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美国海军将领(1794—1858)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馬修·卡爾布萊斯·貝里(英語:Matthew Calbraith Perry,1794年4月10日—1858年3月4日),或稱為貝里,美國海軍將領,因率領黑船打開鎖國時期的日本國門而聞名於世。
日本稱呼其為「伯理」或「彼理」,由於幕府方面的翻譯是荷蘭人的關係(由日語譯為荷蘭語,再由黑船上懂荷蘭語的船員譯為英語),當時的文件上寫的名字是荷蘭文風格發音的「培爾里」(ペルリ)
貝里出生在美國羅得島與普羅維登斯莊園州新港的一個海軍家庭。貝里是美國海軍上校克里斯多福·雷蒙德·貝里,和妻子莎拉所生的第三子。哥哥奧利弗·哈澤德·貝里也是海軍的知名將領。貝里本人也於1809年也加入海軍,1812年開始和兩個哥哥一起參加英美之間的1812年戰爭,1833年時任布魯克林海軍工廠的造船所長,1837年建造出美國海軍的第一條蒸汽船「富爾頓號」,同年晉升為海軍上校,1841年成為同海軍工廠的司令。貝里遵從海軍以蒸汽船為主力的強化政策,並且實行士官教育,被稱為「海軍的蒸汽船之父」。
1852年3月就任東印度艦隊的司令官,被授予「日本開國」的指令(但是禁止開砲)。同年11月帶着米勒德·菲爾莫爾總統的親筆信函從維吉尼亞州的諾福克港出航。以巡防艦密西西比號為旗艦,帶領其他三條船艦經由加那利群島→開普敦→新加坡→香港→琉球→小笠原群島,最後於1853年7月8日(嘉永6年六月三日)於浦賀(今神奈川縣橫須賀市)入港。7月14日(同年六月九日)應幕府的要求,從久里濱(今 神奈川縣橫須賀市)護衛貝里一行上陸,貝里轉交美國總統的親筆信給戶田氏榮及井戶弘道。至此貝里沒有和幕府具體作開國協議,僅有提出開國的要求,在測量幾天海灣後,幕府表示希望能給予考慮時間到明年再給予回答,接下來因為糧食等原因,艦隊先在琉球靠港。
1854年貝里再訪日本,3月31日強迫幕府簽訂《日美和親條約》,歸國途中在那霸停泊並與琉球締結《琉美修好條約》。
貝里此行曾在台灣基隆停泊約十日間,登陸勘查基隆煤礦,測量基隆港的港灣地勢。貝里返國後,提出報告力陳台灣適合作為美國的遠東貿易中繼站,台灣有如圍繞佛羅里達半島和猶加敦半島、制御墨西哥灣的古巴,主張加以佔領。但美國因南北戰爭,未處理貝里的提議[1]。
貝里晚年一直忙於為自己的日本冒險經歷著書立傳。1857年12月28日,著作完稿。他擔任的最後一個職位是Naval Efficiency Board。1858年3月4日,也就是卸任該職位才滿2天時,他就在紐約市去世了。他死前還在等待新的任命。他的死因是風濕熱(已經蔓延到心臟),還夾帶有因痛風和酗酒引起的併發症。[2]
他的遺體起初被安放在紐約市農場聖馬可堂的拱頂地下墓室。1866年3月21日,遺體又被轉移到位於羅得島州紐波特的島墓(Island Cemetery),和他1839年去世的女兒安娜合葬。[3]1873年,人們在其墓室的窗口旁立了一座大紀念碑。[4]
在日本神奈川縣橫須賀市的久里濱,有一座貝里公園。當年由貝里率領的黑船登船的地點,豎立了一座貝里登陸紀念碑,上有前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的親筆手書:「北米合衆國水師提督伯理上陸記念碑」。
在貝里公園裏,每年都有由民間組織的開國紀念活動,人稱「黑船祭」。在紀念表演活動中,當年的「入侵者」以英雄的姿態出現。
1853年7月8日於日本江戸灣浦賀沖出現由美國海軍將領貝里所率領之美國東印度艦隊4艘軍艦。日本人以「黑船」之名稱呼。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