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城(1949年4月5日—),原名鍾阿城,出生在北京,籍貫為重慶江津,中國當代作家。[1]
生平
據說阿城十二三歲時就遍覽了曹雪芹、羅貫中、施耐庵、托爾斯泰、巴爾扎克、陀斯妥耶夫斯基、雨果等中外名家的著作。中學還未結束文化大革命便開始,高一時學業中斷,到山西省下放插隊落戶,並開始學畫。為到草原寫生,到內蒙古自治區插隊,後去雲南省建設兵團農場落戶。文化大革命結束後,《世界圖書》破格錄用阿城為編輯,1979年回北京市。此後幫助其父鍾惦棐撰寫《電影美學》。此間與父親研討馬克思的《資本論》、黑格爾《美學》《易經》、儒學、道家、禪宗等。
1984年發表處女作《棋王》,引發關注,並獲1984年福建省《中短篇小說選刊》評選優秀作品獎和1983—1984年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
此後發表小說集《棋王》,包括《棋王》《樹王》《孩子王》和六短篇小說《會餐》《樹樁》《周轉》《臥鋪》《傻子》《迷路》。
1985年發表理論文章《文化制約着人類》。
1990年代後移居美國,繼續有作品發表。
作品
- 《棋王》:1984於《上海文學》第七期,1985年11月作家出版社第1版,其中收錄另兩篇小說《樹王》《孩子王》
- 1992年第二版,1998年第三版,2000年第四版,同時也收錄的小說包括《會餐》《樹樁》《周轉》《臥鋪》《傻子》《迷路》。
- 《棋王·樹王·孩子王》,海風出版社,1988年初版。
- 《棋王、樹王、孩子王》(台北:新地,1986)
- 《遍地風流》,作家出版社,1998年。台北:麥田,2001年。
- 《棋王·樹王·孩子王》,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2016年。
- 《遍地風流》,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2016年。
- 《威尼斯日記》,作家出版社,1997年。台北:麥田,1994年。
- 《閒話閒說:中國世俗與中國小說》,作家出版社,1998年
- 《閑話閑說》(台北:時報,1997)
- 《常識與通識》,作家出版社,1999年。台北:臉譜,2001年。
- 《威尼斯日記》(北京漢唐陽光文化發展公司),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2016年
- 《閒話閒說》(北京漢唐陽光文化發展公司),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2016年
- 《常識與通識》(北京漢唐陽光文化發展公司),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2016年
- 《文化不是味精》(北京漢唐陽光文化發展公司),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2016年
- 《脫腔》(北京漢唐陽光文化發展公司),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2016年
- 《阿城精選集》,北京:燕山出版社,2006年。
- 《阿城小說選》(大學生讀書計劃),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9年。
- 《阿城文集》(北京漢唐陽光文化發展公司),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2016年。
評價
王安憶:「阿城是一個有清談風格的人。現在作家裏面其實很少有清談風格的,生活很功用,但是他是有清談風格的,他就覺得人生最大的享受就是在一起吃吃東西,海闊天空地聊天。法國人也有清談風格。」[2]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