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婦女、家庭及社會發展部(馬來語:Kementerian Pembangunan Wanita, Keluarga dan Masyarakat,英語:Ministry of Women, Family and Community Development,簡稱KPWKM), 是馬來西亞政府轄下的一個部門,負責管理社會福利、兒童、女性、家庭、社區、老年、赤貧、露宿者、災害管理和身心障礙等事務。該部門擬定政策和方向以使國家達到性別平等、家庭發展和愛心社會的目標,同時也履行聯合國的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北京宣言。
馬來西亞政府機構 | |
---|---|
馬來西亞婦女、家庭及社會發展部 | |
Kementerian Pembangunan Wanita, Keluarga dan Masyarakat Ministry of Women, Family and Community Development | |
部門概要 | |
成立時間 | 2001年1月17日 |
前身機構 | 馬來西亞婦女及家庭發展部 |
機構類型 | 馬來西亞部門[*] |
機構駐地 | No. 55, Persiaran Perdana, Presint 4, 62100 W.P. Putrajaya |
僱員數目 | 7,888(2017年) |
年度預算額 | 1,976,910,100令吉(2017年) |
隸屬部長 | 婦女、家庭及社會發展部部長:麗娜·哈侖 |
隸屬副部長 | 婦女、家庭及社會發展部副部長:茜蒂再拉 |
機構首長 | 秘書長:羅斯麗娜拉澤米 副秘書長(運作):瓦伊特查拉 R. R. V. 蘇比雅 副秘書長(戰略):阿茲曼莫哈末尤索夫 |
上級部門 | 馬來西亞內閣 |
網站 | www |
備註 | |
馬來西亞婦女、家庭及社會發展部的Facebook專頁 | |
影像資料 | |
背景
馬來西亞第四任首相馬哈迪·穆罕默德為了提升國內婦女地位,在參加了於1995年由聯合國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舉辦的第四屆世界婦女大會後便成立一個專門為女性的部門,並於2001年1月17日正式成立[1]。第一任部長由來自巫統的莎麗扎加里爾擔任,該部門也被賦予權利專注在女性的發展[2],並於2001年2月15日擴展至家庭發展範圍,部門名稱也隨之更改[3][4]。到了2004年,該部門進一步擴展範圍,並包括社會福利和發展,而部門也隨之於2004年4月27日改名為現有名稱。[5]
此後,來自國陣馬華的黃燕燕與砂拉越土保黨的羅哈妮阿都卡琳皆曾擔任該部部長。2018年馬來西亞大選後,來自希盟公正黨的旺阿茲莎不僅擔任副首相,也於同年5月21日擔任該部部長[6],而時任雪蘭莪州議長楊巧雙也於7月2日宣誓為該部副部長。2020年馬來西亞政治危機後部長一職由國盟土著團結黨的麗娜·哈侖出任,其副手為馬來西亞伊斯蘭黨的茜蒂再拉。
組織架構
- 婦女、家庭及社會發展部部長
- 婦女、家庭及社會發展部副部長
- 秘書長
- 秘書長轄下官員
- 國家重點成果領域單位
- 企業傳播單位
- 法律諮詢單位
- 諮詢委員會秘書處
- 內部審計部門
- 誠信單位
- 副秘書長(運作)
- 信息管理組
- 發展組
- 管理服務組
- 帳戶組
- 人力資源管理組
- 財務組
- 副秘書長(戰略)
- 政策與戰略規劃組
- 國際關係組
- 戰略合作組
- 秘書長轄下官員
- 秘書長
- 婦女、家庭及社會發展部副部長
- 社會福利局(JKM)
- 婦女發展局(JPW)
- 國家人口及家庭發展局(LPPKN)
- 不結盟運動女性培訓學院(NIEW)
- 馬來西亞社會機構(ISM)
- 國家福利基金(YKNM)
- 馬來西亞咨商師局(LKM)
參見
- 馬來西亞婦女、家庭及社會發展部長
- 婦女權利
- 生育權
- 聯合國婦女地位委員會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