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森林法則是對人類未能發現外星文明的一種假想解釋。該假說認為宇宙中存在許多外星文明,但它們都沉默而多疑。[1]該假說假設任何航天文明都會將其他智能生命視為不可避免的威脅,[2]並因此摧毀任何暴露其行蹤的新生文明。結果,電磁頻譜會相對安靜,沒有任何智能外星生命的證據,就像在「黑暗的森林」中充滿了「像幽靈一樣在樹林中潛行的武裝獵人」。[3][4]天文學家和作家大衛布林在1983年對支持和反對費米悖論的論點的總結中描述了這個假說,[5]作為費米悖論的一個潛在解釋。[6][7]黑暗森林假說這個概念後來被劉慈欣應用到他2008年發表的科幻小說《黑暗森林》中。[8][9]
背景
目前,沒有可靠或可重複的證據表明外星人曾訪問過地球,[10][11]人類也未在除地球以外的任何地方發現或觀察到智能外星生命的傳輸或證據。這與宇宙充滿大量行星並且其中一些行星很可能宜居的知識背道而馳。生命通常會擴張、發展,直到它填滿所有可用的生境。[12]這些相互矛盾的事實構成了費米悖論的基礎,而黑暗森林假說是一種解釋。
博弈論解讀
黑暗森林假說是博弈論中「順序且不完全信息博弈」的一個特例。[13][7][14]
在博弈論中,「順序且不完全信息博弈」是指所有參與者一個接一個依次輪流行動,但沒有人知道所有可用信息的一種博弈。[15]在這個特定的博弈中,唯一的獲勝條件是繼續生存。[6]在「黑暗森林」這個特殊情形下,一個額外的限制是重要資源的稀缺性(有限性)。[7]「黑暗森林」可以被認為是一個擴展形式的博弈,每個玩家(文明)擁有以下可能的行動:摧毀玩家已知的另一個文明;廣播和提醒其他文明某個玩家的存在;或者什麼都不做。[13]
與費米悖論其它解說的關係
黑暗森林假說與狂戰士假說的不同之處在於,如果外星文明保持沉默,他們仍然存在。如果「致命的狂戰士探測器」(由於資源稀缺)僅發送到顯示出智能生命跡象的恆星系統,則我們可以將黑暗森林假說視為狂戰士假說的一個特殊例子。[6]
參考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