傑佛遜和伯爾同獲73張選舉人票,按照憲法將由眾議院從二人中選擇一人成為總統。
約翰·亞當斯也成為首位連任失敗的美國總統。
雖然眾人皆知傑佛遜是總統候選人,伯爾是副總統候選人,但是眾議院由聯邦黨控制。傑佛遜從1789年開始就強烈反對聯邦黨,聯邦黨人想藉此機會報復,因此多數聯邦黨眾議員投票給伯爾。結果聯邦黨控制的八個州有六個投票給了伯爾。(眾議員投票選舉總統時,每州只能投一票。)民主共和黨人控制的七個州都投票給了傑佛遜。剩下的兩個州是佛蒙特和馬利蘭州:前者支持二人的議員數相同,因此投下棄權票;後者有5名聯邦黨議員和3名民主共和黨議員,但其中有一名聯邦黨投票給傑佛遜,因此該州也棄權。
從2月11日到17日,眾議院進行了35輪投票,結果都是傑佛遜8票,伯爾6票。雖然傑佛遜獲得相對多數,但是憲法規定要獲得二分之一之絕對多數(至少9票)才能當選,構成僵局。
前任財長亞歷山大·漢密爾頓也是聯邦黨人,他這時起了關鍵作用,積極遊說聯邦黨籍眾議員將票改投傑佛遜,因為選出「一個有着錯誤原則的人」(指傑佛遜)總比選出「一個沒有原則的人」(指伯爾)要好[3]。最後,在2月17日舉行的第36輪投票中,傑佛遜當選。
在漢密爾頓的遊說下,在第36輪投票中,特拉華州、馬利蘭州和佛蒙特州三州的聯邦黨眾議員改投棄權票。這使得特州從支持伯爾改為棄權,馬州和佛州從棄權改為支持傑佛遜。同時,南卡羅萊納州四名議員均改投棄權。結果傑佛遜獲得10州支持,伯爾僅4個州,另有2州棄權。傑佛遜獲得了絕對多數。
更多資訊 傑佛遜, 伯爾 ...
|
傑佛遜
|
伯爾
|
棄權
|
第1-35輪投票
|
8
|
6
|
2
|
第36輪投票
|
10
|
4
|
2
|
關閉
下表列出詳細結果,三個數字的順序為傑佛遜-伯爾-棄權。
更多資訊 第1輪投票, 第2-35輪投票[a] ...
|
第1輪投票
|
第2-35輪投票[a]
|
第36輪投票
|
佐治亞州[b]
|
傑佛遜 (1-0-0)
|
傑佛遜 (1-0-0)
|
傑佛遜 (1-0-0)
|
肯塔基州
|
傑佛遜 (2-0-0)
|
傑佛遜 (2-0-0)
|
傑佛遜 (2-0-0)
|
新澤西州
|
傑佛遜 (3-2-0)
|
傑佛遜 (3-2-0)
|
傑佛遜 (3-2-0)
|
紐約州
|
傑佛遜 (6-4-0)
|
傑佛遜 (6-4-0)
|
傑佛遜 (6-4-0)
|
北卡羅萊納州
|
傑佛遜 (9-1-0)
|
傑佛遜 (6-4-0)
|
傑佛遜 (6-4-0)
|
賓夕凡尼亞州
|
傑佛遜 (9-4-0)
|
傑佛遜 (9-4-0)
|
傑佛遜 (9-4-0)
|
田納西州
|
傑佛遜 (1-0-0)
|
傑佛遜 (1-0-0)
|
傑佛遜 (1-0-0)
|
維珍尼亞州
|
傑佛遜 (16-3-0)
|
傑佛遜 (14-5-0)
|
傑佛遜 (14-5-0)
|
馬利蘭州
|
棄權 (4-4-0)
|
棄權 (4-4-0)
|
傑佛遜 (4-0-4)
|
佛蒙特州
|
棄權 (1-1-0)
|
棄權 (1-1-0)
|
傑佛遜 (1-0-1)
|
特拉華州
|
伯爾 (0-1-0)
|
伯爾 (0-1-0)
|
棄權 (0-0-1)
|
南卡羅萊納州[c]
|
伯爾 (0-5-0)
|
伯爾 (1-3-0)
|
棄權 (0-0-4)
|
康涅狄格州
|
伯爾 (0-7-0)
|
伯爾 (0-7-0)
|
伯爾 (0-7-0)
|
麻省
|
伯爾 (3-11-0)
|
伯爾 (3-11-0)
|
伯爾 (3-11-0)
|
新罕布什爾
|
伯爾 (0-4-0)
|
伯爾 (0-4-0)
|
伯爾 (0-4-0)
|
羅德島州
|
伯爾 (0-2-0)
|
伯爾 (0-2-0)
|
伯爾 (0-2-0)
|
關閉
第2-35輪投票的結果並非完全一致,此處選取的是其中較有代表性的結果,但各州支持的候選人在第2-35輪投票中保持不變。
佐治亞州原本應有2名議員,但因詹姆斯·瓊斯的去世導致投票時第二個議員席位空缺,故只有1名議員參與投票。
南卡羅萊納州原本應有6名議員,但因湯瑪斯·薩姆特因病暫時缺席以及亞伯拉罕·諾特中途離職,故只有4-5名議員參與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