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加爾文主義預定論(英語:Calvinistic doctrine of predestination)是加爾文主義神學理論體系的中心理論和加爾文主義者的主要信念。《西敏斯特信仰信條》宣稱,上帝「自由不變地預定了將來所要發生的一切」[1]。加爾文主義者相信上帝在創世以前揀選了祂要拯救的人,使被揀選者最終進入神的國;他們同時相信上帝不予拯救的其餘人將下地獄。
加爾文主義者將其「預定論」適用於其救贖論,認為上帝以其恩典指定某些人得救的永恆命運,而留下其餘的人為他們自己的罪甚至人類的原罪得到永恆的詛咒。但其中仍有差異,前者稱「無條件的揀選」, 後者稱「遺棄」。加爾文主義認為,一個人必須被上帝所預定,蒙有效的呼召(更新/重生)而得到神賜給他的信心,然後才會願意相信耶穌基督,或者說想要去被稱義都是預先命定。加爾文亦認為預定論和自由意志互不矛盾,兩者同時為因果,是並行不悖、相輔相成的。
加爾文主義神學的創始人約翰·加爾文認為「選民」永遠不會失去他們得到的救恩,並且會從他們自己的行為知道自己將會得救,所以這上帝預定的人在社會上必負擔重責大任,在工作上有傑出表現,他知道自己在世間上榮耀,是天命,因為他是上帝註定的那個人。
在教會發展中,救恩論是主要的辯論話題,正確的救恩論是建立在聖經真理基礎上的,於是歷代很多神學家在此問題上不斷爭論,為保全耶穌基督救恩的真理,甚至不惜教會分裂。[來源請求]
基督信仰創立之初,保羅就受聖靈指示,在以弗所書(第一章4~6節)中寫下:「就如神從創立世界以前,在基督里揀選了我們,使我們在他面前成為聖潔,無有瑕疵。又因愛我們,就按着自己意旨所喜悅的,預定我們,借着耶穌基督得兒子的名分,使他榮耀的恩典得着稱讚。這恩典是他在愛子裏所賜給我們的。」[2]。《哥林多前書》(第十二章第三節):「所以我告訴你們,被神的靈感動的,沒有說耶穌是可咒詛的。若不是被聖靈感動的,也沒有能說耶穌是主的。」[3]說明是神(聖靈)讓人說出「耶穌是主」,而只有承認耶穌是主的才能得救(約翰福音第3章第16節),因此很清楚地說明了神的主動揀選。
再後來的教會中,有關救恩論的問題爆發出來,奧古斯丁與貝拉基的思想爭鋒相對。貝拉基認為:人類沒有原罪、人可以靠努力而全善、強調道德律,也就是說貝拉基認為人可以靠行為得救。而奧古斯丁認為:肯定原罪、人性完全的敗壞、人自己沒有行善能力,也就是人沒有自我救贖的能力,完全靠着上帝的恩典。這場爭論在那時代的教會上影響深遠,總的來說,貝拉基主義被定為異端。最後教皇英諾森一世把貝拉基和色勒斯丟都逐出了教會。東羅馬帝國皇帝狄奧多西二世在公元430年也把貝拉基主義者從東帝國驅趕出去,這種異端被431年召開的以弗所會議和529年召開的第二次奧蘭治會議反覆定罪。事實上,奧蘭治會議甚至也譴責了半貝拉基主義,半貝拉基主義認為恩典是必要的,但是人的意志原本上是自由的,可以選擇是否與神所賜下的恩典配合。[4]
宗教改革時期,慈運理、加爾文和約翰·諾克斯等神學家發展了歸正神學。這段時期有關預定論的話題主要在於阿米念主義和歸正神學之間。
現今,不少教會為了迎合世俗的所謂「人本主義精神」,教會強調人本,對神的主權有所忽視,認為加爾文主義是「陳詞濫調」。這樣的現象又引起了爭論,不少傳道人對此現象加以指責。[來源請求]
著名傳道人司布真論道預定論時說:「加爾文所傳講的,奧古斯丁傳講過,保羅傳講過,也就是我今天必須傳講的,不然我就是愧對自己的良心,愧對我的上帝了。我不能修改真理,我也不知什麼叫作『去掉稜角』。約翰·諾克斯的福音就是我的福音;那響徹蘇格蘭大地的,今天也必要再一次響徹英格蘭上空。」[5]
1646年完成的《西敏斯特信仰信條》第三章聲稱:
有不少教派對加爾文主義預定論有所批評。
路德宗一向拒絕加爾文主義的「預定受罰論」,認信文獻《協同書》摘要清楚指出,加爾文此教導是「褻瀆上帝而且可怕的錯誤」[6]。他們認為,聖經已經清楚教導上帝不願一人沉淪,乃願人人都悔改得拯救。(彼得後書3:9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提摩太前書2:4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7][8][9][10]
普救論認為,上帝要拯救全世界,耶穌是為全人類死的,所有人都會得救,包括許多沒有信耶穌就死掉的人也會得救[11][12]。這種觀點既然相信耶穌會拯救全人類,自然也無所謂「預定」與「不預定」,故有反對加爾文主義預定論之嫌。支持加爾文主義預定論的神學家則認為這明顯與聖經中大量描述的眾多不信的人下地獄的經文衝突,如啟示錄二十一章八節、啟示錄二十章十四節、馬太福音十章二十八節、馬太福音五章三十節、馬太福音十三章四十至四十二節、二十五章三十一、四十一、四十五、四十六節等等,且詩篇三十七篇十節、二十節明確指出惡人要滅亡,並不是像普救論者說得那樣「全人類都得救」。
對於救恩,天主教會與阿民念主義者一樣,認為救恩能夠失去。天主教會相信「任何大罪都能使人喪失稱義之恩;能夠重新得着:借着告解聖事。所以要堅持到底,直到最後一口氣,因沒有必然把握」[13]。在某種意義上,這種觀點婉轉地否認了預定論。[來源請求]而反對這種觀點的教派則認為《約翰福音》第10章第27至29句是指救恩不能失去[14],《約翰一書》第5章第13句是指信徒可以知道自己被揀選有着永生的把握。[15]
基督教各教派、教會及其代表人士對爭議性的加爾文主義預定論的態度不同,在下面列出。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