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齊爾-尼爾森染色是一種抗酸染色,最先由保羅·埃爾利希(Paul Ehrlich)提出,也是一種細菌學染色,用於鑑定抗酸生物,主要是分枝桿菌。它是以兩位德國醫生的名字命名的,他們是細菌學家弗朗茨·齊爾(Franz Ziehl,1859-1926)和病理學家弗里德里希·尼爾森(Friedrich Neelsen,1854-1898)。
此條目翻譯品質不佳。 (2022年11月22日) |
在解剖病理學標本中,免疫組織化學和齊爾-尼爾森染色的改進版(例如Fite-Faraco 方法)具有相當的診斷效用。它們都優於傳統的齊爾-尼爾森染色。[1]
分枝桿菌屬是一種生長緩慢的細菌,由略微彎曲或筆直的小棒組成,被認為是革蘭氏陽性菌。一些分枝桿菌是自由生活的腐生菌,但許多是引起動物和人類疾病的病原體。牛分枝桿菌引起牛結核病。由於結核病可以傳播給人類,因此對牛奶進行巴氏殺菌以殺死任何細菌。[2] 導致人類結核病(TB) 的分枝桿菌屬是結核分枝桿菌,它是一種以空氣為媒介傳播的細菌,通常感染人類肺部。[3][4] 結核病檢測包括血液檢測、皮膚檢測和胸部 X 光檢查。[5] 查看塗片是否有結核病病菌時,會使用抗酸染色劑對其進行染色。這些抗酸生物如分枝桿菌在其細胞壁內含有大量稱為分枝桿菌酸的脂質物質。這些酸可以抵抗普通方法如革蘭氏染色的染色。[6] 它也可用於染色其他一些細菌,如諾卡氏菌。用於齊爾-尼爾森染色的試劑是石炭紅酸品紅、酸性醇和亞甲藍。抗酸桿菌染色後呈鮮紅色。
齊爾-尼爾森染色是一種窄譜真菌染色。窄譜真菌染色具有選擇性,它們可以幫助區分和識別真菌。[7] 齊爾-尼爾森染色的結果是可變的,因為許多真菌細胞壁不耐酸。[8] 通常用齊爾-尼爾森染色的常見類型的抗酸真菌的一個例子稱為組織胞漿菌(HP)。[9]組織胞漿菌存在於土壤以及鳥類和蝙蝠的糞便中。[10] 人類可以通過吸入真菌孢子感染組織胞漿菌病。組織胞漿菌進入人體並進入肺部,在那裏孢子變成酵母。[11] 酵母進入血液並影響淋巴結和身體的其他部位。通常人們不會因吸入孢子而生病,但如果他們生病了,他們通常會出現類似流感的症狀。[12] 這種染色方法的另一種變體在真菌學中用於對紅菇屬某些真菌種類的表皮菌絲中的抗酸結痂進行差異染色。[13][14] 一些游離的內生孢子可能與小型酵母菌混淆,因此使用染色來識別未知真菌。[15] 它也可用於識別一些原生動物,即隱孢子蟲屬和等孢子屬。齊爾-尼爾森染色還可能阻礙肺吸蟲病的診斷,因為痰液樣本中的卵和寄生蟲 (O&P) 可以被染色溶解,並且經常用於這種臨床環境,因為肺吸蟲病的體徵和症狀非常相似那些結核病。
在科赫發現後不久,保羅·埃利希開發了一種用於結核分枝桿菌的染色劑,稱為明礬蘇木精染色劑。[17]
Franz Ziehl隨後改變了埃利希的染色技術,使用石炭酸作為媒染劑。
弗里德里希·尼爾森保留了齊爾對媒染劑的選擇,但將主要着色劑改為苯酚品紅溶液。
Ziehl和Neelsen的改進共同發展了齊爾-尼爾森染色。
約瑟夫·金尤恩(Joseph Kinyoun)利用齊爾-尼爾森染色技術開發了另一種抗酸染色方法,但去掉了加熱步驟。這種來自金尤恩的新染色劑被命名為金尤恩染色劑。
典型的 AFB 染色程序包括將懸浮細胞滴到載玻片上,然後將液體風乾並加熱固定細胞。[18]
研究表明,沒有培養的 AFB 染色的陰性預測值很差。AFB 培養應與 AFB 染色一起進行;這具有更高的陰性預測值。
最初,石炭酸品紅會染色每個細胞。當它們用酸醇脫色時,只有非抗酸細菌會被脫色,因為它們沒有像抗酸細菌那樣厚的蠟狀脂質層。當使用復染劑時,非抗酸細菌將其拾取並在顯微鏡下觀察時變成藍色(亞甲基藍)或綠色(孔雀石綠)。抗酸細菌保留石炭酸品紅,因此它們呈紅色。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