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學者獎勵計劃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簡稱長江學者,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與香港長江實業創辦人李嘉誠為提高中國高等學校學術地位、振興中國高等教育,共同籌資設立的專項計劃[1]。該計劃包括實行特聘長江學者(包括特聘教授與講座教授)和長江學者成就獎兩項內容,2015年增加青年學者項目[2]。長江學者的頭銜被視為中國文科學者的最高榮譽[3],不過長江學者的評選並不僅限於文科,評選涉及的學科廣泛[註 1]。有消息指[4]:「自2018年下半年開始,與長江學者評選所有相關工作均屬涉密」。涉密原因不明,公共網絡上亦難以找到新晉年度評選結果的完整名單公示。
沿革
1998年,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與香港長江實業創辦人李嘉誠共同籌資設立的「長江學者獎勵計劃」全面啟動,彼時,計劃內容包括建立特聘教授崗位制度和設立「長江學者成就獎」[5]。
2008年12月5日,長江學者獎勵計劃10周年紀念大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6]。
2011年,教育部印發《「長江學者獎勵計劃」實施辦法》(教人〔2011〕10號),次年,新的「長江學者獎勵計劃」啟動,主要進行了如下調整,一是進行了人選規模調整:特聘教授人選由每年100人增加到150人,講座教授縮小為每年50人;二是提高獎勵力度,特聘教授獎金由每年10萬元提高到20萬元,支持年限由3年延長為5年;講座教授獎金由每月1.5萬元提高到3萬元,支持年限仍為3年;三是李嘉誠基金會的淡出,新的「長江學者獎勵計劃」實施經費全部由中央財政專項支持。此外,新的計劃還取消了「長江學者成就獎」[7]。
2013年,教育部引發《關於進一步加強和規範高校人才引進工作的若干意見》(教人廳〔2013〕7號),廢止了此前實施的《「長江學者和創新團隊發展計劃」長江學者聘任辦法》[8][9],提出東部高校不得到中西部高校招聘長江學者[10]。
2015年起,新增「青年學者」項目,青年學者每年遴選200名左右,聘期為3年,每人每年10萬元獎金[11][12]。
2018年,中共教育部黨組印發《「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管理辦法》(教黨〔2018〕51號),廢止了2011年印發的《實施辦法》[13]。
相關事件
北京大學中文系副主任、教授沈陽在自傳《一直在路上——六十年人生風景一瞥》中提及,2011年自己在北京大學申請學者特聘教授未獲學術委員會通過。受南京大學文學院邀請,通過跨校申請獲得這一頭銜,2013年由北京大學轉至南京大學任教。2018年4月,沈陽被控性侵女學生的醜聞爆發後,南京大學文學院前院長丁帆否認撤換他人,以長江學者「挖角」沈陽一事[3]。
參見
註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