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化寺位於中國山西省高平市陳區鎮王村,始建於末,初名清涼寺,宋改開化禪院,後又稱開化寺。2001年被列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快速預覽 開化寺,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 ...
開化寺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
地址山西省高平市
座標35.8703°N 113.037°E / 35.8703; 113.037
分類古建築
時代北宋至清
編號第五批第269項
認定時間2001年6月25日
關閉

歷史

開化寺創建於北齊武平二年(571年)。唐大愚禪師於山腰鑿穴建清涼蘭若寺。宋改稱開化禪寺。

建築

開化寺坐北朝南,包括主院和偏院,均為前後二進。主院沿中軸線依次為大悲閣(山門)、大雄寶殿、演法堂,兩側為筵賓舍、講肆堂、香積櫥、三大士殿、文昌帝君閣、聖賢殿、觀音閣、維摩淨室等建築。

其中大雄寶殿為宋代原構,始建於熙寧六年(1073年),完成於紹聖三年(1096年)。觀音閣為金代建築,建於皇統元年(1141年)。三大士殿(東配殿)及文昌帝君閣、聖賢閣(東、西角樓)建於元代[1]。大悲閣、筵賓舍、講肆堂、香積櫥為明清建築。余為原址復建[2]

大雄寶殿面闊三間,進深六椽,單檐歇山頂,檐柱上有「宋熙寧六年」題記。殿內三面有宋代壁畫。殿內梁架、斗拱上的彩繪尚存,是罕見的宋代彩繪。前檐柱頭為五鋪作,鋪作粗大,昂與耍頭都是銳利的批竹式。

觀音閣面闊三間,進深五椽,單檐懸山頂

壁畫

開化寺大雄寶殿內東、西、北三面滿繪宋代壁畫,共88.7平方米,是國內現存面積最大的北宋寺觀壁畫精品。根據畫工的榜題,確定為紹聖三年的作品。畫面採用敘事佈局,分為61個場面,人物眾多,情節連續,色彩豐富,畫面除了菩薩、金剛,還有漁翁、農夫各色人等、山水林木、亭台樓閣、船隻,展現北宋社會生活場景,被譽為「牆壁上的清明上河圖[3]

保護

2001年6月25日,開化寺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編號5-269[4]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