鵝口瘡(英語:Oral candidiasis)是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的口腔黏膜炎症,又稱口腔念珠菌病,是嬰幼兒常見的口腔炎,尤其在新生兒期該病較為常見。
白色念珠菌在健康人皮膚上、腸道、陰道寄生。多由於乳具消毒不嚴,乳母奶頭不潔或餵奶者手指污染所致;也可在出生時經產道感染;或見於腹瀉、使用廣譜抗菌素、腎上腺皮質激素的患者。
症狀
在患兒口腔黏膜上出現白色象乳凝塊樣的東西;常見於頰黏膜、上下唇內側、舌、齒齦、上齶等處;有時波及咽部。初起時,為點狀或小片狀;逐漸融合成大片乳白色膜,略凸起,邊緣不充血,此白膜不易擦掉,如強行剝掉,局部黏膜潮紅、粗糙並有滲血,黏膜迅速又生成。
鵝口瘡患處不痛,不引起流口水,不影響吸奶,沒全身症狀。有時,患兒會出現不肯吃奶現象。
鵝口瘡患兒全身抵抗力下降時,白色象乳凝塊樣的東西可蔓延到咽後壁、食管、腸道,喉頭、氣管、肺等。出現嘔吐、嗆奶、吞咽困難、聲音嘶啞、呼吸困難等症狀。白色念珠菌偶有侵入血液,形成敗血症、腦膜炎等嚴重併發症。
檢驗方式
取少量白色黏膜化驗,找到白色念珠菌菌絲及孢子,是實驗室診斷依據。
預防
每次給小孩餵奶前,應該先清潔雙手。嚴格消毒奶具,先用3%的碳酸氫鈉溶液浸泡奶具約30分鐘,清水沖洗然後煮沸消毒;母親哺乳前,可用沾有1%碳酸氫鈉溶液的紗布清潔乳頭。
註釋
參見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