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利圖亞灣地震 (有時譯為利陶亞灣地震[ 7] )是一場發生在1958年 、震央 位於美國 阿拉斯加 利圖亞灣 、規模 達矩震級 8.3級的大地震 。引發該地震的夏落蒂皇后轉換斷層費委德段 同時造成山崩,造成超過3000萬立方米 (重約9億公噸 [ 註 1] )的岩石和冰塊落入利圖亞灣 。由於利圖亞灣為較封閉海域,海水嚴重移位而難以流散,造成溯上高度達524米的海嘯 ,是人類 有史以來溯上高度最高的大海嘯 [ 8] [ 9] 。此次地震及海嘯顛覆了海洋學 學家既往的認知,並改寫了地震學 和地形學 的許多理論[ 10] 。
Quick Facts 日期, 發生時間 ...
Close
根據2010年對本次地震的重新研究,科學家在檢視利圖亞灣周遭地形、海嘯的能量及高度後,認為造成此次落石如此巨量的主要原因是出現了「雙重地滑」(英語:Dual Slide )現象:地震造成的初期地滑啟動了鄰近的利圖亞冰河 ,造成冰河崩潰,引發相當於原滑移量5到10倍的冰河 沉積物 跟着傾洩倒入灣區。
雖然利圖亞灣此前已有多次大海嘯 的紀錄,不過1958年的此次才是第一回有完善紀錄資料的事件。[ 10] [ 11]
利圖亞灣海嘯過後的空拍圖,從空拍圖可見海灣兩岸有較明亮的土地,便是海嘯將樹木沖刷的結果。
發生海嘯與地震的利圖亞灣是阿拉斯加州 南方阿拉斯加灣 東北部的一個峽灣 [ 8] 。利圖亞灣全灣呈T字形,頭尾長11.3公里,最遠的尾處寬約3.2公里[ 12] 。此灣是一個由冰河侵蝕而來的潮汐汊道,全灣最深處水深可達220米,但近出口處最深卻只有10米[ 12] 。之所以在尾處會分出兩個構成T字形「手臂」的兩個小灣來自於夏落蒂皇后轉換斷層 的平移作用[ 13] 。在過去的150年中,利圖亞灣還有另外3個確信浪高超過50米的海嘯,分別為:1854年(120米),1899年(61米)以及1936年(150米),但都沒有比1958年那次海嘯來得高[ 14] [ 15] 。
參見:平移作用
本次地震的主震來自於夏落蒂皇后斷層 的平移作用,矩震級 8.3、黎克特制 7.8,最高烈度 在麥加利地震烈度表 上達到XI度[ 8] [ 10] [ 6] 。1958年利圖亞灣地震的震央 位於北緯 58.6°,西經 137.1°,鄰近費委德山 ,距離夏落蒂皇后斷層 的地表出露約12公里,在利圖亞灣東南部21公里。本次地震是此地區50年來最強的地震:上一次的亞卡塔格角地震(黎克特制8.2級)發生在1899年[ 16] 。地震的震波傳遍了阿拉斯加東南部,有感地震最遠到了華盛頓洲 的西雅圖 和加拿大 育空地區 的白馬市 [ 13] 。
岩石衝落山壁,激發海嘯的示意圖。
地震發生後,大量岩體和冰塊 落入利圖亞灣T字形左上角的吉爾伯特峽灣(英語:Gilbert Inlet )[ 13] ,形成大海嘯[ 12] 。此次海嘯造成了2人死亡,兩名受害者當時在海灣中[ 6] 。利圖亞灣周圍人口稀疏,160公里外的阿拉斯加州 亞庫塔特 當時是震央 附近人口較多的小鎮。該地的橋樑 、船舶 和油管 等設施皆遭受破壞,一座水塔 和一棟木屋崩塌。100公里處的佩利肯 和200公里外的錫特卡 出現輕微損傷。連接安克雷奇 與美國本土的的海底纜線 也在地震後短路 [ 6] 。
1958年利圖亞灣(照片右側水域)海嘯造成的影響在2010年仍然可見: 注意靠近雲層處的深綠色針葉林與下方的海嘯後新生植被有着可見的界線。
目前學界認為,在過去的150年中,利圖亞灣曾發生過5次大海嘯事件[ 10] [ 17] 。
第一起大海嘯發生的證據來自於發現本海灣的法國探險家尚-法蘭索瓦·德·加勞普 (他在月球 上有一座以自己命名的環形山 )1786年的日誌。記錄中提及海灣沿岸的所有樹木、植被的喪失以及森林界線的切斷[ 10] 。
根據後期照片記錄整理,在1854年和1916年「發生過至少一次,並有很大機會是兩次的大海嘯」[ 10] 。
在1936年又曾發生過一次高達150米的大海嘯。那一次大海嘯摧毀了此前所有大海嘯遺留的證據[ 10] 。
最後一次是1958年的本次大海嘯。
也有來源估計為0.81億公噸,例如Fradin, Judy; Fradin, Dennis. 國家地理:直擊大災難 [Witness To Disaster]. 台北市: 大石國際. 2012. ISBN 9789868813656 . ,關於該段落的節錄可以在海嘯中蘊涵的科學 . National Geographic 國家地理. 2016-11-21 [2019-02-22 ] . (原始內容存檔 於2019-03-01) (中文(臺灣)) . 中找到。
論文參考文獻清單
Significant Earthquake . Natural Hazards. 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2016-04-23 ] . (原始內容存檔 於2012-02-02).
世界歷史海嘯 .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 [2019-02-22 ] . (原始內容存檔 於2019-11-22) (中文(臺灣)) .
Leonard, L. J.; Rogers, G. C.; Hyndman, R. D. Open File 6552. Geological Survey of Canada . Ottawa: Natural Resources Canada. 2010: 248 [2013-07-01 ] . (原始內容存檔 於2013-10-29).
部分行文敘述方式參考108學年度學科能力測驗試題自然考科 (PDF) . 大學入學考試中心: 5. 2019-01-27 [2019-02-19 ] . (原始內容存檔 (PDF) 於2019-08-21). 海嘯的破壞力取決於浪高和溯上高度。溯上高度是海嘯到達陸地後隨着地形爬升的高度,有 時可數倍於浪高。1958年7月9日阿拉斯加發生震級7.8的地震,引發山崩,使得逾3千萬立方米的岩石和冰塊落入阿拉斯加利圖亞灣,由於利圖亞灣為較封閉海域,海水難以流散,造成溯上高度達524米的海 嘯,是有記錄以 來溯上高度最高的海嘯。下列有關發生在阿拉斯加利圖亞灣海嘯的敘述,哪些正確?(A)此溯上高度最高的海嘯由大地震造成的海床錯動所引起(B)海嘯波抵達淺海區時,其浪高會隨着水深的變淺而迅速升高(C)數千萬立方米的岩石和冰塊落入利圖亞灣,造成500多米的浪高(D)若巨量岩石和冰塊是落入開放海域,則造成的海嘯浪高和溯上高度將會較灣區小(E)若海嘯往深海區傳播,其傳播速度較淺海區慢
Miller, Don J. Cataclysmic Flood Waves in Lituya Bay, Alaska. USA: Bulletin of Ge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1954. OCLC 21709727 .
網站 (英語) Gary Griggs, Our Ocean Backyard: Tsunami rocked Alaska's Lituya Bay in 1958 , Santa Cruz Sentinel, April 9, 2011
(英語) Dave Kiffer, Surviving the Biggest Wave Ever 50 Years Ago, 1,700 Foot Wave Devastated Lituya Bay (頁面存檔備份 ,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SitNews, July 8, 2008.
(英語) Howard Ulrich, What It Feels Like...to Survive a Tsunami , Esquire, August 1, 2004.
(英語) Sonny and Howard Ulrich Video retelling of their surviving the event & simulated megatsunami (頁面存檔備份 ,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紀錄片 58°38′N 137°34′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