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雅浦島石幣 (Rai Stones)是原始貨幣之一,產自雅浦島。約在西元前2000年,雅浦島是一個位於太平洋人口只有約10000人的小島。島上的原住民使用一種巨大石幣作為流通貨幣。由於當地不出產金屬,於是石頭便成為當地重要的資源,並發展出以石頭充當交易媒介的貿易模式。當地人稱這種石幣為費(Fei)。

Thumb
一塊巨大的雅浦島石幣

外觀

大小

直徑大小由1到12碼不等,小的直徑約30公分,大的可以大到直徑3公尺(厚約50公分,重達四噸)。石幣越大,質地越好,該石幣所代表的價值便越高。但石幣的價值不僅在於它的大小重量或是雕刻工藝上的展現,還包含了運送途中有多麼艱難,或這塊石幣是由某位有名的水手所運送的,像這些背後的故事都可以增加該石幣的價值。石幣中間有一個孔,方便插入杆作搬運之用。當一宗涉及的費很大的交易結束,受石幣重量所限,這些費並不用搬離前所有者的家,而是在費上作標記表示所有權已經易手。只要大家認可這石幣的所有權誰屬,便承認了財富的轉移。

花紋

這種石幣被磨得十分光滑,上面佈滿了許多美麗奇特的圖案。石幣是用一種石灰岩礦物,即一種霰石鑿制而成的。上面有着很多花紋,這些圖案不僅精美,而且紋路很複雜,又很規整,每塊石幣上的花紋都是一模一樣的,好似同一個模子澆出來的。

關於花紋來源的討論

有人認為石幣上的花紋,是散石在地下埋藏時被泥土中的類物質腐蝕而成,造幣時選擇後保存下來的,但這些石幣上的花紋都是一模一樣的,天然形成沒有那麼巧的條件。也有人認為,那是土著用金剛石刻刀一條條地刻出來的,但這個意見遭到了否定,因為貨幣數量之大,不容許慢條斯理地去一個個雕刻。也有人認為,那些花紋是工匠們用某種酸液腐蝕成的。

Thumb
中間穿木棍的石幣

歷史

雅浦島本地並不出產製造石幣用的石灰石,當地人到帕勞等地將石材用獨木舟等運回家鄉,再將其進一步加工成石幣。許多石頭在渡海過程中就石沉大海,能流傳下來的很稀少。根據當地傳說,5百至6百年前一支探險隊到達帕勞並帶回了圓孔石灰石,因其非常珍貴,當地人便將其當做以物換物的中介。[1]20世紀之後,隨着外來經濟的入侵,當地人不再像之前那麼依賴石幣進行貿易。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駐紮此地的日本守軍將其打碎鋪路,毀壞了不少石幣。如今,由於旅遊業的發展和經濟全球化,當地人更願意用美元等貨幣同遊客交易,使用石幣的傳統漸漸消失。[2]

對於石幣作為貨幣的職能的論證

購買力

島上的居民十分信任石幣內含的購買力,居民擁有石幣的數量和大小代表了財富的多寡。島上有一戶人家,他祖先曾得一巨大且質地佳的石幣,但由於運回雅浦島的途中遇上海難而石沉大海,但當地的居民皆同意雖然眼前看不到石幣,石幣肯定還在海底,石幣的購買力並不會因為石幣所處的地點而有所下降,所以這戶人家仍儲存了石幣代表的價值,得到了該費所代表的財富。

可分割性

此外,石幣亦能分成若干單位。雅浦島的石幣並不是統一的大小,是由1到12碼不等,費體積的大小,代表着價值的大小,雖然其計算單位比較粗糙,而且缺乏準確度,但從居民擁有多少大石幣和小石幣便能計算出他財富的多少。交易時亦會要求以不同大小、數量的石幣支付,可算是具備了作為交易的單位元的貨幣職能。

結論

在缺乏金屬擔當金屬貨幣情況下,石幣應用於當地商品交換之中。透過石幣,交易能分成「買」和「賣」兩部份。然而,石幣缺乏作為交易媒介最重要的流動性,如果交易所涉及的費太大,石幣是不會從前所有者搬運到新的擁有者手上,亦即並不是一手交貨,一手交錢的交易,只是在石幣上留下標記註明所有者是誰,石幣擁有者的變動因此很容易做成交易上的混亂。事實上,石幣在雅浦島上比較是一種財富地位的象徵,大於用作交易用途,故雖然石幣具備貨幣的特質,帶有購買力,具備了作為交易的單位元的職能,並能用作交易的媒介,但由於不方便攜帶且缺乏高的流動性,故石幣是一種發展不完全的貨幣。

石幣的運作原理和區塊鏈類似,有些人稱它是世上最古老的區塊鏈。[3]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