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馬林堡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阿馬林堡宮(丹麥語:Amalienborg,寬式IPA:/aˈmaːˀliə̯nbɔːˀʀ/)是丹麥王室的冬宮,位於丹麥哥本哈根。包括四座獨立的古典宮殿有洛可可式內部及八邊形廣場。(Amalienborg Slotsplads),被認為是丹麥最偉大的洛可可式建築之一。[1][2][3][4]
阿馬林堡宮 | |
---|---|
詞源 | Sophie Amalienborg[*] |
概要 | |
類型 | 王室居所[*]、博物館建築[*] |
建築風格 | 洛可可 |
所屬國家/地區 | 丹麥 |
行政區 | 哥本哈根 |
座標 | 55°41′02.5″N 12°35′36″E |
起造 | 1750年 |
竣工日 | 1760年 |
擁有者 | Styrelsen for Slotte & Kulturejendomme[*]、丹麥王室 |
設計與建造 | |
建築師 | 尼古拉·艾格特維德 |
保護情況 | monument on Kulturstyrelsen register[*]、世界遺產預備名單[*] |
網站 | |
http://kongehuset.dk/english/palaces/amalienborg | |
地圖 | |
阿馬林堡宮最初僅為四戶貴族家庭所建設。然而,當第一克里斯蒂安堡宮在1794年2月26日被燒毀後,皇室買下了這座宮殿並遷入於此地居住,多年來,丹麥王室的君主及其家人都居住在四個不同的宮殿中,八邊形廣場。中間即阿馬林城堡的建立者弗雷德里克五世的馬術雕像。[5]自1993 年以來,阿馬林堡宮一直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的候選地。[6]
阿馬林堡宮的四棟房屋是國王弗雷德里克五世所總體規劃的腓特列堡區的核心建築。該區為紀念1748年奧爾登堡王朝建國三百週年,及1749年克里斯蒂安一世的加冕而建設,為了讓新區充滿生機,國王將建築工地提供給了各個貴族家庭。[7]
街區的發展通常被認為是丹麥駐巴黎大使約翰·哈特維格·恩斯特·伯恩斯托夫( Johann Hartwig Ernst Bernstorff)的推行而發展,並大幅度受到並法國模式為基礎影響,負責工程的則是建築師尼古拉·艾格特維德,他同時負責設計此街區的大多數建築物,為哥本哈根規劃相當完善的現代化街區,更令腓特列堡區成為歐洲洛可可建築群極佳的例子。[8]
1794年,第一克里斯蒂安堡城宮發生了毀滅性的火災,幾乎完全摧毀了整座建築,克里斯蒂安七世與其他王室成員暫時無家可歸。居住於此的莫爾特克家族(Moltke)則將他們位於腓特列堡區所居住的宮殿提供給國王使用,也因此皇室逐漸收購廣場剩餘的建築,並在這裏建立了住所。
根據尼古拉為腓特列堡區和阿馬林堡宮的總體規劃,廣場周圍的四座宮殿被設想為貴族家庭的豪宅。雖然外觀大致相同,但內部則有着不同的格局。
其中廣場西側的宮殿始建於1750年,當尼古拉於1754年去世時,西側的兩座宮殿已經完工。其他宮殿的工作則由尼古拉的同事和競爭對手勞里茨·德·圖拉(Lauritz de Thurah)嚴格按照尼古拉的計劃繼續進行。宮殿最終於1760 年竣工。
四座宮殿分別是:
弗雷德里克五世雕像位於四座宮殿的中央廣場處,是丹麥東印度公司所委託,由法國雕塑家雅克·沙利雅克·沙利(Jacques Saly)所製作,工程始於 1753 年,並於 1760 年在丹麥政治專制主義100週年慶典上奠基。在弗雷德里克五世於 1766 年去世五年後,雕像揭幕活動則是在1771年舉辦。
阿馬林堡宮是由皇家衛隊( Den Kongelige Livgarde )日夜守衛。他們的制服與英國御林軍非常相似,每天上午 11 時30 分,衛兵會從羅森堡城堡出發,行經哥本哈根的大街,正中午在阿美琳堡宮前執行換崗儀式。[9]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