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秉章(1793年—1867年),原名,37歲時改名秉章,字籲門,號儒齋廣東廣州府花縣人,後期政治家、軍事家、儒生、文學家、書法家、湘軍將領,官至封疆大吏、太子太保、四川總督,諡「文忠」。

Quick Facts 駱秉章, 爵位 ...
駱秉章
Thumb
清代學者像傳》第一集之《駱秉章像》,清葉衍蘭摹繪
大清光祿大夫太子太傅協辦大學士四川總督
爵位世襲一等輕車都尉
籍貫廣東省花縣
族裔漢族
字號籲門,號儒齋
諡號文忠
出生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
廣東省花縣
逝世同治六年(1867年)
四川省成都
出身
  • 道光十二年壬辰恩科進士出身
Close

生平

駱秉章父珝元,號誠齋。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三月十八日,駱秉章出生於廣東省花縣炭步鎮華嶺村。道光十二年(1832年)中進士,其座師穆彰阿,選翰林院庶吉士,散館授編修。道光二十年(1840年),受命稽察吏部銀庫,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任湖北按察使、道光三十年(1850年)由貴州布政使升任湖南巡撫。

咸豐二年(1852年)夏,太平軍入湖南,駱秉章率清兵拼死抵抗,並令用炮轟擊,其事未平,被革職留任。後以守長沙有功(太平軍圍攻八十餘日不能克,蕭朝貴亦死於此役)而復職。咸豐三年(1853年)支持曾國藩團練,又聘左宗棠為幕僚,事無巨細,皆聽之[1],左宗棠說:「所計畫無不立從。一切公文,畫諾而已,絕不檢校。」一時傳為佳話。

咸豐五年(1855),太平軍攻克武昌,湖北巡撫胡林翼向駱秉章求救。駱秉章派鮑超赴湖北,以彭玉麟繼其後。咸豐六年(1856),曾國藩告戒其弟曾國荃要「一聽駱中丞、左季兄之命,敕東則東,敕西則西!」潘祖蔭曾言:「楚軍之得力,由於駱秉章之調度有方,實由於左宗棠之運籌決勝」[2]。咸豐十一年(1861年)任四川總督,鎮壓雲南藍朝鼎領導的起義勢力,解綿州之圍,殺四萬餘人。賞加太子少保銜。

同治元年(1862年),駱秉章派重兵攏子守大渡河,斷石達開後路,石達開被圍於安順場,不忍全軍餓死,寫信給駱秉章,希望「宥我將士,請免誅戮」。駱佯稱答應,後將石達開俘虜,解至成都凌遲處死。同治四年(1865年),有眼病,力疾視事。同治六年(1867年)被任命為協辦大學士、四川總督,不久舊病復發,死於任所。追贈為太子太傅,諡號「文忠」。

遺跡

Thumb
駱秉章像

工書法,佛山市博物館藏有《楷書聯》,他在佛山園林建築撰有「群星草堂」匾額。駱特別是畫梅着稱

註釋

延伸閱讀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