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彼得·羅曼諾維奇·亞歷山德羅夫(俄語:Пётр Романович Александров,羅馬化:Pyotr Romanovich Aleksandrov,?—?)蘇聯人,蘇聯紅軍軍官,三區革命領導人之一。[1][2][3]
1944年11月初,蘇聯駐伊寧領事館認為伊寧暴動條件已經成熟,便派人向蘇聯求援,並調動蘇聯僑民帕提赫·莫斯里莫夫領導的鞏哈游擊隊進攻伊寧,同時在伊寧城內發動並武裝群眾。1944年11月6日,蘇聯軍官亞歷山德羅夫率領一支軍隊從霍爾果斯潛入伊寧,與伊寧解放組織組成了軍事指揮部,亞歷山德羅夫擔任負責人。同日,列斯肯率部襲擊了蘆草溝區派出所,佔領了蘆草溝,切斷了迪伊公路。當天晚上,鞏哈游擊隊三個大隊抵達伊寧城郊待命。11月7日,伊寧暴動開始,在鞏哈游擊隊的進攻及城內蘇軍與武裝人員的策應下,伊寧駐軍中的少數民族士兵發生譁變。11月10日,伊寧全城被攻佔,伊寧守軍殘部及各地逃到伊寧的漢族官民8000餘人,撤往伊寧城郊的伊寧機場及艾林巴克、鬼王廟兩處高地固守。此即伊寧事變。三區革命由此開始。[3]
伊寧事變發生後,1944年11月12日,伊寧解放組織在維、哈、柯俱樂部召開大會,宣佈成立東突厥斯坦共和國臨時政府。臨時政府以艾力汗·吐烈、亞歷山德羅夫等16人組成臨時政府委員會,臨時政府委員會推舉艾力汗·吐烈為主席,阿奇木伯克·霍加為副主席,阿不都魯甫·買合蘇木為秘書長。[1][2]蘇聯軍官亞歷山德羅夫擔任游擊隊總司令,統一指揮在各地作戰的全體武裝力量。[3]
伊寧事變發生後,新疆軍政當局慌忙制訂「五路圍剿」作戰計劃,但限於寒冷氣候及地理環境限制,該計劃無法實現。其中一路沿着迪伊公路西進,在果子溝因冰雪而受阻,並不斷遭到狙擊,只好撤退。另一路由謝義鋒率領一個團,自精河出發,攻佔科爾古琴達坂,戰鬥持續一天,到達皮青里山溝,這裏距離伊寧機場僅20公里。次日清晨,謝義鋒部正在煮早飯,遭游擊隊炮擊,郟副團長的手被炸斷,運給養的後勤人員誤入游擊隊營地,糧食彈藥被游擊隊全部奪走。鑑於雪深,無糧彈,謝義鋒率領這一千多人撤退回精河。謝義鋒部作戰期間,被圍困在艾林巴克的孤軍聽到了槍聲。游擊隊總司令亞歷山德羅夫也聽到了槍聲,攜帶搶來的一車財物準備逃跑。為此,亞歷山德羅夫被撤職,改由波利諾夫任總指揮官。[3]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