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德里自治區
西班牙第一级行政区划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西班牙第一级行政区划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馬德里自治區(西班牙語:Comunidad de Madrid,[komuniˈðað ðe maˈðɾið];英語:Community of Madrid,英語 /məˈdrɪd/;[3])是西班牙一個單省自治區,位於西班牙中部高原,與瓜達拉哈拉省、昆卡省、托萊多省(上列隸屬於卡斯蒂利亞-拉曼恰)、阿維拉省以及塞哥維亞省(上列隸屬於卡斯蒂利亞-萊昂)接壤。自治區首府為馬德里,同時也是其同名省份的省會、和西班牙的國都。自治區總面積8028平方公里[4],2017年總人口為6,507,184人[5],主要集中在馬德里市區。
馬德里自治區 Comunidad de Madrid | |
---|---|
西班牙自治區 | |
頌歌:"Himno de la Comunidad de Madrid" "Anthem of the Community of Madrid" | |
馬德里自治區於西班牙位置圖 | |
坐標:40°30′N 3°40′W | |
國家 | 西班牙 |
首都 | 馬德里 |
政府 | |
• 區長 | 伊莎貝爾·迪亞斯·阿尤索 |
• 立法機關 | Assembly of Madrid |
• 行政機關 | Government of the Community of Madrid |
面積 | |
• 總計 | 8,030.1 平方公里(3,100.4 平方英里) |
第12位 | |
人口(2019) | |
• 總計 | 6,661,949人 |
• 密度 | 829.62人/平方公里(2,148.7人/平方英里) |
• 排名 | 第3位 |
• 佔比 | 西班牙的14.2% |
居民稱謂 | Madrilenian • Madrilene madrileño • madrileña |
國內生產總值 (2018) | |
• 人均 | €34,916 ▲3.7%[1] |
ISO 3166-2 | ES-MD |
官方語言 | 西班牙語 |
取得自治第地位 | 1983年3月1日 |
人類發展指數 (2017) | 0.926[2] very high · 西班牙各自治區人類發展指數列表 |
眾議院席次 | 37 (總計350) |
參議院席次 | 11 (總計265) |
網站 | Comunidad de Madrid |
馬德里的詞源至今仍然未知。[6]一說公元十世紀穆斯林統治時期,阿拉伯人將如今馬德里自治區內的一個小鎮命名為Mayrit(المجريط)。這個阿拉伯單詞經過中世紀的演化變成了現在的形式,即Madrid。
馬德里自治區一帶自舊石器時代初期以來就曾有先民居住。這些原始居民主要活動於曼薩納雷斯河、哈拉馬河以及埃納雷斯河之間的山谷。考古學者在該地區發現了一些石器時代的鐘形容器「Ciempozuelos」,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970年至1470年間。[7]在伊比利亞半島羅馬化之前的公元前四世紀左右,凱爾特伊比利亞人曾居住在現在的馬德里附近。[8]
在羅馬帝國時代,馬德里地區成為了近西班牙行省的一部分。[9]它被幾條羅馬道路所環繞,附近的主要城市有Complutum[10](今埃納雷斯堡一帶)、蒂圖爾西亞[11]和Mantua(今比利亞曼塔一帶)[12]。
在西哥特王國統治時代,馬德里地區失去了往日的輝煌,人口變得分散。[13]半島的中心轉移至南部的托萊多,馬德里地區只是天主教托萊多總教區的一部分。
從公元九世紀開始,馬德里地區的重要性開始逐漸增加。[14]穆斯林在這個地區建造了不同的堡壘。之後在中世紀時期,這裏發生了多次戰爭。自從從穆斯林人手中奪回它以後,這裏就隸屬於卡斯蒂利亞王國。到了十六世紀,國王腓力二世將王國定都於馬德里。
之後,馬德里省(Provincia de Madrid)曾經是新卡斯蒂利亞,歷史上它與其它省份一起構成如今的卡斯蒂利亞-拉曼恰的一部分。由於它經濟和人口方面與其它省有巨大不同,而西班牙的首都又坐落於該區,政府遂於西班牙過渡時期結束後建立了這一單省的自治區。
自治條例於1983年3月1日通過。自此馬德里省就成為了自治區,並且更名為馬德里自治區。[15]
自它誕生之日起,已經選舉出五位自治區區長。他們分別是屬於西班牙工人社會黨的華金·萊吉那(1983年-1995年),屬於西班牙人民黨的阿爾伯特·路易茲-伽利亞爾東(1995年-2003年)、艾斯佩朗薩·阿基萊(2003年-2012年)、克里斯蒂娜·茜芬克思(女,2015年至2018年)和2018年5月上任的人民黨人安吉爾·加里多[16]。
紅色的背景代表了卡斯蒂利亞,七顆星意指大熊星座,每顆星的五個角象徵了與馬德里自治區接壤的五個省份(瓜達拉哈拉省、昆卡省、托萊多省、阿維拉省以及塞哥維亞省)。不過人們普遍將七顆星看作通往馬德里的七座大橋。[17][18]
馬德里自治區的邊界呈一個近似的等邊三角形狀,它的底邊在南部,北頂點正好處在索莫謝拉山。自治區位於中部高原,南部副高原的北邊,其北部和西部與塞哥維亞省(卡斯蒂利亞-萊昂自治區)及阿維拉省接壤,西部和南部與瓜達拉哈拉省、昆卡省、托萊多省(卡斯蒂利亞-拉曼恰自治區)接壤。
馬德里自治區處於南部副高原的北邊,地勢相當的平坦,平均海拔高度為650米。僅在其東南地區有一些不高的山峰和小型山谷。屬於中央山系的瓜達拉馬山脈和索莫謝拉山是自治區內的主要山區,位於東北部和北部。其中一些山峰都超過了2,000米,最高峰為佩尼亞拉拉峰,高達2,430米。
塔霍河流域流經馬德里自治區,因此區內的主要河流均為塔霍河的支流,其上游位於山區,中下游則為一些平原河流,直到最終匯入塔霍河。自治區內最重要的河流是從北向南流入塔霍河的哈拉馬河。它的右邊有洛索亞河、瓜達利克斯河和曼沙那雷斯河,左邊有從瓜達拉哈拉省來的埃納雷斯河和塔胡尼亞河。它們均為流量較小水位較高的河流。除此之外,瓜達拉馬河和阿爾韋奇河自山區向塔霍山谷流過自治區的最南端。
在柯本氣候分類法中,馬德里屬於地中海氣候。[19]冬季較冷,最低氣溫在8 °C以下,夜間霜凍頻繁,偶有降雪(一年三或四次)。夏季炎熱,七八月份平均氣溫超過24 °C,而最高氣溫常常突破35 °C。晝夜溫差大約為10 °C。在瓜達拉馬山脈的高處,氣溫要低很多,雨量也更充沛,冬季終日積雪並持續到春季中。
二十世紀開始,馬德里自治區的人口持續增長。1900年時自治區有775,034人,1920年1,067,637人,1950年1,926,311人,1970年3,761,348人,1991年4,947,555人,1996年5,022,289人(其中男性2,411,548人,女性2,610,741人),2001年5,423,384人。根據2005年1月1日的戶口登記,自治區的人口已經達到了5,921,066人。
自治區的人口增長速度超過了全國平均水平。大多數人口集中在自治區的省府及其周圍。由於馬德里從二十世紀五十年代開始就發展成了一個密集的工業中心,吸引了大批來自其它欠發達地區甚至國家的移民,這是致使該區域人口眾多的重要原因。
排名 | 市鎮 | 人口 | 排名 | 市鎮 | 人口 | |||||
---|---|---|---|---|---|---|---|---|---|---|
1 | 馬德里 | 3,182,981 | 11 | 拉斯羅薩斯-德馬德里 | 95,071 | |||||
2 | 莫斯托萊斯 | 206,589 | 12 | 聖塞瓦斯蒂安-德洛斯雷耶斯 | 86,707 | |||||
3 | 富恩拉夫拉達 | 194,669 | 13 | 波蘇埃洛-德阿拉爾孔 | 85,605 | |||||
4 | 埃納雷斯堡 | 194,310 | 14 | 里瓦斯-巴西亞馬德里德 | 83,767 | |||||
5 | 萊加內斯 | 187,720 | 15 | 科斯拉達 | 83,011 | |||||
6 | 赫塔費 | 178,288 | 16 | 巴爾德莫羅 | 73,976 | |||||
7 | 阿爾科孔 | 168,141 | 17 | 馬哈達翁達 | 71,299 | |||||
8 | 托雷洪-德阿爾多斯 | 128,013 | 18 | 科利亞多-比利亞爾瓦 | 62,152 | |||||
9 | 帕爾拉 | 125,898 | 19 | 阿蘭胡埃斯 | 58,213 | |||||
10 | 阿爾科文達斯 | 114,864 | 20 | 阿爾甘達-德爾雷伊 | 53,821 | |||||
來源: INE (2017年) |
馬德里自治區擁有一套完善的高速公路網,除放射網線路收費外其餘路線均免費。
馬德里是西班牙高速公路放射網的中心,從該店延伸出高速公路A-1,A-3,A-4和A-5,以及免費線路A-2和A-6。在這些公路的周圍形成了在首府輻射之外的城市核心。由於上述路段的交通問題嚴重,近來政府開始新建收費的輻射線路R-2,R-3,R-4和R5。A-6線路從離開自治區穿越瓜達拉馬山脈必經的瓜達拉瑪隧道段落開始收費,同時保留了瓜達拉瑪門和舊時的N-VI線供選擇。
除此之外免費的高速公路環線還有:市道M-30,國道M-40、M-50和自治道M-45。除了輻射線路外,建有聯接各環線的公路幹線M-21和M31。
其它的比較重要的公路有M-607,M-501,以及通往機場的M-11,M-12和M-13。
馬德里的地鐵網全長227公里,有12條線路與1條支線,236個車站,是全世界最密集與現代化的地鐵網之一。
馬德里自治區有十一條近郊鐵路(英語:Cercanías)覆蓋了首府以及自治區內的人口稠密區。近郊鐵路的一條鐵路線C-9經過瓜達拉馬山脈的山坡並穿過納瓦塞拉達山口和科特斯山口。除了這條線路外,近郊鐵路的所有線路都經過阿多查車站。
達爾戈(Talgo)列車的很多路線將自治區與西班牙其它地區連接起來。有三條「阿維」(西班牙語:ave)列車線路從首府出發通往西維爾、薩拉戈薩、萊利達和托萊多。
馬德里自治區內唯一的一座民用機場阿道弗·蘇亞雷斯馬德里-巴拉哈斯機場是全國最大的機場,同時也是國際上最重要的機場之一。自治區內其它的一些次重要的機場有四風機場(Cuatro Vientos)、葛達非機場(Getafe)和托萊宏機場(Torrejón)。
馬德里自治區內人均收入位居全國首位:2005年該自治區人均收入為27279歐元(超過全國平均水平31%)。位於其後的自治區分別為巴斯克、納華拉和加泰羅尼亞。如今馬德里自治區已經成為了整個西班牙經濟的發動機,以2005年4%的經濟增長率超過全國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三。它同時也是外商投資的首選地,2005年共吸引了佔全國34。3%的貿易額。2002年,馬德里在歐洲最繁榮地區的排名中位於第34位。
馬德里自治區是全國第二大工業圈,其國內生產總值也位居全國第二(17.5%)。在自治實施的頭十年裏,1986年至1989年的地區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較為平緩,平均為4.6%,而同期全國增長為4.7%。這主要是受到建築業的衝擊。
自治區人口中有27%從事工業生產,其中以冶金業(平多、阿卡拉·德·埃納雷斯)、鋼鐵冶煉(比利亞瓦爾德)、化學工業(舊科爾梅納爾)、交通運輸設備(比利亞瓦爾德、巴拉哈斯和赫塔費)以及民用方面的電力(科斯拉達、莫斯托萊斯)、飛機製造(赫塔費)、精密機械(馬德里)和高新技術為突出。2005年的失業率為6.63%。
馬德里是全國大多數企業及外企聚集的重地,同時又擁有為數眾多的新興科技公司,如因陀羅、西班牙電信、貝爾實驗室、微軟及IBM。其中IBM更是在2005年決定於馬德里建立一家面向整個歐洲、非洲和中東的分處。馬德里的博覽會IFEMA包括了歐洲很多重要的諸如SIMO、Fitur的展出。
阿道弗·蘇亞雷斯馬德里-巴拉哈斯機場T4和T4S車站設計新穎,運轉能力強大。它的落成,加固了其世界重要機場及連接歐洲和伊比利亞美洲之間大門的地位。
同西班牙其餘地區一樣,馬德里自治區內最受歡迎的體育運動自然也是足球。其中最著名的兩支球隊要數皇家馬德里隊和馬德里體育會。這兩支隊伍從很多年前開始就互為競爭對手,現在又同在西班牙甲級聯賽。還有一些比較重要的球隊,當屬如今也馳騁於西甲賽場的巴列卡諾閃電和基達菲。除了足球以外,在馬德里自治區內,籃球、自行車運動、摩托車運動、網球以及手球也相當流行。
馬德里自治區內共有十四家公共醫院。它們分佈於各市,其中馬德里有六家。同時全區還有十二所私立醫院。
馬德里自治區內的主要公共醫院分別是:
|
|
馬德里自治區內傳媒業發達。最主要的自動電視頻道是Telemadrid。該頻道所屬企業又於2005年開通試播了La otra。除此之外第7頻道和電波6台也較有名。區內有為數眾多的廣播電台,如電波馬德里。報刊雜誌更是數不勝數。
除了馬德里市以外,自治區內著名的景點還有:
|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