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顧錫疇(1585年—1646年),字九疇,號瑞屏,南直隸蘇州府崑山縣(今江蘇省崑山市)人,明末政治人物,萬曆己未進士。弘光時任禮部尚書。隆武時,加太子太師東閣大學士。因欲彈劾總兵賀君堯被殺。
顧錫疇十三歲時,以諸生身份參加應天府鄉試,魏國公徐弘基將女兒許配給他。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中式順天鄉試第二名[1][2]。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聯捷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授檢討。天啟四年(1624年),與給事中董承業為福建鄉試主考,取中五經奇才顏茂猷。魏忠賢黨羽指責他們是東林黨人,兩人一起降職。最後,被削奪官籍[3]。
崇禎初,得崇禎帝召見,官復原職。升任國子監祭酒。他奏請恢復積分法,禮官阻撓不予施行。顧錫疇又申訴此事,並請求選擇監生擔任州縣長官。此後,奏請訂正陪祭祀者的位次,擔當國子博士的進士能參與考核、錄用。崇禎帝均同意。之後他母喪回鄉,並請求不再出仕。喪期滿後,起用為少詹事,晉升詹事,加封禮部左侍郎,負責部中事務。皇帝曾經召見他面商國事,詢問理財用人的問題。顧錫疇告退後,陳述了用人方面的五點失誤,稱:「考察選官沒有法度,文網太嚴峻,議論太多,太拘泥於資格,對人沒有鼓勵效果。請使先用人的地方清正源流。精心鑑別,依照才能任用,這是好處一。赦免小過失而不完全廢棄,這是好處二。減少議論而專門責其成事效率,這是好處三。選擇奇異人材而不拘泥於平常規章,這是好處四。積極獎勵而寬緩督察、責備,這是好處五。」最後極力陳述耗靡錢財的弊端,仍然歸其根源在於用人。皇帝對他的奏疏稱好[4]。
楊嗣昌奏疏請求招撫流寇,其中有「樂天者保天下」和「善戰者服上刑」的話。顧錫疇爭辯,稱這是諸侯間交戰的事情,引用不合倫理,與楊嗣昌互相攻擊。楊嗣昌當時主持政務,諸位言官都攻擊他,楊嗣昌很懷疑顧錫疇所為。遇上駙馬都尉王籨犯罪,顧錫疇準備從輕發落,楊嗣昌藉機攻擊,便削奪了他的官籍。崇禎十五年,朝廷大臣交相舉薦,皇帝召他回朝。御史曹溶、給事中黃雲師又稱不應該任用他。皇帝不聽,任命他為南京禮部左侍郎[5]。
甲申國難後,福王朱由崧立位,顧錫疇升任本部尚書。福王尊奉福恭王為恭皇帝,準備商議廟祀,顧錫疇奏請另外設立專門的廟宇。不久,請求增補建文帝的廟祀諡號、明景帝的廟號和建文朝忠臣的贈封與諡號,均獲准施行。東平伯劉澤清稱:「宋高宗在南京即位,靖康二年五月即改建炎紀元,以遵從民望。我請求從今年五月改為弘光紀元。」顧錫疇明確地說詔令已經頒佈,不能追悔更改,方才作罷。當時確定大行皇帝的廟號為思宗,忻城伯趙之龍稱「思」不是美稱,引經據典核證,顧錫疇也認為如此,上奏請求更改。大學士高弘圖因為前面提議極力堅持,於是事情擱置。溫體仁去世,特諡文忠,而文震孟、羅喻義、姚希孟、呂維祺都沒有獲得諡號。顧錫疇稱:「溫體仁得皇上信任,行使政令最為專橫而且長久,他對先帝所負的罪大且深重,請求將文忠諡號,或者刪削或者更改,而增補文震孟等大臣的諡號,使普天下獎懲有度。」答覆可以。於是增補諸臣的諡號,剝奪了溫體仁諡號。吏部尚書張慎言離職,頂替的徐石麒沒有到任,朱由崧命令顧錫疇負責事務。當時馬士英掌握國政,顧錫疇一向與他不和。給事中章正宸、熊汝霖彈劾他,於是他請求到南海祭祀而離去。弘光元年(1645年)春,御史張孫振極力頌揚溫體仁的功績,請求恢復他原來的諡號。便勒令顧錫疇退休[6]。
五月,清軍破南京,崑山也被攻佔。顧錫疇的正遭父喪,由小路赴福建。唐王命令他就任原職,他極力推辭,在溫州江心寺寓居。總兵賀君堯鞭撻侮辱諸生,顧錫疇準備彈劾,被賀君堯乘夜色派人殺害,屍體投入江中。溫州人尋找多日,方得收葬[7]。
顧錫疇博通經史,以時文著名。著有《文匯稿》《典禮奏疏》《大學通考》等。編有《綱鑑正史約》《秦漢鴻文》等。曾刊刻《迪吉錄》《四大家文選》。
曾祖顧夢羽,官蘄州府知府;祖父顧允元,萬曆十四年(1586年)進士,福建甌寧縣知縣。父顧天敘,萬曆舉人,知鉛山縣,補元城縣。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