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梅縣是湖北省黃岡市管轄的一個縣,地處湖北省的最東端,湖北、安徽、江西三省交界處。與江西九江市隔江相望。面積1,701平方公里,地方方言黃梅話(學界將其歸屬於江淮官話黃孝片[註 1][2]),民間以孔壟鎮為界線,可細分為以北至廣濟縣的黃梅上鄉話(影響贛語,或者贛語化,較類似於廣濟方言),以及受九江話影響較重的黃梅下鄉話,常住人口約79萬人。縣人民政府駐黃梅鎮。
歷史
黃梅在1~4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即有人類活動的痕跡。西漢文帝十六年(前164年),境內建有尋陽縣,西晉永興元年(304年),以長江江北故道為界,分廬江郡尋陽縣,於江南立尋陽臣隸尋陽郡,其江北地遂併入蘄春。自此黃梅縣境始南北分治。南齊永明四年(486年),析蘄陽之東境立永興縣。隋開皇初改名新蔡,十八年(598年)改為黃梅,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國民政府以長江為界劃定鄂贛省界,從此縣境合一。
人口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黃梅縣常住人口787783人。[3]
行政區劃
歷史上黃梅行政區域隸屬多變,曾東屬揚州,西屬荊州,北屬豫州,南屬江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縣轄行政區劃變動頻繁,但縣域境和上隸省基本未變。
黃梅縣下轄12個鎮、4個鄉[4]:黃梅鎮、孔壟鎮、小池鎮、下新鎮、大河鎮、停前鎮、五祖鎮、濯港鎮、蔡山鎮、新開鎮、獨山鎮、分路鎮、柳林鄉、杉木鄉、苦竹鄉、劉佐鄉和挪步園風景管理處。
地理
黃梅是湖北的東大門,東鄰安徽省宿松縣和太湖縣,南隔長江與江西省九江市相望、並有九江長江大橋、九江長江公路大橋相連,西接武穴市,北鄰蘄春縣,所謂「吳頭楚尾」之地。據說伍子胥過昭關一夜白頭的故事,就發生在黃梅與宿松交接的過界嶺處。黃梅南面長江,北倚大別山,境內有湖泊、河流、渠道、水庫密佈,其中最大的是龍感湖。全縣屬亞熱帶大陸性氣候,雨水充分,陽光很多,全年氣候溫暖,年平均溫度在16.8℃。
交通
教育
- 黃梅一中 :2004年被定為湖北省示範高中。
- 黃梅二中
- 黃梅三中
- 黃梅四中
- 黃梅五中
- 黃梅國際育才高級中學
- 黃梅理工
- 黃梅實驗高級中學
實驗中學 晉梅中學 育才中學 前程中學 八角亭中學
黃梅一小 黃梅二小 黃梅三小 黃梅四小 黃梅五小 黃梅六小 黃梅七小
文化
歷史上,黃梅曾是佛教中國化的基地,佛教禪宗四祖道信,五祖弘忍的道場均在黃梅縣境內,六祖慧能得法之地也在黃梅。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在此寫就。今日黃梅境內的禪宗四祖寺、五祖寺佛事活動興盛。南北朝時期的著名的文學家鮑照曾為黃梅縣令。1991年4月,中國楹聯學會授予黃梅「全國楹聯之鄉」稱號,是全國第二家「楹聯之鄉」。1998年4月,中國楹聯學會第四次會員代表大會在黃梅召開。2006年4月,中國國際楹聯文化節又在黃梅舉行。黃梅是岳家拳的發源地,岳飛四子岳震、五子岳霆隱居黃梅,使岳家拳歷千年而不衰,2001年8月6日,國家體育總局命名黃梅為「全國武術之鄉」。黃梅挑花是在黃梅民間長期廣泛流傳的一種傳統民間刺繡工藝,2006年,黃梅挑花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黃梅是黃梅戲的發源地,2006年黃梅縣黃梅戲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人物
備註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