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太平洋颱風季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1962年太平洋颱風季,泛指在1962年全年內的任何時間內,於赤道以北、國際換日線以西的太平洋水域及南中國海所產生的熱帶氣旋。雖然有關方面並沒有設下本颱風季的指定期限,但大部份於西北太平洋的熱帶氣旋通常都會於五月至十二月期間形成。
本條目的範圍僅侷限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西的太平洋及南海的水域。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東的太平洋水域產生的風暴則被稱為颶風,並被列入1962年太平洋颶風季。於西太平洋產生的熱帶風暴是由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命名,國際編號為62xx。而凡進入或產生於菲律賓風暴責任範圍以內的熱帶低氣壓,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 (PAGASA) 都會為它們訂立一個菲律賓名稱,作當地警報用途,因此可能會有兩個不同的英文名稱(官方以國際名稱為準);此外,中國大陸與台灣採用的中文譯名可能不同。以下各熱帶氣旋的資訊會以熱帶氣旋存在期間的巔峰形態為準。
1962年8月27日,熱帶低氣壓在香港東南偏東約2400公里,即菲律賓以東的西太平洋形成,並向西北偏西向呂宋海峽移動。翌日,溫黛加強成為一強烈熱帶風暴。8月29日美軍的氣象偵察機測得溫黛中心風力達到颶風程度,環流直徑接近1600公里。
溫黛襲港期間,天文台總部錄得每小時平均風速高達133公里,除是二戰後眾十號風球之冠,亦是唯一於天文台總部錄得持續風力達颶風水平(≥118公里)的十號風球,氣壓更低至只有953.2百帕斯卡,記錄至今未破。澳門亦為溫黛懸掛九號風球。
1962年9月6日,6214號台風愛媚(AMY)登陸福建省連江市,之後北上造成江蘇省北部出現多年以來大洪水,淮陰地區低窪處水深數米,許多地方可以行船;浙江省洪水泛濫,224人死亡。
此系統在移入東北太平洋後逐漸演變成1962年哥倫布日風暴。
除了被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命名的熱帶氣旋外,還有一些沒被命名的熱帶低氣壓。以下列出那些熱帶氣旋的資料。
|
|
|
|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