的對峙發生一星期後,印度率先向中國提出外交抗議,理由是中國軍隊越過麥克馬洪線,侵入了印度領土,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隨即聲明,是印度軍隊越過了非法的麥克馬洪線,這是無庸置疑的。印度認為麥克馬洪線的正確位置是通過塔格拉山脊,而不是按地圖所示是通過哈東山口的,印度主張自己有權進入麥克馬洪線以北地區,被中方戲稱為定期發作的兼則馬尼·朗久綜合症,觀察家們認為,這將導致中印兩國交戰。

印度在中印邊境從東到南部署重兵,並將裝甲部隊派遣到了錫金東北用以震懾中方[1],又向塔格拉山脊派遣了數量可觀的軍隊支援,並在桑多洛河谷地區建立起了能夠威脅中方軍隊前沿哨所的前端哨[1]。這些行動都被北京視為威脅,似乎印度將要從防守轉為進攻,並通過武力獲取一個更大的「阿魯納恰爾邦」。

和解

中國向美國通報了情況,指出如果印軍繼續蠶食,中國將給之一個教訓。1987年5月,印度外交部長蒂瓦里在前往赴平壤參加不結盟國家外長會議期間順帶停留於北京,印度外長向北京帶去了拉吉夫·甘地的一個口信,即「新德里不打算繼續使邊境地帶的局勢惡化」。當年7月,拉吉夫·甘地在一次北方邦國大黨支持者的集會上說「有關中印邊界局勢的錯誤報道是由某些西方大國蓄意傳播的,目的是要在印中兩國之間製造誤解和緊張」[1]。1988年12月,拉吉夫訪問中國,這是自20世紀六十年代中國國務院總理周恩來訪問印度後第一次兩國之間的高層訪問。最終在1993年,兩國簽訂了一項「以確保實際控制線兩側的和平」的協議,這場邊境危機由此告終[1]

餘波

印度在派遣一個小隊進入桑多洛河谷後發現中國軍隊在那裏構建了半永久性建築後,決定與中國重啟對話。拉吉夫·甘地在1988年9月訪問中國,卻由於印度的政治動盪,對話出現了各種各樣的中斷。但最終在1993年,兩國簽署了一項協議,以確保拉克的和平。該協議達成「互惠平等」的共識,同時,根據地理和後勤等因素,雙方將兵力減薄。解決問題的關鍵因素是雙方如何制定一個相互接受的實際控制線。然而截至目前,雙方還沒有達成共識。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