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阿爾布雷希特一世(德語:Albrecht I.,約1175年—1260年10月7日[1]),出身自阿斯坎尼家族,薩克森、安格利亞及威斯特伐利亞公爵(1101年—1120年在位),北阿爾伯尼亞勛爵、安哈爾特伯爵及神聖羅馬帝國大元帥及選帝侯。即使他的祖父大熊阿爾布雷希特一世於1138年及1142年間成為薩克森公爵,但這個阿爾布雷希特仍被認為是薩克森公爵阿爾布雷希特一世[2]。
阿爾布雷希特一世是阿斯坎尼家族的一員,他是薩克森公爵伯恩哈德三世與波蘭國王(年老的)梅什科三世的女兒波蘭的朱迪思的小兒子。父親伯恩哈德三世於1212年去世後,根據阿斯坎尼的傳統將領地分割給已故公爵倖存的兒子們:長兄亨利繼承安哈爾特伯國,薩克森公國則由阿爾布雷希特繼承。阿爾布雷希特一世支持神聖羅馬皇帝奧托四世向霍亨斯陶芬家族發動的戰爭。
1218年,阿爾布雷希特的母舅被廢黜的不來梅大主教丹麥的瓦爾德瑪前來薩克森公國避難,之後他加入洛克坎修道院作為僧侶。
1227年7月22日,阿爾布雷希特一世在博恩霍夫戰役指揮神聖羅馬帝國軍隊的左翼,成為勝利者,他較早有爭議的軍銜是紹芬堡和荷爾斯泰因伯爵的領主,但特權卻於1474年在他的繼任者約翰五世 (薩克森-勞恩堡)在位時失去[3] 。博恩霍夫戰役之後,阿爾布雷希特一世在父親伯恩哈德三世於1182年興建的在易北河畔勞恩堡上的城堡擴建並加強防禦工事[4]。
阿爾布雷希特一世與拉茨堡主教魯道夫發生衝突,並適當地監禁魯道夫,魯道夫還遭到毆打,後來被流放。
當阿爾布雷希特一世在萊寧修道院逝世後,兩名兒子年長的約翰一世和年幼的阿爾布雷希特二世一起統治薩克森公國,約翰由他的三個兒子阿爾佈雷希特三世丶埃里希一世和約翰二世繼任,直到1296年9月20日他們分道揚鑣將薩克森公國分裂為薩克森-勞恩堡(Saxe-Lauenburg)和薩克森-威滕伯格(Saxe-Wittenberg),三兄弟共同統治薩克森-勞恩堡公國,而阿爾伯特二世則統治薩克森-維滕堡公國[5]。
1222年,阿爾布雷希特一世與巴奔堡王朝奧地利藩侯利奧波德六世的女兒艾格尼絲 (1206年–1226年8月29日之前)結婚。
1238年,阿爾布雷希特一世與赫爾曼一世的女兒艾格尼絲結婚。
1247年,阿爾布雷希特一世與不倫瑞克-呂訥堡公爵奧托一世的女兒不倫瑞克-呂訥堡的海倫娜(1231年–1273年9月6日)結婚。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