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求凰》相傳是漢代文學家司馬相如的琴歌。《史記》[1] 記載司馬相如當眾彈奏兩首琴曲,情動卓文君,兩人私奔。《史記》未記載曲名和內容。後世有多首「鳳求凰」被認為是當時司馬相如所做的琴曲。
全曲以「鳳求凰」為通體比興,包含熱烈的求偶、象徵男女主人公非凡的理想、高尚旨趣、知音的默契等意蘊。全言淺意深,音節流亮,感情熱烈奔放而又深摯纏綿,融楚辭騷體的旖旎綿邈和漢代民歌的清新明快於一爐。
各個版本
○司馬相如琴歌二首(並序)
(司馬相如游臨邛,富人卓王孫有女文君新寡,竊於壁間窺之。相如鼓琴歌挑之曰:)
鳳兮鳳兮歸故鄉,遨遊四海求其凰。
時未通遇無所將,何悟今夕升斯堂。
有艷淑女在此方,室邇人遐獨我傷。
何緣交頸為鴛鴦,胡頡頏兮共翱翔!
凰兮凰兮從我棲,得托字尾永為妃。
交情通體心和諧,中夜相從知者誰?
雙興俱起翻高飛,無感我心使予悲。
鳳兮鳳兮歸故鄉,游遨四海求其凰,有一艷女在此堂,室邇人遐毒我腸,何由交接為鴛鴦。
鳳兮鳳兮從皇棲,得託子尾永為妃。
交情通體必和諧,中夜相從別有誰。
有一美人兮。見之不忘。
一日不見兮。思之如狂。
鳳飛翺翔兮。四海求凰。
無奈佳人兮。不在東牆。
張琴代語兮。聊寫微腸。
何時見許兮。慰我徬徨。
願言配德兮。攜手相將。
不得於飛兮。使我淪亡。
後世引用
《鳳求凰》在後世非常知名,許多文人小說、元雜劇和明清戲曲甚至是歌仔戲、京劇、崑劇都可以見到。其中最早出現在小說的是南朝宋劉義慶編纂的《世說新語》〈言語〉中,司馬昭取笑鄧艾口吃之事。
演奏版本
註釋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