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聯奎(1849年—1925年)又名星五,字文垣河南滎陽人。清末民初政治人物。[1]

生平

魏聯奎幼年家庭貧困,無錢上學,乃常在私塾旁聽。後受塾師王調元賞識,魏聯奎免費入學。後來,魏聯奎考入大梁書院。光緒八年(1882年),魏聯奎中舉人,光緒十二年(1886年)中進士。同年五月,著主事分部學習[2],歷任刑部主事、刑部左丞,任職30多年。後辭職回到家鄉,在鄭州居住。[1]

1913年,魏聯奎首倡併集資創建了「鄭州賈魯河水利公司」,興修水利。魏聯奎親自為徵購土地等事奔波。民眾因為相信風水,又不願意地塊遭到剖開,故徵地非常困難。魏聯奎給愛財者以大筆金錢,給愛名者以水利委員或股東稱號。經過3年,終於修成了水渠,名為「魏公渠」。[1]

魏聯奎還呼籲為靠近大運河的54個縣減漕。明朝至清朝,南方各省自大運河將糧食運往通縣抵達北京。後來因為距大運河較遠的州縣運糧困難,容易耽誤期限,經私下協商,乃委託靠近運河的54個縣代辦漕運。距大運河較遠的州縣每年給54個縣補貼。後來年深日久,54個縣的漕數成了定額,遠離運河的州縣也不再給補貼。清朝之後,漕數被折為銀子,並多次增加,近河54個縣民眾負擔沉重。1918年,魏聯奎聯絡河南省內外54個縣的人士籲請減漕,在北京、開封設「漕糧商榷會」,54個縣都派出代表參加。魏聯奎還在北京、開封奔走,多次咨請河南省政府、北京政府財政部核實漕數。3年之後,減漕獲得批准,其中河南省每年減漕達24萬餘兩銀子。[1]

晚年,魏聯奎住在山西省平陸縣岳家莊,讀書並教育子孫。1925年7月,魏聯奎病逝。[1]

著作

  • 《燹余詩集》
  • 《知行辯》
  • 《減漕錄》[1]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