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美國認知科學家(1927-2016)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馬文·李·明斯基(英語:Marvin Lee Minsky,1927年8月9日—2016年1月24日),生於美國紐約州紐約市,美國科學家,專長於認知科學與人工智能領域,麻省理工學院人工智能實驗室的創始人之一,著有幾部人工智能和哲學方面的作品。1969年,因為在人工智能領域的貢獻,獲得圖靈獎。
馬文·明斯基 Marvin Minsky | |
---|---|
出生 | Marvin Lee Minsky 1927年8月9日 美國紐約市 |
逝世 | 2016年1月24日 美國波士頓 | (88歲)
國籍 | 美國 |
別名 | 閔斯基 |
母校 | 菲臘斯學院 哈佛大學 普林斯頓大學 |
知名於 | 人工智能[3] 共軛焦顯微鏡[4] 無用機器[5] Triadex Muse 《感知器》[6] 《心智社會》[7] 《情感機器》[8] |
獎項 | 圖靈獎 (1969) 日本國際獎 (1990) IJCAI卓越研究獎 (1991) 富蘭克林獎章 (2001) BBVA基金會前沿知識獎(2013) |
網站 | web |
科學生涯 | |
研究領域 | 認知科學 |
機構 | 麻省理工學院 |
論文 | 神經模擬增強系統理論及其在腦模型問題中的應用(1954) |
博士導師 | 阿爾伯特·塔克[1][2] |
博士生 | 文路爾·布林 丹尼爾·G·博伯羅 尤金·查爾尼亞克 大衛·達勒普爾(David Dalrymple) 卡爾·希維特(Carl Hewitt) 史科特·法赫爾曼(Scott Fahlman) 丹尼爾·希利斯 班哲文·哥柏斯(Benjamin Kuipers) David Levitt 喬爾·莫塞斯(Joel Moses) 貝特拉姆·拉斐爾(Bertram Raphael) 傑拉德·傑伊·薩斯曼 伊凡·蘇澤蘭 柏德烈·溫斯頓(Patrick Winston)[1] |
施影響於 | David Waltz |
生於猶太人家庭中,高中就讀菲臘斯學院。高中畢業後,在1944年至1945年間,服役於美國海軍,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1950年於哈佛大學獲得數學學士學位,1954年於普林斯頓大學獲得數學博士學位。自1958年起在麻省理工學院任教,擔任東芝媒體藝術與科學教授(Toshiba Professor of Media Arts and Sciences)、麻省理工學院電子工程與電腦科學教授,直到他過世為止。
他有數項發明,如1957年發表的共聚焦顯微鏡,1963年發表的頭戴式顯示器。他與西摩爾·派普特共同發展了第一個以Logo語言建構的機械人,命名為海龜(Turtle)。1951年,他設計並建構了第一部能自我學習的類神經網絡機器,SNARC。1952年,他發明會自行關閉電源的無用機器(Useless Machine)[9]
1956年,他與約翰·麥卡錫組織了達特茅斯會議,在這場會議中,人工智能的概念被提出,在之後形成了一個新的學門。在麻省理工學院,他與約翰·麥卡錫共同創立了人工智能研究室(MIT電腦科學與人工智能實驗室的前身)。
閔斯基奠定了類神經網絡的研究基礎。
2016年1月24日,明斯基因腦內出血病逝,享壽88歲[10]。
明斯基曾獲得多項榮譽。他是美國工程院和美國科學院院士,於1969年獲得圖靈獎,1990年獲得日本國際獎,1991年獲得IJCAI卓越研究獎,2001年獲得富蘭克林獎章(Benjamin Franklin Medal)。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