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免疫球蛋白療法(英語:immunoglobulin therapy)是使用混合的抗體(正常人類免疫球蛋白)來治療多種身體的健康狀況。[13][14]這些狀況有原發性免疫缺陷、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慢性發炎脫髓鞘多發性神經病變、川崎氏病、某些愛滋病和麻疹、格林-巴利症候群等,以及當無法取得更具針對性的免疫球蛋白時,用以替代治療這類感染。[13]
給藥方式有肌肉注射、靜脈注射或是皮下注射。[13]用藥後的效力可維持數週。[14]
用藥後常見的副作用有注射部位疼痛、肌肉痛和過敏反應。[13]嚴重的副作用有腎臟問題、過敏性休克、血栓和溶血反應。[13]不建議某些免疫球蛋白A缺乏症患者使用。[13]個體於懷孕期間使用對於胎兒似乎相對安全。[13]人類免疫球蛋白由血漿製成。[13]此藥物含有多種對抗病毒的抗體。[14]
人類免疫球蛋白療法首次出現於1930年代,而用於靜脈注射的製劑於1981年在美國獲准用於醫療用途,[15]且已列入世界衛生組織基本藥物標準清單之中。[16][17]此藥物的每種製劑均略有不同。[14]市面上有許多特定的免疫球蛋白製劑,包括針對乙型肝炎、狂犬病、破傷風、水痘感染和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製劑。[14]
醫療用途
免疫球蛋白療法用於治療多種疾病,其中許多涉及個體的抗體產生能力降低或是喪失 - 包括多種抗體完全缺失,免疫球蛋白G缺乏症(通常涉及免疫球蛋白G2或免疫球蛋白G3),還有抗體數量在正常範圍內,但品質不足的疾病(而無法像正常情況下對抗原做出反應,導致感染率或感染嚴重程度升高)。在此類情況下,使用此類藥物可增加個體擁有的免疫球蛋白G的數量/品質,賦予其以被動方式抵抗感染的能力。免疫球蛋白療法也用於治療許多其他疾病,包括許多自體免疫性疾病(例如皮肌炎),以減輕症狀的嚴重程度。免疫球蛋白療法也用於某些繼發性免疫抑制的治療,例如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IV)、某些自體免疫性疾病(如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和川崎氏病)、某些神經系統疾病(多灶性運動神經病、僵人症候群、多發性硬化症和重症肌無力)、某些急性感染以及器官移植的一些併發症。[18]
免疫球蛋白療法在某些急性感染病例中特別有用,例如兒童HIV感染,並且也被認為是某些自體免疫性疾病(如格林-巴利症候群)的標準治療方法。[19][20]由於大量生產免疫球蛋白有其困難,加上需求量龐大,導致全球免疫球蛋白短缺日益嚴重,因而導致使用限制和配給出現。[21]
副作用
雖然免疫球蛋白經常被長期使用,且普遍認為屬於安全,但此種療法可能產生嚴重的局部和全身性不良反應。皮下注射給藥的全身和局部風險都較靜脈注射為低(透明質酸酶輔助的皮下注射較傳統皮下注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高,但不良反應發生率仍較靜脈注射為低)。
嬰兒、兒童[22]和成人使用免疫球蛋白的嚴重副作用有胸部不適或疼痛、心肌梗塞、心跳過速、低血鈉症、溶血反應、溶血性貧血、血栓形成、肝炎、過敏性休克、背痛、無菌性腦膜炎、急性腎損傷、低血鉀性腎病、肺栓塞和輸血相關急性肺損傷。[23]即使在製備免疫球蛋白製劑時已採預防措施,此種療法也仍有很小的機會將病毒傳播給用藥者。[23]一些免疫球蛋白溶液還含有同種血凝素(isohemagglutinin),在罕見情況下,同種血凝素會觸發吞噬作用,而導致溶血反應(受到同種血凝素標記的紅血球被免疫系統識別為異物,而遭吞噬)。[24]
長期以來,人們已知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會導致新生兒[25]和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患者出現周圍血嗜中性白血球計數下降(即嗜中性白血球低下),並在48小時內自行消退,無併發症。[26]可能的致病機制包括由於抗嗜中性白血球抗體導致的細胞凋亡/細胞死亡,伴有或不伴有嗜中性白血球遷移到血液循環外的儲存池。[27]
免疫球蛋白療法會干擾身體對減毒疫苗(如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MMR)產生正常免疫反應的能力,干擾時間可長達一年,[23]可能導致血糖水平假性升高,[23]並會干擾常用於診斷特定感染的許多基於免疫球蛋白G的測定結果。[28]
給藥途徑
自1952年免疫球蛋白療法被發現後,每週經肌肉注射免疫球蛋白(IMIg)是標準做法(到1980年代大部分由靜脈注射(IVIg)取代)。[29][30]
靜脈注射製劑在1980年代受到批准。靜脈注射可提供足夠數量的免疫球蛋白以達臨床療效,但此法仍有相當高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添加穩定劑可將不良反應降低)。[29]
皮下注射給藥途徑最早從1980年開始,[31]但多年來被認為是次要選擇,通常只在個體周邊靜脈通路不再可能或無法耐受時才考慮。[29]
雖然靜脈注射多年來一直是免疫球蛋白療法的首選途徑,但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在2006年批准第一個專為皮下注射使用的免疫球蛋白製劑。[29]
高免疫球蛋白
高免疫血清和血漿含有大量抗體,抗體含量之所以如此之高,是因為個體曾從疾病中恢復,[32]或接受過反覆免疫刺激的結果。[33]高免疫血漿用於獸醫學,[34]且高免疫血漿衍生物用於治療蛇咬傷。[35]有科學家假設高免疫血清可能是有效治療薩伊伊波拉病毒感染的療法。[36]
作用機制
對於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如何抑制有害炎症反應目前並沒有明確定論,但普遍認為和抑制Fc受體有關[37][38],然而實際上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的初始靶是什麼仍然不清楚。它可能是注射後,通過多個步驟在病人體內形成免疫複合物來發揮作用的[39]。一旦這些免疫複合物形成,將會參與激活樹狀細胞上Fc受體的過程[40]。而樹狀細胞會間接地引起抗炎反應,以降低自體免疫疾病或者炎症症狀的嚴重程度。
此外,捐獻者的抗體可能會直接與宿主血液中不正常的抗體結合,促進這類抗體的消除。又或者大量的抗體可能會刺激補體系統,導致加速清除抗體,包括有害的抗體。它還會封閉免疫細胞(巨噬細胞)的抗體受體,因此降低了這些細胞引起的損害,或者調理其吞噬作用。除此以外,它還會通過與T細胞、B細胞和單核球細胞膜上受體的互作用,來調理其免疫應答,以誘導免疫系統對自身細胞的容忍度[41]。
近期的報告指出,對T細胞應用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會導致其與小膠質細胞的配合能力降低。在這兩者的供養環境中使用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的實驗結果顯示,腫瘤壞死因子α及白細胞介素10的水平都下降了。這增加了人們對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在中樞神經系統自體免疫疾病所引起的炎症反應中的作用的理解[42]。
注意事項
- 這是一種G型抗體,因此對於需要A型抗體保護的周邊組織,如眼、肺、消化系統以及泌尿系統等,是不能夠提供完整的保護的;
- 伴性遺傳無丙種球蛋白血症的病人對全身型過敏反應這種最強烈的副作用是免疫的,因為他們沒有任何抗體對治療藥物產生反應。對於A型抗體水平低下的患者來說,出現全身型過敏反應的風險會較高,因為他們其實是可以產生某些類型的抗體的;
- 如果副作用重新出現,建議減緩注射頻率以及減少劑量。此外也建議更換其它牌子的製劑,因為某些人會對特定品牌的製劑產生過敏反應;
- 如果病人是糖尿病患者,則需要考慮使用的溶劑,因為某些溶劑含有高濃度的糖類,如葡萄糖和麥芽糖;
- 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對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類產品的指引中要求產品必須:
- 它還可被用於調節免疫系統,並顯示出對自體免疫疾病有效,如:復發緩解型多發性硬化病、重症肌無力、天疱瘡、多發性肌炎、皮肌炎、韋格納肉芽腫以及嗜伊紅性肉芽腫多發性血管炎等;
- 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可以用於孕婦;
- 可用於原因不明的習慣性流產,但其療效存有爭議;
- 該藥物價格一直保持在每克75美元左右(當用量為每千克體重需要2克時,對於體重為100千克的病人來說需要花費約1萬5千美元);
劑量
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的劑量和具體使用場景有關。對於原發性免疫系統功能紊亂,需要每3至4星期按照每千克體重給藥100到400毫克。而對於神經疾病和自體免疫疾病,則需要按照每千克體重給藥2克,連續6個月每月注射5天,然後改成前一種方案的劑量。
- 同種異體骨髓移植
- 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
- 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 兒科愛滋病
- 原發性免疫缺陷
- 川崎病
- 慢性發炎脫髓鞘多發性神經病變(僅Talecris製造的"Gamunex"牌藥品於2008年根據美國罕見病藥物法律條款被批准應用於此病)
- 腎移植(在受供方高抗體或者與捐獻者ABO不相容的情況下)
2004年,FDA批准了Cedars-Sinai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療法,該療法可以成功清除腎移植受供方血液中約90%-95%的抗體,因而可以接收從任意ABO血型和組織匹配情況的健康供體取出的腎臟並存活。
- 自閉症
- 毛細血管滲漏症候群
- 慢性疲勞綜合症
- 偽膜性結腸炎
- 皮肌炎和多發性肌炎
- 瀰漫性毒性甲狀腺腫所引起的眼征
- 格林-巴利綜合症
- 肌肉萎縮症
- 包涵體肌炎
- 不孕
- 藍伯-伊頓肌無力症候群
- 紅斑性狼瘡
- 多灶性運動神經病
- 多發性硬化症
- 重症肌無力
- 新生兒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 細小病毒B19
- 天疱瘡
- 輸血後紫癜
- 腎移植排斥反應
- 自發性流產
- 乾燥綜合症
- 僵人綜合症
- 腫瘤伴隨性眼球震顫-肌陣攣症候群(paraneoplastic opsoclonus-myoclonus)
- 嚴重敗血症和敗血性休克的危重成年人[43]
- 中毒性表皮壞死松解症(TEN)
- 在B細胞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和多發性骨髓瘤,以及許多罕見的免疫球蛋白合成缺陷疾病中(例如伴性遺傳無丙種球蛋白血症和X染色體性無丙種球蛋白血症),通過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來保持病患的免疫球蛋白水平,以避免感染。
社會與文化
在英國,一劑的費用在11.20英鎊到1,200.00英鎊之間(根據種類和劑量而定,由國民保健署(NHS) 負擔)。[14]在美國,一劑抗毒液血清可能要花費數千美元。[44]
由於免疫球蛋白是生物製劑,各種品牌之間不一定可互換使用,在更換品牌時必須謹慎。[45]靜脈注射製劑的品牌名稱有Flebogamma、Gamunex、Privigen、Octagam和Gammagard等,而皮下注射製劑的品牌名稱有Cutaquig、Cuvitru、HyQvia、Hizentra、[46][47][48]Gamunex-C和Gammaked等。[49]
美國是少數允許付費給血漿捐贈者的國家之一,因此成為全球血漿衍生藥品(包括免疫球蛋白)的主要供應國,歐盟用量中有超過50%來自美國。[50] 然而,歐洲聯盟執行委員會基於道德和安全考量,主張不應付費給血漿捐贈者。但研究顯示,完全依賴自願捐贈的血漿可能導致免疫球蛋白短缺,迫使歐盟成員國不得不向實施血漿捐贈補償制度的國家進口相關產品。。[50]
澳大利亞也是實施自願捐血(不支付費用)的國家,為應對不斷增長的需求,並降低本地生產免疫球蛋白不足現象,已經實施多項計劃,包括首次捐血者採用的是血漿捐贈、更優良的捐贈流程、設立血漿捐贈中心以及鼓勵現有的捐血者考慮僅捐贈血漿。[51]
研究
一項小型人體臨床試驗的實驗結果,顯示免疫球蛋白可能減慢[阿茲海默症]]的進展速度。但在隨後的第三期臨床試驗中,並未發現此益處。[52][53][54]美國於2020年5月批准一項關於高濃度靜脈免疫球蛋白療法對重症COVID-19的療效和安全性的第三期臨床試驗。[55]在蠍子蜇傷[56]和蛇咬傷[57]的抗毒液血清臨床試驗中,異源免疫球蛋白衍生物的療效已取得證實。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