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1928年5月20日德國聯邦選舉選舉出了威瑪共和國的第四屆帝國議會[1][2][3]

快速預覽 共選出帝國議會的全部491個席位 獲得過半多數需246個席位, 已登記選民 ...

← 1924年12月 1928年5月20日 (1928-05-20) 1930年 →

共選出帝國議會的全部491個席位
獲得過半多數需246個席位
已登記選民41,224,678 ( 5.7%)
投票率75.6% ( 3.2pp)
  第一大黨 第二大黨 第三大黨
 
Thumb
Thumb
Thumb
領袖 赫爾曼·穆勒
奧托·威爾斯
阿圖爾·克里斯平
庫諾·馮·威斯塔普英語Kuno von Westarp 威廉·馬克思
政黨 社會民主黨 國家人民黨 中央黨
上屆結果 26.0%,131席 20.5%,103席 13.6%,69席
贏得席次 153 73 61
席次差額 22 30 8
民選得票 9,152,979 4,381,563 3,712,152
得票率 29.8% 14.3% 12.1%
得票變動 3.8 % 6.2 % 1.5 %

  第四大黨 第五大黨 第六大黨
 
Thumb
Thumb
Thumb
領袖 恩斯特·台爾曼
菲利普·登格爾英語Philipp Dengel
古斯塔夫·施特雷澤曼 埃里希·科赫-威悉英語Erich Koch-Weser
政黨 共產黨 人民黨 民主黨
上屆結果 8.9%,45席 10.1%,51席 6.3%,32席
贏得席次 54 45 25
席次差額 9 6 7
民選得票 3,264,793 2,679,703 1,479,374
得票率 10.6% 8.7% 4.8%
得票變動 1.7 % 1.4 % 1.5 %

Thumb
Thumb
Thumb

選前政府

第四次馬克思內閣
ZDNVPDVPBVP

選後政府

第二次穆勒內閣
SPDDVPDDPZBVP

關閉

在此前的三年半中,德國由一系列保守派內閣執政,其中包括激進民族主義政黨德國國家人民黨(DNVP)。由於在教育政策上的爭議,第四屆馬克思內閣英語fourth Marx cabinet於1928年2月倒台,因此新一輪選舉定於5月舉行。選舉結果對內閣的中右翼政黨而言是一場挫敗,特別是國家人民黨的得票率降至了14%。同時,保守派的德國人民黨(DVP)和德國民主黨(DDP)也遭受重創。德國中央黨(Z)的支持率自1920年以來首次出現顯著下降。此次選舉的贏家是左翼政黨:自1923年起一直作為反對派的德國社會民主黨(SPD)贏得了30%的選票。德國共產黨(KPD)的支持率也提升至10.6%。許多資產階級和保守選民轉向了代表特殊利益的小型分裂黨派,包括經濟黨英語Economic Party (Germany)農民鄉民黨英語Christian-National Peasants' and Farmers' Party人民正義黨英語People's Justice Party (Germany)[3]

由於左翼力量強勁且右翼分裂,任何可行的政府都需由社民黨領導。曾於1920年短暫擔任過總理的社會民主黨人赫爾曼·穆勒受命組建新內閣。唯一可能的議會多數是從社民黨到人民黨的大聯盟政府。談判非常艱難:內閣的組建和宣誓花了兩周時間,而且內閣僅在個人層面聯合,而非黨派間的正式聯盟,包括來自社民黨、人民黨、民主黨和巴伐利亞人民黨(BVP)的部長。中央黨僅派出一名部長西奧多·馮·蓋拉德英語Theodor von Guérard,作為所謂的「觀察員」。直到10個月後的1929年4月,聯盟協議才得以簽署。[3]

第二屆穆勒內閣英語second Müller cabinet是威瑪共和國的最後一屆民主政府。它於1930年3月倒台,標誌着議會制的終結和威瑪共和國總統內閣英語Presidential cabinets of the Weimar Republic時期的開始。[3]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延伸閱讀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