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蕩火葬墓群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順蕩火葬墓群,又稱雲龍順蕩村大慈寺火葬墓群,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雲龍縣順蕩村南面的大慈寺東側、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

快速預覽 順蕩火葬墓群,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 ...
順蕩火葬墓群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
地址雲南省大理州雲龍縣
座標26°16′37.16″N 99°22′44.72″E
分類古墓葬
時代
編號7-0664
認定時間2013年3月5日
Thumb
關閉

特點

現存火葬墓近千冢,總面積約15000平方米,是元朝末期至明朝中期當地白族的墓葬。墓葬坐西朝東橫向排列,一般由墓體、墓坑、石條標誌、墓碑或經幢組成。墓坑用石塊砌成圓形、方形兩種,有正、側兩室。正室安放骨灰罐,骨灰罐多為白色素面土瓷罐,隨葬品有玉環銅劍等。側室安放碗、瓶等器皿,墓體一般用石塊砌成圓形小台,上豎碑或經幢。目前保存有完整的梵文碑92通(其中包括經幢7通)[2]。碑文大多用梵文,刻有《佛說陀羅尼集經》、《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等。只有一塊刻有明成化二年的銘文是用漢文篆書。碑額刻有佛像,有字和雷雲紋作裝飾。碑大小不等,大者通長1.03米,寬38厘米;小者通長24厘米,寬14厘米。經幢為四方形,三級,頂為圓形寶頂,座為圓狀蓮花盤,幢體刻有佛像圖案,經文及死者姓名和立幢年月等。順蕩火葬墓群對研究白族的佛教歷史有着重要價值[3]

保護

1987年,雲龍縣人民政府認定順蕩火葬墓群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被認定為大理州級文物保護單位。2003年,雲南省人民政府公佈其為雲南省級文物保護單位[4]。2013年3月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認定其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

2016年7月,雲龍縣順蕩火葬墓群三塊墓碑被盜掘。2017年11月,這三塊梵文墓碑被追回,四名犯罪嫌疑人被抓獲[6][7]

參考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